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掌元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省昔陽縣界都鄉里安陽溝村
- 出生日期:1920年
- 逝世日期:2012年2月13日
- 職業:民間歌手
- 主要成就:農民作曲家
- 代表作品:《唱得幸福落滿坡》 《手捧清泉憶親人》 《毛主席恩情說不完》
簡介,出生背景,快樂人生,熱愛生活,榮譽,作品,天才音樂家,後續影響,史老逝世,
簡介
農村的民間歌手、吹鼓手甚多,會將民歌調調配上自編的新詞,也常見不鮮,掌元正是這樣起家的。但是與眾不同之處,就在他並不滿足於僅僅傳唱於現成民歌,而要別出心裁,自創新調,這就非常不容易了。因為音樂是抽象的藝術,不像說故事、編唱詞,也不像畫畫、剪紙那樣具體、直接,有明確的形象可模擬。 ——在音樂上,他既有繼承,又有創新。
尤其是新時期以來,他在題材內容和形式技法這兩方面都在不斷地拓展和更新,絕不固步自封。他以開放的心態、滿腔的熱情來迎接新的生活。這對八十四高齡的老漢來說,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是值得尊敬的人。
出生背景
1920年,史掌元出生於太行山深處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山西省昔陽縣界都鄉里安陽溝村。在這個石頭比土還要多的土地上,他們把自己的汗水毫不吝嗇地灑進了土地,可土地產出來的糧食還沒有灑進的汗水多。於是他的父輩拿起鑼釵嗩吶,給有紅白喜事的事的人家,吹吹打打,造造氣氛,以換取二斤高粱、苞谷等餬口的食物。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演奏民間樂器的鄉村藝人。由於受家庭的薰陶,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史掌元就參加了村里業餘劇團,與一群莊稼漢用舊曲新詞宣傳革命政策。這是史掌元藝術生涯的第一個起點。
快樂人生
史掌元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和石匠,扶犁種地、工山鑿石、砌窯洞是他的拿手好活兒。在互助組時,大家白天勞動,晚上積肥,有的輕年農民怕苦怕累,不時地抱怨,勞動熱情不高。年方三十的史掌元看在眼裡,氣在心中,咱們積肥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能多打糧食,過去就是因為地力不足,糧食產量低,村里餓死了多少人?現在團結起來搞互助生產,你又怕苦怕累?儘管如此,史掌元沒有直接去說服這樣的輕年人,而是躺在炕上構思起來。第二天,一曲《積肥小調》在他口中一哼而出,很快在全村人中傳唱。“我本來就是一個農民,一個石匠,幹著幹著活,一首歌就在我腦子裡形成了。”
1959年國家文化部舉辦了一個全國業餘歌手新作品大獎賽。根據參賽要求,歌詞必須在《紅旗歌謠》上選歌詞。《紅旗歌謠》是郭沫若、周揚二人合編的。這些歌詞質量很高,都是好歌詞。挺厚的一本在這一本書上,我反來復去的選了很多,最後我選上了《唱得幸福落滿坡》。史掌元的成名之作《唱得幸福落滿坡》就這樣誕生了——
也許大家會有疑問,那么厚的一本書怎么就選上《唱得幸福落滿坡》呢?史掌元說:“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唱得幸福落滿坡》是反映農村生活的。當時,村里正在搞植樹造林,綠化,種果樹。正在這個時間,《唱得幸福落滿坡》這個歌詞。恰恰反映了農村的面貌。我下地勞動,他們在一邊休息,我在一邊構思,用什麼樂器奏,用什麼旋律起,一邊哼著歌詞,哼一個旋律。用了五天時間這首歌就寫完了。我先拿給我們俱樂部歌誦隊的人,讓她們來唱,大家說,很好,很好。不久,省裡邊下來徵集全國業餘歌手比賽的作品來了,我就把這首歌拿出來,讓他們唱了唱,聽了聽,他們帶回去了。他們拿回去,在省歌舞團找了一個劉改魚,她是唱山西民歌的,她唱了唱,就送到中央去了。送到中央後,評了半年多時間,最後評出來一個全國一等獎的歌曲。當時參賽歌曲是很多很多的。第一首是毛主席詩詞《長征》,第二首就是《唱得幸福落滿坡》,獲得一等獎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就向全國播放這首歌曲,全國的各種報刊都在發表這首歌。獲了一等獎,當時給了一把二胡,一張獎狀。”
熱愛生活
寫民歌,唱民歌,演大戲,做導演,以至當村里業餘劇團的團長,史掌元樣樣玩得爽,最讓他上癮的就是寫歌曲。熟不知,在全國眾多作曲家中,史掌元是唯一用簡譜寫曲子的作曲家,因為他至今還不會玩“五線譜”。儘管如此,只要能搞創作,無論是怎樣勞累,他總有坐下來寫作的閒情逸緻,無論怎樣的困惑,他總能靜下來,構思的優遊灑脫。無論怎樣沮喪,他總面前對大山,引吭高歌。
然而,史掌元的前半生走過的是一段艱辛而苦澀的生活之路,前妻病故後,再娶,又故。再娶。先後三個妻子共為他生了八男四女十二個孩子,全家十四口人就靠四畝貧瘠土地為生。夜晚來臨,十幾個孩子橫七豎八地睡在狹小的炕上,哪個沒有回來,數數那些又破又髒的鞋就知道了。儘管如此,史掌元生活得依然蕭灑自如,不為別的,只為了他能創作,能譜寫出更加優美的曲子。五十年來,共創作了2000多首歌曲,其中,在國家級報刊上發表的就有70多首。
從五十年代起,他就帶領著鄉親們在村里唱,在田間唱,在鄉親們的炕頭上唱,在會場上唱,唱得都是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人,家鄉的事兒,唱出了對共產黨的情,唱出了對新社會的愛,唱出了太行山區人民的胸懷。他創作的歌曲形式多樣,喜聞樂見,膾炙人口,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榮譽
1959年,在全國業餘歌手新作品大獎賽上,史掌元作曲的《唱得幸福落滿坡》獲得全國業餘創作一等獎。這首老歌在幾個時代里唱紅了大江南北,並被翻譯傳唱到許多國家。
1960年,在全國的民眾文化工作會議上,史掌元被授予“農民作曲家”的稱號。這之後的兩年內,史掌元兩次進京,先後參加全國文教群英大會,中國音樂家協會擴大理事會,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熱情接見。在全國文教群英會上,史掌元還登台演唱了自己剛剛創作新歌《請到我們山莊來》。史掌元回憶說:當他的歌聲剛落,參加會議的周恩來總理站起來帶頭為史掌元鼓掌。
作品
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懷念追思成為史掌元創中的一大特色,他先後創作了《手捧清泉憶親人》、《毛主席恩情說不完》、《太行人民懷念總司令》、《我為總理扎花圈》、《看到太陽想恩人》,其中《我為總理扎花圈》是在毛澤東紀念堂落成典禮儀式上,由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兩首歌中一首。
進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各種各樣的流行歌曲鋪天蓋地湧來,這無形中給史掌元的民歌創作帶來強大的衝擊。面對這種情況,史掌元為自己制訂了一個方針:你寫你的流行歌曲,我寫我的民族旋律,咱各走各的道路。
天才音樂家
史掌元是一位音樂家,卻一輩子沒有離開土地,一輩子沒有離開這個小山村,沒有離開自己住了幾十年的窯洞,卻擔任了25年的國家音樂家協會理事、28年的山西省音樂家協會的理事,至今仍擔任著山西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
南山坡上放聲唱,唱得幸福落滿坡。 ……
後續影響
這是一首誕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老歌《唱得幸福落滿坡》。在那個時代,它曾唱紅了大江南北,並被翻譯傳唱到許多國家,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40年後,這首優美旋律伴,隨著中共十六大的召開再次響遍神州大地。這優美旋律的編創者是誰呢?一提起作曲家,人們腦海中就會產生一個定位的模式:蓄著長發,穿著前衛,滿口吐著所謂有思想、有創意的詞兒,身邊還有一位形影不離、打扮時尚、濃妝艷抹、連做夢都想當名歌手的妖滴滴的小姐。可《唱得幸福落滿坡》的作者卻一點也看不出像個作曲家,因為他是一位八十五歲的老人,他足有一米八的個兒,由於歲月的浸蝕,使得整個身軀變得彎曲:駝背,兩腿站不直,行動緩慢;頭戴一頂農村常見的老頭帽,一件深色的而又肥大已變舊的馬甲也難撐起他那削瘦的身體;鼻樑上那副老花鏡雖然幫助他解決了視力調節衰退的問題,但,反過來,通過老花鏡我們看到了史老那副歡樂與苦澀交織、知足與無奈相溶的神態。
史老逝世
昔陽縣文化戰線的領軍人物、文藝創作四大家之一、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我國著名農民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原理事、山西省音樂家協會原副主席、名譽主席史掌元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2月13日上午10時在昔陽逝世,享年92歲。
史掌元,筆名史可樂,1921年1月17日出生於昔陽縣界都鄉里安陽溝村一個普通農家。他自幼酷愛音樂,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從事業餘音樂創作,一生創作歌曲2000餘首,小歌劇12部。其中,1960年創作的《唱得幸福落滿坡》獲全國業餘歌曲創作一等獎,1962年創作的《請到我們山莊來》獲山西省歌曲創作一等獎,1974年創作的《松溪河水盤山流》發表於《戰地新歌》,1977年創作的《我給總理扎花圈》全國評選入《十月戰歌》,並作為毛主席紀念堂落成典禮演奏的兩首歌曲之一,1980年創作的《小頂針亮光光》獲全國少兒文藝創作二等獎,1991年創作的《這幾年農村變化多》獲全國“當代農民之歌”征歌活動創作獎,1997年創作的《清粼粼渠水嘩啦啦地流》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1994年創作的《喜訊來自中國的鄉村》獲“太平杯”首屆全國鄉鎮企業歌曲徵集評選活動二等獎,2000年後還創作了《二娃上了網際網路》、《農民企業家》等富有時代氣息的許多作品。
史掌元先生的音樂創作成就聞名全國,曾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並先後出席過第三、第四次全國文代會,是迄今為止中國音協唯一授予“農民作曲家”稱號的人。他還是山西省第五屆人大代表,昔陽縣第一屆至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
1997年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唱得幸福落滿坡》——史掌元創作歌曲選,2005年在中宣部部長劉雲山的親自關懷下整理出版歌曲集《農家心歌》——史掌元創作歌曲專輯,2006年,作客中央電視台《藝術人生》欄目,2007年,迎接黨的十七大"唱得幸福落滿坡"演唱會在京舉辦。
著名作曲家朱踐耳曾這樣評價史掌元:“一個奇人奇才。他一手拿鋤頭種地,一手執筆寫歌。”
為了追思悼念著名作曲家史掌元,特此建立紀念館,供大家追思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