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唇魚

台灣光唇魚,Acrossocheilus formosanus (Regan,1908),鯉科光唇魚屬的一種魚類。背鰭起點位於吻端至尾鰭基的中點或較近前者,第一分枝鰭條最長,成魚等於或幼魚稍長於其基部長·胸鰭比頭稍短,後仰不達腹鰭,腹鰭起點於背鰭前部之下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台灣光唇魚
  • 拉丁學名:Acrossocheilus formosanus (Regan,1908)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鯉科
  • 亞科:䰾亞科
  • :光唇魚屬
  • :台灣光唇魚
分類信息,形態特徵,

分類信息

編號:
5924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
鯉形目
中文科名:
鯉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亞科:
䰾亞科
拉丁亞科:
Barbinae
中文屬名:
光唇魚屬
拉丁屬名:
Acrossocheilus
拉丁種名:
formosanus
定名人:
Regan
年代:
1908
中文名:
台灣光唇魚
ogenus:
Gymnostomus
原始文獻:
Ann. Mag. Nat. Hist., (8)1:149. 1908.
模式產地:
台灣
生境:
生活於溪流中游
國內分布:
台灣
備註:
魚卵有毒
資料來源:
台灣魚類志:135
中文門名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Vertebrata
中文綱名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鯉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鯉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屬名光唇魚屬
拉丁屬名Acrossocheilus Oshima,1919
分布類別淡水

形態特徵

背鰭條3,8;臀鰭條3,5。側線鱗40[(5.5~6)/(3~4~V)]。
標準長為體高的3.3~4倍,為頭長的4~4.6倍。頭長為眼徑的4.3~6倍,為眼間距的2.8~3倍.吻長短於眼後頭長.口寬為頭寬的2/6。下頜前緣圓形.下唇側瓣前端分離,其間距約為口寬的1/3(大的標本較寬,小的狹).須2對,後對比前對為長,幾與眼徑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