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環胡蜂屬於膜翅目,胡蜂科。雌蜂體長約40毫米,工蜂體長25毫米,雌蜂體黑褐色,頭部橙黃色,額片前緣弓形,中央凹,兩邊突出;觸角12節,膝狀,暗褐色;中胸背部中央有很細縱溝;翅膜質半透明,前緣脈和亞前緣脈黑褐色;腹部黑褐色,第一、二腹節中央及後緣黃色;雄蜂較小,與雌蜂相似,體上被有較密棕色毛和棕色斑。
金環胡蜂分布於甘肅、陝西、四川、雲南、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江蘇、遼寧、吉林、山東、河北等省、自治區。金環胡蜂主要啃食成熟的果實,吸取糖分,殘留果皮、果核。金環胡蜂營社會性生活,以受精的蜂后在樹洞、牆縫或岩縫等處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蟄活動。每頭蜂后各築1個蜂巢,同時將卵產於蜂室稜角處,每室1粒,卵期7天左右,以7-8月繁殖最快。蜂后主要任務是產卵,繁殖後代;工蜂的任務是築巢和餵飼幼蟲。
金環胡蜂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金環胡蜂泡酒可治療膝關節炎。此外,金環胡蜂含有豐富的鉀、磷、硫、鎂、鈣等常量元素,特別是鉀的含量很高;微量元素鐵、鋅、硒,而硒具有可解重金屬砷的毒性和抑癌抗癌等生理作用。金環胡蜂兇猛,觸動蜂巢,常群集蜇人,疼痛難忍,如不及時搶救,常致人命。金環胡蜂主要危害葡萄、蘋果、桃、梨、山楂及柑橘等果樹,所以需要及時採用人工防控、物理防控、藥劑防控的預防控制措施。
基本介紹
簡要介紹,經濟價值,形態特徵,雌蜂,雄蜂,近種區別,地理分布,獵物,
簡要介紹
金環胡蜂,是中國個體最大的胡蜂。
經濟價值
捕食多種昆蟲,在生物防治上有較大利用價值,同時亦會吸食成熟水果,帶來一定害處。
形態特徵
雌蜂
頭部:寬較胸部窄,但略寬於前胸背板前緣。兩觸角窩之間三角狀平面隆起,隆起端部伸達唇基基部,額溝明顯,整個頭部桔黃色,額部及頰部較稀的布有淺刻點,僅沿後頭邊緣布有棕色毛,頰部寬,棕色單眼呈倒三角形排列於兩複眼頂部之間,每個單眼周圍略呈黑色。觸角支角突深棕色,柄節棕黃色,鞭節黑色,唯基部數節的腹面及端部數節呈銹色。唇基略隆起,寬大於高,全呈桔黃色,密布刻點,沿端部布有棕色毛,基部中央凹陷,端部兩側齒狀突起。上顎基部寬,近三角形,桔黃色,端部處呈黑色,端部下半部有3個齒,上半部刃狀,最上端有1短齒,上顎布有刻點和極短的毛。頰部明顯超過復限寬。
胸部:前胸背板前緣中央略隆起,被中胸背板端部分開,肩角明顯,前緣兩側黃棕色,其餘均呈黑褐色,但有的個體肩角處各有1棕色斑,刻點幾無,但布有棕色毛。中胸背板略隆起,中央有細縱隆線,刻點細淺而稀,布有稀的棕色毛,全呈黑褐色,但有些個體於前緣兩側及近翅基片處各有l條狀棕色斑。小盾片矩形,略隆起,光滑,稀布棕色毛,全呈黑褐色,或棕色。後小盾片向下垂直,五邊形,端部突出,光滑、無刻點,稀布棕色毛,全呈黑褐色,有時於兩側各有1點狀棕色斑。並胸腹節全呈黑褐色,稀布淺刻點,布有棕色毛,中央自淺溝,背面平。中胸側板黑褐色,布有淺刻點及棕色毛。後胸側板黑褐色,光滑、無毛及刻點。翅基片棕色,內緣色暗,光滑,後緣稀布短毛。翅呈棕色,前翅前緣色略深。前、中、後足之各節均呈黑褐色,僅膝部及前足脛節背面呈棕色。爪光滑無齒。
腹部:除第6節背、腹板全呈橙黃色外,其餘各節背板均為棕黃色與黑褐色相間。第1節腹板全呈黑褐色,第2至5節腹板均為黑褐色,僅於端部確1棕黃色窄帶。第1節背板與第2節背板兩端橙色,中間黑褐色。第3至5節背板僅於端部邊緣為橙色,基部為黑褐色,兩色橫帶相間之寬窄,個體間常略有差異。各節均較光滑,僅能略見淺細的刻點,均布有棕色毛。
體長約30至40毫米。職蜂較小。
雄蜂
近似於雌蜂。棕色毛較密,體上常有些棕色斑。
體長34毫米。
近種區別
金環胡蜂 | ||
---|---|---|
體量 | 雌蜂體長約40毫米,工蜂體長25毫米 | 雌蟲體長30-35毫米 |
特徵 | 雌蜂體黑褐色,頭部橙黃色,額片前緣弓形,中央凹,兩邊突出;觸角12節,膝狀,暗褐色;中胸背部中央有很細縱溝 | 頭棕色,頭頂部隆起。後頭凹陷,頭頂光滑。頰部寬有稀疏刻點,複眼腎狀,黑褐色,其上有黑色斑點,唇基棕色 |
圖片 |
地理分布
屬東洋、古北區系共有種。
國內分布面較廣,北起吉林(長白山),南至台灣及廣東、廣西、雲南南緣,東接國境線,西向沿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延安)、甘肅(慶陽、隴南地區)西斜,折入四川、雲南,止於盆地西緣和橫斷山系東側,是胡蜂科中常見種類之一。
國外分布於朝鮮、日本(北海道一九州)及歐洲(法國)。
獵物
鱗翅目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