早年經歷
史東山,原名匡韶,出生在一個熱愛文藝的知識分子家庭,因喜愛離家很近的一座山(此山名為東山),故更名為史東山。匡韶自幼受到家庭的薰陶,熱愛繪畫和音樂,不幸的是父親英年早逝,這讓身為長子的他被迫涉外養家,曾經當過很長時間的電報局報務員,然而對於藝術的熱愛卻從未放棄過。1919年,史東山跨出了江南小鎮,足跡輾轉於北平、天津等地。1921年,19歲的他最終放棄了穩定的報務員工作,加入了由好朋友但杜宇開辦的上海影戲公司,擔任布景師一職。
演藝經歷
1925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楊花恨》。1926年,執導由謝雲卿、
周文珠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
兒孫福》;同年,由其執導的愛情電影《
同居之愛》上映。1927年,自編自導武俠古裝電影《
王氏四俠》,該片由
王元龍、王雪廠、
王英之、
王乃東聯合主演;同年,執導劇情電影《美人計(上下集)》。
1930年,史東山進入聯華影業公司。1931年,由其執導的愛情電影《
銀漢雙星》上映;同年,執導劇情電影《恆娘》;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1932年,與
蔡楚生等聯合執導劇情電影《
共赴國難》;同年,執導由
陳燕燕、
鄭君里搭檔主演的愛情電影《
奮鬥》。1933年2月9日,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在上海成立,會議選出史東山等31人為執行委員和候補執行委員;10月4日,史東山秘密來到上海參加世界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1934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女人》上映。1935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
人之初》,該片講述了北平小資產階級張榮根的坎坷經歷。1936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長恨歌》上映;同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
狂歡之夜》,該片根據俄國果戈里的劇本《欽差大臣》改編。
1937年,執導由
胡萍、
施超、
童月娟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
青年進行曲》;7月30日,中國電影界工作人協會成立,史東山等39人當選為常務委員,並在該協會上成立了中國電影界救亡協會
(後改名為中國電影界救亡委員會);8月4日,上海電影編劇導演人協會成立,史東山等9人當選為理事。
1938年,執導戰爭電影《
保衛我們的土地》,該片講述了
九·一八事變時,被日本人毀了家的青年劉山帶著一家老小到處逃難的故事。1939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
好丈夫》上映。1941年,執導以“長沙大捷”為題材的劇情電影《勝利進行曲》。
1945年,自編自導由張翼、
陶金、
錢千里聯袂主演的戰爭電影《
還我故鄉》。1946年8月,文華影業公司成立。史東山與
陽翰笙、蔡楚生、鄭君里等人以戰前“聯華公司同人”的名義,組成了聯華影藝社,並租借原聯華公司徐家匯廠址作為該社的攝影場。
1947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
八千里路雲和月》上映,該影片以抗敵演劇隊在抗戰期間和勝利後的生活為依據,通過江玲玉、高禮彬這兩個愛國青年曆盡艱苦,服務抗戰和周家榮利用抗戰發財的鮮明對比,從一個側面概括了戰時和戰後國民黨統治區社會生活的真實。1948年,執導以戰後知識婦女的悲劇命運為題材的劇情電影《
新閨怨》,該片由
白楊、
衛禹平共同主演。
1949年2月,上海崑崙影片公司購置了《武訓傳》的攝製權,史東山是組織者之一;同年,史東山從香港回到北平,相繼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文章《關於今後一個時期內電影的主題和工作的要點》、《目前電影藝術的作法》以及在《大公報》上發表了文章《中國電影的方向》,就新中國電影的服務對象、表現對象(也就是題材範圍)、表現形式以及其藝術樣式和手法提出他的看法;5月,與蔡楚生等人來到北京參加第一屆文化藝術界代表大會。
1951年,與
呂班聯合執導劇情電影《
新兒女英雄傳》,影片根據
袁靜、
孔厥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冀中白洋淀地區,老百姓們在共產黨員黑老蔡的號召下組織起了抗日自衛隊雁翎隊的故事,他憑藉該片獲得第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導演特別榮譽獎”。1954年,出版電影理論作品《
電影藝術在表現形式上的幾個特點》;同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7年,由其編寫的電影理論作品《
論電影的鏡頭組接》出版。1999年,史東山獲得“世紀杯”優秀導演獎。
個人生活
家庭
史東山的妻子是華旦妮,大女是史大同,小女是史大里。1929年3月3日,華旦妮生下兒子史大千。1985年4月7日,兒子史大千逝世。
逝世
1955年2月23日,史東山自殺,不幸逝世,終年53歲。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51年 | 《新兒女英雄傳》 | 電影 |
1948年 | 《新閨怨》 | 電影 |
1947年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電影 |
1945年 | 《還我故鄉》 | 電影 |
1940年 | 《勝利進行曲》 | 電影 |
1939年 | 《好丈夫》 | 電影 |
1938年 | 《保衛我們的土地》 | 電影 |
1937年 | 《青年進行曲》 | 電影 |
1936年 | 《長恨歌》 | 電影 |
1936年 | 《狂歡之夜》 | 電影 |
1935年 | 《人之初》 | 電影 |
1934年 | 《女人》 | 電影 |
1932年 | 《奮鬥》 | 電影 |
1932年 | 《共赴國難》 | 電影 |
1931年 | 《銀漢雙星》 | 電影 |
1931年 | 《恆娘》 | 電影 |
1929年 | 《雙雄鬥劍》 | 電影 |
1929年 | 《荒唐將軍》 | 電影 |
1928年 | 《奇女子》 | 電影 |
1927年 | 《美人計 上下集》 | 電影 |
1927年 | 《王氏四俠》 | 電影 |
1926年 | 《同居之愛》 | 電影 |
1926年 | 《兒孫福》 | 電影 |
1925年 | 《楊花恨》 | 電影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51年 | 《新兒女英雄傳》 | 電影 |
1948年 | 《新閨怨》 | 電影 |
1947年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電影 |
1945年 | 《還我故鄉》 | 電影 |
1940年 | 《勝利進行曲》 | 電影 |
1939年 | 《好丈夫》 | 電影 |
1938年 | 《保衛我們的土地》 | 電影 |
1936年 | 《長恨歌》 | 電影 |
1936年 | 《狂歡之夜》 | 電影 |
1935年 | 《人之初》 | 電影 |
1934年 | 《女人》 | 電影 |
1932年 | 《奮鬥》 | 電影 |
1932年 | 《共赴國難》 | 電影 |
1927年 | 《王氏四俠》 | 電影 |
1926年 | 《同居之愛》 | 電影 |
1925年 | 《楊花恨》 | 電影 |
人物評價
在電影《八千里路雲和月》中,充分展示了史東山高超的技術水準和藝術才華。在影片中,長鏡頭的寫實風格,蒙太奇的藝術表現力在他手上發揮得淋漓盡致,鏡頭的連線如行雲流水,整個作品磅礴,大氣,又不乏細膩、深婉。同時作品並沒有因其半紀實的風格而影響了其藝術表現力,相反,精彩的電影語言和飽滿的人物形象塑造(海寧新聞網評)。同時,他編導的影片,內容豐富,人物完整,具有歷史的概括性與生活的真實感;在藝術上富於簡練、明快、流暢的特點(網易評)。在藝術探索中,他還把寫實與寫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通過主觀和客觀的虛實結合在主題上開掘深刻的社會問題。而在題材的選取上,較多聚焦於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體現出中國式的藝術情趣,此外,對於女性題材的復杳呈現也是史東山從未改變的航向(西南大學李群評)。
後世紀念
2014年6月18日下午,王小康代表其母親史大同,向史東山故居捐贈了史東山1957年文化部優秀電影作品二等獎章和夏衍紀念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