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乳白蟻

台灣乳白蟻

台灣乳白蟻,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1909),屬蜚蠊目,等翅亞目,鼻白蟻科乳白蟻屬的一種白蟻。按照原分類,白蟻獨立一目,但按照近年的研究和分類,白蟻與蟑螂關係較近,因而被劃分到蜚蠊目下的等翅亞目,廢除原來的等翅目。分布於北緯32°~33°,南至南海。廣布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各省,包括台灣、海南、香港和澳門等地區。是危害房屋建築、橋樑和四旁綠化樹木最嚴重的一種土、木兩棲白蟻。為害林木時,尤喜在古樹名木及行道樹內築巢,使之生長衰弱,甚至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台灣乳白蟻
  • 拉丁學名: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1909)
  • 別稱:家白蟻
  • 二名法:Termes raffrayi matsumura
  • :動物界
  • :無脊椎動物門
  • 亞門:節肢動物亞門
  • :昆蟲綱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蜚蠊目Blattodea
  • 亞目:等翅亞目Isoptera
  • :鼻白蟻科Rhinotermitidae 
  • :乳白蟻屬Coptotermes 
  • :台灣乳白蟻C.formosanus 
  •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海南、湖北、江蘇、四川、台灣等
形態特徵,食物,發生規律,多型現象,生活周期,危害特點,天敵,巢內寄生天敵,巢外捕食天敵,綜合防治措施,藥用價值,能源前景,

形態特徵

兵蟻體長5.34—5.86毫米。頭及觸角淺黃色,卵圓形,腹部乳白色。頭部橢圓形,上顎鐮刀形,前部彎向中線。左上顎基部有一深凹刻,其前方另有4個小突起,愈向前愈小。顎面其他部分光滑無齒。上唇近於舌形。觸角14—16節。前胸背扳平坦,較頭狹窄,前緣及後緣中央有缺刻。
台灣乳白蟻台灣乳白蟻
有翅成蟲體長7.8—8.0毫米,翅長11.0—12.0毫米。頭背面深黃色。胸腹部背面黃褐色,腹部腹面黃色。翅為淡黃色。複眼近於圓形,單眼橢圓形,觸角20節。前胸背板前寬後狹,前後緣向內凹。前翅鱗大於後翅鱗,翅面密布細小短毛。
卵長徑0.6毫米,短徑0.4毫米,乳白色,橢圓形。
工蟻體長5.0—5.4毫米。頭淡黃色,胸腹部乳白色或白色。頭後部呈圓形,而前部呈方形。後唇基短,微隆起。觸角15節。前胸背板前緣略翹起。腹部長,略寬於頭,被疏毛。

食物

白蟻食性很廣,其營養物質來源於植物,以植物性纖維素及其製品為主食,兼食真菌和木質素,偶爾也食澱粉、糖類和蛋白質等等。然而,人們也常見白蟻會蛀食人造纖維、磚塊、水泥、塑膠等,以口吐乙酸之類的化學物質來腐蝕、熔化這些物件的,然而它們並不是要吃這些物件,而是要打通通往木材的隧道。此之外,也能吞食同一蟻巢內的白蟻屍體、幼蟻發育中蛻下的舊皮,在外界食料缺乏的情況下,也會吞食蟻卵甚至幼蟻。不過相互吞食不是它們的正常營養方式。白蟻的食物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活體植物:許多種土棲白蟻都能取食植物的根、莖,尤其是幼苗、嫩莖和根部
(2)含糖量高的乾枯植物 :纖維素在白蟻全部食譜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許多種白蟻不僅取食天然木材和乾枯植物,如蛀食枯死樹樁、枯枝落葉和被木材腐朽菌寄生的枯木。黑翅土白蟻和黃翅大白蟻還取食曬乾的牛糞。除此之外,白蟻還能取食各種含纖維素的加工產品,象紙張、布匹等。
白蟻對纖維素的消化與吸收:白蟻雖然取食大量的纖維素,但是光靠白蟻本身並不能完成消化纖維素的全部過程。除白蟻科以外,其它白蟻腸內都含有數量很多的單細胞生物,其中包括了原生動物的四個綱(鞭毛綱、肉足綱、孢子綱、纖毛綱)以及細菌,已定名的有300多種。這些微生物與白蟻是共生關係,只有依靠這些微生物的協助,才能使纖維素消化轉變為白蟻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質。
(3)從微生物中攝取補充其他營養物質:某些白蟻取食真菌,這些真菌有兩類,一類由白蟻用特殊的方法培養,另一類不是經白蟻特殊培養的。
(4)白蟻屍體、幼蟻蛻皮、蟻卵和幼蟻。

發生規律

多型現象

根據它們的形態和機能上的差異,可以分為生殖型和非生殖型兩大類。每類型又可分為若干個品級。
台灣乳白蟻台灣乳白蟻
1、生殖類型
這類白蟻個體的主要機能是繁殖,有發育完全的生殖器官,在群體中主要起交配產卵的作用。
原始蟻王蟻后:有翅繁殖蟻經群飛脫翅配對後,進行繁殖的個體即稱為原始蟻王、蟻后。一般一巢只有一王一後。
補充繁殖蟻:其生殖能力較原始蟻王、蟻后小,當巢群中原始蟻后、蟻王死亡後,補充成為新的蟻后、蟻王。
2、非生殖類型
兵蟻:有發達的上顎、額腺。頭前端有大形的囟,主要的職能是保衛蟻巢。
工蟻:是巢群內數量最多的一個品級,在巢群內主要起取食、築巢、開路、照料幼蟻等各項維持巢群的任務。

生活周期

1、分飛
分飛前,蟻群先興建分飛孔的蟻道和分飛孔。分飛孔的位置多築在離巢10米以內的範圍,一般多在蟻巢的上方,分飛孔呈斷斷續續的條狀和點狀,也有成片狀。分飛的過程通常在黃昏時進行。分飛期一般可分為三個時期:
(1)分飛始期:巢群內的若蟲已有相當多數量的已羽化為有翅成蟲央外界環境條件適宜時,就有部分有翅成蟲開始試探性的外飛,這時發生分飛的巢群不甚多,只有少量蟲飛出。
(2)分飛高峰期:當巢群內絕大多數若蟲已羽化有翅成蟲,當環境條件適宜時,絕大多數巢群的有翅成蟲便大量飛出,顯示出分飛的高峰期。分飛高峰期與始飛期僅隔1~2天,有時可間隔10天左右。每年分飛高峰期有2~5次。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分飛時對環境條件要求極為嚴格,分飛的數量大,分飛的巢群面廣。
(3)分飛末期:分飛高峰期後,飛出的數量零零星星,飛出的時間斷斷續續,飛出的巢群參差不齊,分飛的環境條件也不太嚴格,這樣的延續時間可達30~50天。
分飛在防治白蟻實踐中有著重要意義,台灣乳白蟻的分飛是其生活史中大活動、大暴露的一個重要環節亦是消滅該白蟻的最有利時機。在分群季節,不僅能夠消滅大量的有翅成蟲,防止新群體的產生;而促使整個群體的滅亡。
2、建群
分飛的有翅成蟲,經過一段時間的求偶、配對便迂迴曲折爬向牆角、樹頭等鑽入建巢。兵蟻的出現是新群體建立的重要標誌,從此群體具備了長時間生存的各項基本功能。在初期發展很慢,隨著年齡的增大,蟻數增加。
剛脫翅的雌雄蟲,體型相關不大,隨著群體年齡的增大,雌蟲腹部慢慢膨脹,節間膜清楚。發育為大腹蟻后,行動緩慢,專管生殖,此時的產卵能力驚人。
台灣乳白蟻巢群中,由短翅型補充生殖蟻替代原始型生殖蟻進行繁殖和擴大蟻群,當巢中原始蟻王、蟻后發育衰老或自然死亡後,群內就會產生短翅補充生殖蟻接替原始蟻王、蟻后進行繁殖。

危害特點

(1)是我國破壞房屋建築最凶的一種白蟻,也危害室外的林地、庭園、墓地等的木材;
(2)是典型的土木兩棲性白蟻,它既能棲居地下,又能生活在地上,也能在特定的環境中如樹、船等處群居;
(3)擴散和適應力很強。它原產在東亞,以後陸續傳播到南非、斯里蘭卡、夏威夷及太平洋諸島,現已成為世界性害蟲;
(4)巢群龐大,可包括的個體最多達千萬頭,並在主巢和許多副巢之分,巢體巨大,主巢直徑可達1米以上;
(5)其兵蟻最大的特點是額腺發達,頭部前端有大形的囟,受掠擾時囟流出大量乳白色的酸性漿汁,能穿過石灰泥質,或用來抵禦來犯之敵,故有乳白蟻之稱;
(6)它在生活中必須不斷獲得水分,所以它的蟻巢一般都在接近有水源的地方,在主巢的下方都有粗大的吸水線。

天敵

巢內寄生天敵

許多種白蟻巢內均有真菌、細菌和病毒寄生,其中許多微生物能引起白蟻疾病,最後導致白蟻死亡,直至全巢覆沒。另外,巢內寄生的蟎類有時也能殺滅白蟻。

巢外捕食天敵

(1)不能破巢的天敵:此類動物主要捕食白蟻分飛的有翅成蟲,暴露在外的白蟻或採用不搗毀蟻巢的方法進入巢內捕食與誘出白蟻后取食。如蜘蛛螞蟻蜻蜓青蛙、鳥類、黑猩猩等。
(2)能破巢的天敵:此類動物能搗毀蟻巢,直接從巢內捕食白蟻,如穿山甲、針鼴、大蟻熊、土豚、犰狳、鴨嘴獸、食蟻獸等。

綜合防治措施

1.建築物預防台灣乳白蟻可噴50%氯丹乳油100倍液。
2.挖巢法。找巢的線索許多,其中根據構築蟻路的材料來判斷蟻巢所處位置。地上木材中的蟻巢和樹心巢,其蟻路的顏色多為褐色,且多纖維質;如蟻路成分以土質為主,則地下巢的可能性大;如蟻路成分帶有沙質和石灰碎粒,則蟻巢多在空心牆柱和門楣中。由於家白蟻建有主、副巢,並會產生補充的繁殖蟻,所以挖巢往往還不能根除。挖巢最好冬季進行,這時家白蟻高度集中巢內,可一網打盡。
3.毒餌誘殺。毒餌的配製是將0.1克的75%滅蟻靈粉、2克紅糖、2克松花粉、水適量,按重量稱好,先將紅糖用水溶開,再將滅蟻靈和松花粉拌勻倒入,攪拌成糊狀,用皺紋衛生紙包好,或直接塗抹在衛生紙上揉成團即可。將帶有滅蟻靈毒餌的衛生紙塞入有家白蟻活動的部位,如蟻路、分飛孔、被害物的邊緣或裡面。配製毒餌時如無松花粉,可用麵粉、米粉和甘蔗渣粉代替。
4.潛所誘殺。在台灣乳白蟻活動季節設誘集坑或誘集箱,放入劈開的松木、甘蔗渣、芒萁、稻草等,用淘米水或紅糖水淋濕,上面覆蓋塑膠薄膜和泥土,待7~10天誘來白蟻后,噴施75%滅蟻靈粉,施藥後按原樣放好,繼續引誘,直到無白蟻為止。

藥用價值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用白蟻治病的記載。經初步分析,白蟻之所以能治病的原因有二:一是由於白蟻巢內陰暗、潮濕,加之有大量的分泌物及排泄物,因而二氧化碳濃度很高。家白蟻巢內的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占氣體總量的0.5%~ 6.5%,要比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10倍至一二百倍。在這樣受到嚴重污染的惡劣環境中,許多生物都難於生存繁殖,而白蟻卻能安然無恙地在巢內長期生活繁衍,從未發現有白蟻染病自行死亡的例證,這說明白蟻體內有著抗多種疾病及癌症的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二是因為白蟻長期棲居於地下,在土中開掘隧道,搬運土粒築巢,吸食地下水和咀嚼吞咽帶有土質的木材,因而體內積累了各種微量元素。有人對家白蟻進行光譜測定,在它們的體內測到的主要元素有鈷、銅、鈦、銻、鉻等,看來白蟻能積累自然界中的多種元素於體內。
人們還發現白蟻體記憶體在有抗病物質甾體,主要有膽甾醇及其衍生物、谷甾醇、豆甾醇等,而且有人認為,這些物質對癌細胞有抑制作用。同時白蟻脂肪中所含的油酸、棕櫚酸和硬脂酸等,也同樣具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又有人發現,白蟻體內的性誘激素和干擾素等,對癌症也有一定療效,特別是對乳腺、子宮和消化道的癌症,療效顯著。
根據歷史記載和一些近代研究結果,人們從白蟻體內提取的一些藥用物質,曾對患有膽道癌、胃癌、子宮癌乳腺癌直腸癌鼻咽癌睪丸癌食道癌肝癌、肺癌和組織細胞瘤等的患者進行過試驗性治療。從臨床情況看,都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對鎮痛,增進飲食,恢復體力,提高機體應激能力和機體免疫能力,控制病灶,抑制腫塊,改善病人的自我感覺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治療作用。
白蟻的提取物能治療癌症疾病,並得到實例證明。實驗證明白蟻的提取物能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能消除體內垃圾,能切斷癌細胞血管,讓癌細胞餓死,能改善造血功能,提升白細胞含量,能進入癌細胞膠原質層殺死癌細胞,能中西結合,扶正固本。
白蟻巢中的菌圃,是由白蟻的排泄物,經細緻加工並經接種培養出白球菌而成的多孔塊狀物,是白蟻賴以生存而不可缺少的,缺少了則巢中的蟻群便會死亡。菌圃營養豐富,是雞樅菌生長發育的最佳培養基。據《本草綱目》中記載:雞樅菌氣味“甘平,無毒”。主治“益胃、清神、治痔”。研究證明,雞樅菌中含有16種胺基酸,是十分珍貴的藥物。 據分析,菌圃中含有16.5%的蛋白質,4%的多縮戊糖, 20.91%的灰分,並含有亮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蘇氨酸精氨酸、賴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10種胺基酸。這些胺基酸對治療疾病有著不可低估的藥用價值。
白蟻和靈芝及蟲草比較表
一、增加免疫功能
白蟻
靈芝
蟲草
1增加巨噬細胞數量及激活其活性



2增加T淋巴細胞及提高其轉化率



3 增加抗體形成細胞數

4增加B細胞數及激發其活性


5增加白細胞數



6增加血紅蛋白含量



二、抗衰老作用
1免疫調節作用



2抗過氧自由基作用


3調節核酸蛋白質的代謝及合成


4促進NA合成


三、抗腫瘤作用
1抑制癌細胞的毒性

2抑制腫瘤細胞量



3激發NKC細胞活性,使之殺傷癌細胞



4激發能殺死癌細胞的T淋巴細胞



5增強細胞內的SOD活性


6誘發乾擾素和IL-2的產生



7穿透癌細胞膠原質層進入癌細胞核內殺傷癌細胞

8使之喪失無窮無盡分裂增殖力使癌細胞逐漸凋亡

9誘發腫瘤壞死因子(TNF)的產生

10逆轉腫瘤細胞耐藥性作用

11增強代謝速度,減輕癌痛,減少腹(胸)水作用

12抑制癌細胞,控制癌細胞增生、擴散、轉移

13抗輻射對放(化)療有減毒增效作用



14促進造血功能,增加白血球、血色素和血小板


15改善胃腸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睡眠

16對免疫調節劑的拮抗作用



能源前景

在自然界中,木質纖維素是太陽能極為重要的活體貯存形式,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 另外,人類活動產生的廢棄物如農業廢物(稻草稻殼、麥稈、花生殼玉米芯、棉籽殼、甘蔗渣等)、食品加工廢物(果皮、果渣等)、木材廢物(木屑、樹皮)以及城市廢棄物也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我國每年產生木質纖維素生物資源的總量約13.92億噸。
專家們發現自然界中較好的纖維素酶存在於白蟻體內,白蟻體記憶體在能高效消化纖維素酶的基因,利用轉基因技術將該基因克隆到微生物上,然後利用微生物大量產生纖維素酶,利用纖維素酶再消化纖維素,就可以將自然界中含量豐富的纖維素變成單糖,再將單糖發酵,生產乙醇,因此其能源套用前景十分廣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