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十三五”文化發展規劃

台州市“十三五”文化發展規劃
台州市文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年)規劃,是明確未來五年文化發展的宏偉藍圖,是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務實的舉措,是在台州發展的大戰略、大背景中深入思考和精心謀劃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參考,是全市文化系統共同奮鬥的行動綱領。根據《台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特制定《台州市“十三五”文化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一、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
(一)“十二五”成就
“十二五”期間,台州市圍繞建設“山海秀麗、富裕和諧”新台州的總目標,以科學發展為核心,以統籌城鄉文化資源、均衡公共文化服務為重點,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制定出台《關於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2010-2020年)》和文化大市建設行動綱領,推動全市文化持續快速發展,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具規模。
1.公共文化服務碩果纍纍
截至2015年末,全市建成國家一級文化館7個,二級館2個,國家一級公共圖書館4個、二級館5個,免費開放的非國有博物館24個;1個省級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6個省級文化先進縣,61個省東海文化明珠鄉鎮,建成文化禮堂628個;完成了農家書屋在所有村(社區)的全覆蓋。全市五年累計新增國家級和省級文化先進縣3個,新建公共文化設施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在建文化設施面積超5萬平方米。
“十二五”期間,全市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鄉鎮創建標準》《文化示範村(社區)創建標準》《農村文化禮堂“建管用”一體化標準化》等十多項具體制度。全市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辦文化服務機構均已實行免費開放。持續開展“送文化下鄉”“文化低保”和“基層種文化”活動。
2.文化產業規模逐步擴大
2011年—2015年,全市文化及相關特色產業增加值由104.06億元增加到156.50億元,年均增長9.9%;文化及相關特色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4.42%,比2011年增加0.64個百分點。全市有文化產業法人單位9503家,其中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28家,超千萬元的301家。全市擁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個、省級重點文化企業1家、省級文化出口重點企業5家,6家企業和1個園區入選省文化產業“122”工程,湧現出新世紀光電、台繡、繡都服飾、蛇蟠島文化旅遊等一批具有較強行業競爭力的文化企業。
3.文化遺產保護有力
到2015年底,全市共申報藏品總數為28633件(套),全市現有國家級文物10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9處,一級文物27個,國辦博物館5個,已經備案的非國有博物館22家。
實施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八個一”保護措施,共有15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名單,95個項目列為省級“非遺”保護名錄。已經建立8處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其中國家非遺項目台州亂彈2014年首次登上央視春晚。
4.文化市場管理依法有序
發揮綜合執法優勢,突出執法重點,不斷加大對文化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大打擊侵權盜版、保護智慧財產權力度,開展對出版物市場、音像市場、網咖、歌舞娛樂場所及遊戲(遊藝)場所等專項整治工作,整頓和規範文化市場經營秩序,進一步淨化了文化市場環境,形成依法有序的管理局面。
總之,“十二五”期間我市文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存在的問題
公共文化服務還不能滿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在追求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樣化和高質化趨勢下,文化發展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
1.投入不足
台州是新興城市,由於歷史欠賬太多,公共文化硬體設施建設投入不足,人均公共文化事業費支出位列全省倒數第一,無法支撐文化的快速發展。
現有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數量距離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距離較大,達標任務艱巨。我市還沒有非遺館、大劇院、全民健身中心等基本的公共文化設施;縣級、鄉鎮、街道文化設施建設與管理利用相對滯後,一些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未獨立設定;一些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設施老舊,服務功能不足,未正常開放。
2.人才隊伍力量薄弱
拔尖藝術人才匱乏,經營管理人才緊缺,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數全省最少,文化幹部數量不足;市級文化事業單位高級職稱所占比例偏低;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人員編制未達到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要求,且文化員被借用挪用、專業不對口和老齡化的情況比較普遍;尚有7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未配備3名及以上文化員;基層文化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缺乏既懂文化藝術又懂經營管理的領軍人才。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3.公共文化服務產品供給不足
文化產品和服務與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還不適應,廣受歡迎的精品力作還不多,文化產品的數量質量有待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與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要求還有差距,存在一定程度的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人群差別,統籌協調發展能力有待增強。
4.文化產業發展不夠成熟
我市文化產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總體發展規模偏小、文化產業層次低、結構單一,高端的文化產業發展遲緩,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少,文化產業的扶持激勵政策尚未完善,文化產業還處在一種低水平供求平衡和非對稱結構性矛盾的狀況之中。
5.文化遺產保護不到位
文化遺產保護與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還不適應,搶救保護任務依然繁重,合理利用機制有待健全;傳承人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發展趨勢
“十三五”時期,文化建設的巨觀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我市文化發展進入新階段。從總體看,文化建設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文化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將更加突出。從國際看,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達到新高度,國際地位不斷提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華文化的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台州文化(如佛道文化、浙東唐詩之路)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更多參與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從國內看,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文化強國建設持續推進,一系列政策檔案陸續出台,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結構調整加快,發展動力轉換,文化產業越來越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支點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化改革全面推進,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治理能力進一步提高,將有效破解發展束縛,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越來越廣泛,為文化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從省內看,我市和其它地市一樣將處於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和努力建成文化強市的攻堅時期,文化對社會風尚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將成為重要任務。從文化發展走向看,文化與其它行業的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台州小微金融的快速發展,會給文化提供了新的發展樣本;“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和高新科技的日益發展,導致文化生產方式和傳播方式面臨深刻變革,給文化發展帶來巨大空間。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為根本目的,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為台州完成三大歷史任務、躋身全省經濟第二方陣、推動民企創新轉型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正確方向。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的思想觀念和社會思潮。
2.堅持傳承創新。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文化發展的動力源泉,緊跟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網際網路+”的發展步伐,樹立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創新管理思想,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努力推進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的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
3.堅持統籌協調。著眼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繁榮與管理的關係,統籌建設農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統籌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統籌繁榮精品文化與民眾文化,補齊文化各領域發展短板,促進全市文化的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
4.堅持綠色生態。樹立“文化+”理念,加強生態文化建設,加快推進特色小鎮文化建設,建設一批文化特色小鎮,促進文化與其他領域深度融合,提高經濟中的文化品質,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最佳化文化產業布局與結構,將文化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5.堅持開放交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走出去與走進去並舉,兼收並蓄各地優秀文明成果,積極推動台州文化走出去,構建多層次、寬領域對外文化交流格局,全面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6.堅持資源共享。充分尊重人民民眾的主體地位,繼續發揮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加強文化供給側改革,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努力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質,保障和實現人民民眾的基本文化權益,讓城鄉居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三)發展目標
拉高標桿、爭先進位,到2020年,文化強市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台州文化軟實力明顯增強。文化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國民素質和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文學藝術繁榮發展,推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文藝精品,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速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完善,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區域文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台州文化影響力持續擴大,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倡導讀書,推進全民閱讀活動,基本建成學習型城市,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不斷增強,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按照“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標準,推進並完成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形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創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文化產業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以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口,以培育大企業、大項目、大園區為重點,到2020年,文化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8%左右,對GDP貢獻率達到12%左右,各項指標總量、增幅和整體實力躋身全省第二方陣行列,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我市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湧現。不斷創新文藝管理機制,扶持和鼓勵原創性文藝作品創作與生產,推動新型藝術門類的培育和發展,生產1-2部體現台州文化特色的在全國有影響的原創精品力作。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台州價值觀念、體現台州文化精神、反映台州人審美追求的優秀作品。
——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能力普遍提升。基本形成較為完備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文化遺產保護理念深入人心。力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新增4處,國家非遺保護名錄新增5個,讓台州優秀傳統文化擁有更多的傳承載體、傳播渠道和傳習人群。
——文化人才資源的實力和活力明顯增強。進一步最佳化文化人才發展環境,培育一批在學術上、業務上不斷創造新業績的文化專業人才以及各類文化志願人才,引進一批急需緊缺人才,形成結構合理、梯次清晰、門類較為齊全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
——文化市場進一步繁榮規範。以培育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加強市場監管為重點,基本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初步確立權責明確、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現代文化市場監管格局。
三、主要任務
(一)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則,以服務民生、服務民眾為導向,著力完善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全面落實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任務。
1.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
按照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標準,著力建好一批具有國家級水準,體現台州特色的標誌性文化設施,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緩解文化基礎設施滯後與民眾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的矛盾。
——建設功能齊備、有較強服務和輻射能力的市級文化廣場
按照高起點、高標準和投資多元化的要求,改建和新建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備、標誌性的重要文化設施,使之成為我市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的重要基地。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城市規劃展示館、台州書畫院等一批重要文化設施的服務、輻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立項建設一批標準較高的縣(市、區)級文化設施
加快縣級公共圖書館、公共博物館、文化館、大劇院建設,建設標準高於省標準。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在全面達到部頒二級館標準基礎上,具備一級館水準的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數量大幅增加,服務水平達到省內先進。
——紮實推進基層基本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建設
深入推進“台州市公共文化服務示範鄉鎮(街道)”創建工作,在全市形成國家示範區、省級示範縣、市級示範鎮三級聯創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新格局;繼續推進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實施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全面達標工程,高標準建設鄉鎮現代綜合文化站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加快推進新一輪“農村文化禮堂”“數字圖書館”、公共電子閱覽室、“農家書屋”等重點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建設。加強對各類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完善機制,提高使用效率,做到建管用並舉、建用管並重。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系統建設
編制《台州市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服務平台建設》,分步推進實施。打造供需對接的數位化互動平台。市區構建公共文化數位化服務平台、移動服務平台,將市區範圍內的文化團隊、文化產品、文化資源整合上網,面向社會和基層提供“選單式”、“訂單式”文化服務,並逐步將商業性文化產品、文化資源納入平台系統。
統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數字非遺館、直播衛星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等項目,加快公共文化機構數位化建設。向公眾提供網站、APP等多種訪問方式,與市公共文化服務供需互動平台銜接,形成資源豐富、需求導向、覆蓋城鄉、服務便捷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電子閱覽室,為基層民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提供內容健康、服務規範、環境良好的公益性網際網路服務
專欄1:重點文化設施建設項目
市重點文化設施
1.台州市大劇院、台州非遺館、台州美術館計畫立項動工。
2.建設台州市博物館、台州刺繡博物館、石窗博物館等,形成以政府博物館為主、非國有博物館為輔,眾星拱月的格局。
3.椒江區文化藝術博覽中心、黃巖區博物館、黃巖區圖書館、路橋區中央山體育文化公園。
縣級重點文化
設施
臨海市博物館新館、臨海市大劇院、臨海市文化藝術中心、臨海市非遺展示中心、溫嶺市博物館、玉環縣圖書館新館、玉環縣博物館、天台縣圖書館、仙居縣文化館、仙居縣圖書館、仙居縣博物館、三門縣劇院、三門縣博物館總計29.3萬平方米。
鄉鎮文化設施
1.每個鄉鎮(街道)設定綜合文化站,其中人口在3萬人以上的,每處用地3000-4000平方米,服務半徑1500-2000米。每個村(社區)設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築面積150-300平方米,每個村建有面積不少於3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有條件的居住小區或居委會可單獨設定,並建設文化公園。
2.人口3萬人以下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築面積不低於500平方米,室外活動場地不低於600平方米。
村(社區)文化設施建設
1.繼續實施“農村文化禮堂五年行動計畫”工程,建成1000多家農村文化禮堂。
2.健全農村文化網路設施,全市80%以上行政村統籌建有多功能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3.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配備數字文化設備。
公共圖書館鄉鎮分館建設
1.鄉鎮(街道)實施綜合文化站達標工程。
2.各縣(市、區)按照新頒國家一級公共圖書館標準建好一個區域性總館,在省級中心鎮和人口超10萬人的鄉鎮(街道)全面建設圖書分館,農村新社區圖書流通點實現全覆蓋。
3.每4萬人擁有一個公共圖書館,公共圖書館藏書三年倍增計畫,年人均增加館藏圖書0.1冊以上。到2020年人均藏書達到1冊以上。
專欄2:重點數字資源建設項目
文化數字網路平台
建立綜合性多終端一站式公共文化數位化服務平台。該平台採用智慧型移動設備加移動客戶端APP的模式,建立統一的業務管理系統平台,推進農家書屋、農村文化俱樂部、文化禮堂與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資源整合共享,提升綜合效率。
數字資源
1.台州數字圖書館建設5個以上地方特色數字資源庫。
2.台州數字文化館以“網際網路+文化館”模式。在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聯盟體系基礎上,建設數字文化館,通過錄製視頻、遠程點播,提供精準服務,滿足不同群體、不同階級的求藝需求,最終實現“一人一藝、全民參與”的目標。建設2個以上地方特色數字資源庫。
3.台州數字博物館建設1個以上地方特色數字資源庫。
4.建設網上非遺展示中心。
2.建成創新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
——構建開放多元主體的文化服務供給機制
培育多元化的供給主體。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組織志願、民眾自助、各類主體優勢互補的多元供給格局。
引入市場化供給模式。推行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公開招標和政府採購,提高服務效益。充分調動企業和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形成有序競爭局面,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活力。
建立文化服務援助機制。加強公共資源配置統籌,推動文化資源向農村和基層傾斜,關注未成年人、老人、城市低保戶的精神文化生活,讓農村基層與弱勢群體享受文化發展成果。
——建立民眾參與機制
建立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公開制度,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平台,讓老百姓充分知曉有關信息,激發民眾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熱情。
建立民眾意見徵集機制,讓民眾需求成為文化服務決策的依據。
建立民眾滿意度調查機制,通過開展民眾滿意度調查,了解公益文化機構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招標、供給過程中的合理性與公正性,以及文化需要的實現程度等。
——建立保障特殊群體公共文化服務機制
各級公益文化單位設有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活動區域和服務項目。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設立盲人閱讀區,配備設備和盲文讀物。縣級以上文化館、公共圖書館經常性組織針對特殊群體的各類活動和專題培訓等。在電影放映中安排針對困難民眾和特殊群體的低價場次或門票。重視農民工文化建設,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農民工文化工作機制。
——引入評價機制
建立健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目標責任制度、示範區創建及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進度督查評估制度、公共文化服務公眾滿意度測評反饋制度、公共文化機構績效考評制度等。將綜合評價結果納入市對縣、市直部門目標責任考核體系,並提高考核權重。對重大文化項目資金使用、實施效果、服務效能等實行監督和評估。研究制定公眾滿意度指標,建立民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探索引進公共文化服務第三方評價機制。
3.構建廣泛參與的文化活動機制
——建立城鄉聯動互補的文化活動體系
發揮市、縣兩級公共文化機構在提供服務、組織活動、培訓骨幹等方面的綜合效應,輻射並帶動民眾性文化活動的開展。加強市、縣、鎮區域合作,促進文化資源的整合與交流,實現公共文化資源綜合利用,共建共享。強化村級文化設施規範化管理,深化公共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
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打造一批富有台州特色、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價值的品牌活動。
——深入開展面向基層的民眾文化活動
通過文藝培訓、政策扶持、種文化等形式,大力支持城鄉居民自辦文化和自主文化活動;通過城鄉聯動、村企聯動,推動集鎮文化、村落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廣場文化、機關文化、社區文化等發展。在普及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活動質量,形成多層次、多類別、多樣式、城鄉聯動的民眾文化活動局面,滿足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進均等化服務
要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推動革命老區、海島地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
專欄3:重點公共文化活動、重點扶持的文藝單位
公共文化活動
1.農民文化藝術節、文化超市、城市藝術季、文化走親
2.藝術創作精品展演、文藝匯演、鄉村文化藝術周
文化藝術單位
1.台州亂彈劇團,排演精品大戲《戚繼光》,進軍國家大劇院,獲得全國性大獎,逐步成為在全國較有知名度的地方劇團。
2.吳子熊玻璃雕刻藝術館,成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非國有博物館。
3.台州天台山文化研究中心,深入挖掘天台山為中心的佛道宗教文化資源,豐富台州文化精神的內涵。
4.台州地方民俗文化研究所,出版台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系列
(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緊緊圍繞著台州市“拉高標桿、爭先進位,確保實現“四翻番”,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文化產業體系。各項指標總量、增幅和整體實力躋身全省第二方陣行列。
規劃“一心一圈多節點”的文化產業空間布局:
——“一心”為中心城市綜合文化產業區
——“一圈”為山海文化產業圈
——“多節點”為各縣市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區
形成中心輻射,山海雄起,多點開花的台州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形成“1+6”的重點文化產業格局體系
——形成靈活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
——加快文化產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對接
1.規劃文化產業空間布局
——“一心”:中心城市綜合文化產業區
以城市中心區為基礎,突出三區和開發區的示範和輻射功能。立足於創意研發、文化產業投融資創新改革、公共服務平台的打造和構建。打造文化創意生態孵化中心,重點建設“綠心文化旅遊度假區”、“‘智慧台州’高新技術園區”、“台州文化產業戰略投資平台”等。形成融合服飾品牌設計傳播、影視製作、新媒體、創意設計、文化休閒娛樂、文化主題公園、會展、博物館等產業為一體的“文化產業複合體”,打造時尚街區、時尚社區,打造體現區域領先水準和台州活力的“超級文化區域”,即台州文化產業核心區。
——“一圈”:山海文化產業圈
推進三灣錯位聯動發展,以台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為重點,打造一批沿海高能級開放平台,形成以開放、宜居、宜游、國際化為特徵的沿海經濟走廊。玉環、溫嶺、路橋、椒江、臨海和三門等縣市區,要以陸引海、以海促陸、陸海聯動,大力發展海洋旅遊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漁業文化、海洋軍事文化,構建生態化、主題化、鄉土化融於一體的濱海文化產業帶;依託天台山、神仙居、括蒼山、黃岩西部山區和雁盪山脈溫嶺分支的自然生態優勢,建設“天仙臨”高等級旅遊專線,整合“山河林田湖、城鎮鄉村景”資源,打造“天仙臨”旅遊金三角。兩帶相接,打造獨具特色的台州山海文化產業圈。
——多節點:各縣市區優勢文化產業集聚區
大力支持已有的文化產業項目,繼續完善基礎設施、搞好功能配套,努力形成生產要素集聚的高地;運用市場手段搞好規劃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加快縣域城市發展,支持臨海、溫嶺進一步完善副中心城市功能,玉環、三門加快濱海新城建設,天台、仙居率先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實施中心城鎮培育工程,把文化項目建設作為加快台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以黃岩、路橋、椒江為中心的工業設計區塊,以仙居、黃岩、椒江為主的工藝美術品生產區塊,以臨海、溫嶺、三門為主的文體用品生產區塊,以臨海、天台、仙居為主的儒釋道文化旅遊區塊,以玉環、溫嶺、三門等為主的海洋文化資源開發區塊,在“十三五”期間將得到快速發展。
2.建立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以“創意、創新、創業”為主題,以“做大、做強、做優”為主線,構建台州“1+6”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重點培育創意設計業
以“文化+科技”、“文化+時尚”為特色,重點形成以工業設計、現代傳媒、影視演藝、高端工藝美術、動漫遊戲、3D列印等為主導,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打造特色優勢文化創意產業集群。
一是做大做強台州工業產品設計與製造。通過創意設計提升台州製造業的文化附加值。大力發展外包裝設計、小商品設計、工藝美術設計、雕塑設計及展覽設計、旅遊商品研發設計等,提升創意設計能力和水平,全方位打造“工業設計中心”。
二是推進全方位3D設計、列印與智造服務。開展“消費級3D列印”服務,推廣“研發級3D列印”技術,啟動“工業級3D”列印。
三是發展壯大創意產業主體。融合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和台州製造產業優勢,打造系列“網際網路主題電商園區”。依託龍頭企業,通過“突出本土產品,組合外地產品,引進國際產品”提高文化產業市場化、專業化和信息化水平。辦好“台州杯”全國設計“大師獎”創意大賽和中國(台州)創意設計大賽。
——扶持六大產業
文化旅遊業
建設一批休閒街區、特色村鎮、旅遊度假區,促進旅遊與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支持開發具有台州地域特色和地方風情的旅遊演藝精品和旅遊商品。中心區文化旅遊求突破;精品旅遊項目有提升;鄉村旅遊項目顯特色,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民宿旅遊民俗文化旅遊。
新聞傳媒業
以台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台州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為龍頭,進一步發展壯大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服務產業,實現傳媒業和大數據進行有機融合,全面推進三網融合,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動漫、影視製作發行和移動數字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創辦《台州文化產業》期刊,加快台州廣電監測中心建設。
文化會展業
一是打造會展品牌。辦好台州市文化產業交易博覽會等大型展會,打造文化產品與工業製品展示交易平台,推動文化消費和文化貿易;加快一批會展中心建設,尋找新的會展突破點和增長點。
演出娛樂業
全面開展全市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大力宣傳推廣非遺劇種;打造高水平主題演出;培育示範演出企業;繼續推進電影院線建設。
印刷服務業
立足台州現有印刷產業基礎,支持重點印刷企業推廣套用數位化印刷、綠色印刷技術,鼓勵企業探索套用3D列印,優先發展與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相結合的新型印刷服務業,爭取融入全國印刷物流產業鏈,主動對接長三角地區高端技術和產能的輻射。
工藝美術品業
提升產業發展,打響台州“工藝美術之鄉”的文化品牌。挖掘傳統工藝美術品的文化內涵,不斷提升現代工藝美術品的藝術價值和經濟效益;建設交易平台,促進集約化發展;縱橫聯合,拓展上下游產業鏈。與國內外一流的藝術設計類院校、創意設計機構合作,成立工藝美術創新研發中心,實施工藝美術大師進校園等。
3.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開展全市重點文化產業園區的認定工作,充分發揮市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作用,選擇一批起點高、前景好、具備實施條件的重大項目給予重點扶持,並推薦進入省、中央重點項目庫。按照“引進一批、整合一批、新建一批、扶持一批”的原則,建立市、縣兩級文化產業項目庫和項目動態管理機制,做好項目的跟蹤管理。
特色小鎮: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模式,按照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建設要求,加快推進相關特色小鎮發展,打造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載體。重點建設黃岩智慧型模具小鎮、路橋沃爾沃小鎮和溫嶺泵業智造小鎮(文化+製造業)、仙居神仙氧吧小鎮和天台山和合小鎮(文化+旅遊),推動椒江綠色藥都、臨海時尚眼鏡小鎮、玉環生態網際網路家居小鎮,金清遊艇小鎮的申報和創建。
重點園區:加快推進台州經濟開發區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文化一條街、黃岩中國模具工業博覽園、路橋廣告創意印刷產業園、台州心海文化生態園、天台法華龍山文化旅遊項目、仙居中國油茶文化博覽園、三門素文化園、三門浙江廣潤文化產業園、台州府城牆影視基地、台州古玩商城、臨海民辦博物館群等一批重點、大型項目在規劃期末建成。促進文創產業園區由企業集聚向產業集聚、從擴容到提質、從增量到增效的轉變。
文化合作:建立文化對外貿易政策體系,鼓勵文化企業通過新設、兼併、收購、合作等方式,走出去。支持文化企業投資興辦海外文化貿易基地,建立境外文化產品和服務行銷網點,推動工藝美術品等具有實用功能和台州文化元素的文化商品進入國際市場,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國際市場行銷網路。
4.促進業態融合創新發展
促進文化產業與科技深度融合,以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文化產業與電商融合發展,確保省、部文化科技對接項目、省級文化科技協同項目等重點項目落地,創新商業模式;促進文化產業與金融融合發展,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文化企業融資服務鏈,創新文化金融配套服務機制;促進文化產業與旅遊融合發展,推出一批與台州精神氣質吻合、代表台州形象的文化旅遊產品;打造文化附加值高的體育品牌和相關衍生品,進而提高文化體育產業的品牌影響力,推進文化與工業、農業、生態的融合。
專欄4:文化產業發展目標
建設目標
1.形成“1+6”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2.浙江省文化特色小鎮3個以上;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3-4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2個以上;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5家以上;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4個以上;文化產業集聚區或文化產業特色街區3個(條)以上。
文化產業發展“五個一批”
1.引進一批項目。確保每年有3個項目在洽談接觸中,2個項目在簽約落實中,1個項目在投資建設中。
2.建設一批園區。每年新建2個以上文化產業園。
3.培育一批人才。創造條件,積極引進“浙江省千人計畫”人才,充分發揮好“四個一批”人才、名家工作室、創新團隊等本土人才的培育。
4.扶持和引進一批企業。每年新引進文化企業2家以上。
5.出台一批政策。設立文化產業扶持資金,制定出台《關於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實施意見》等檔案。
創意設計業
台州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台州老糧坊文化創意園區;台州市網際網路文化創意產業園;路橋區廣告創意印刷產業園區;溫嶺市文化創意園;玉環老銅匠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天台文化產業園項目;天台寒山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仙居文化創意產業園。
文化旅遊業
台州市文化一條街;台州東方太陽城旅遊項目;台州綠心動物(動漫)樂園項目;台州植物(雕塑)園項目;洪家場浦二期工程;台州心海文化生態園;台州海洋樂園;長岙路慢生活文化特色街;飛龍湖生態區;台州府城全景區建設項目;台州府城影視基地;石塘半島文化旅遊區;天台法華龍山文化旅遊項目;天台旅遊體驗項目;中國神仙溫泉城;中國仙居油茶文化博覽園;“時間記憶·浙江”;素文化園;精進寺文化產業園;浙江廣潤文化產業園;丹邱紅色文化園;三門蛇蟠文化旅遊休閒創意產業基地。
文化會展業
中國(路橋)民營經濟論壇;中國網路音樂節;中國(玉環)模具工具機展、國際(黃岩)電動腳踏車博覽會;台州古玩商城;台州文化藝術博覽中心;中國模具工業博覽園群。
新聞傳媒業
推進數位化電影放映,形成覆蓋全市的農村數字電影發行放映網路。各縣級城市擁有1家以上達到國家五星級標準的多廳數字影院,具備一定條件的中心鎮(新市鎮)建成1家數字多廳電影院,落實1個以上固定的室內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點。
工藝美術品業
台州刺繡、玻璃雕刻、天台佛雕、黃岩翻簧、仙居無骨花燈、路橋剪紙、溫嶺剪紙、玉環三絕(岩雕、貝雕、根雕)、鬥神畫和船模、玉環銅製品、三門、溫嶺石雕。
演出娛樂業
台州市大劇院;臨海文化中心;臨海市文化廣場綜合體項目;天台縣公共文化綜合體項目。
印刷服務業
新華書店大樓;路橋廣告創意印刷產業園。
(三)繁榮文藝精品創作
切實加強對文藝創作的巨觀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扶持藝術創作、生產和傳播的長效機制,不斷加大組織化程度,不斷拓展創作領域,創作生產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地方性相統一的精品力作。不斷完善紅色文化、台州文化、名人文化、山水文化等專題研究體系,重點推出一批具有歷史價值、文獻價值和套用價值的研究成果。促使全市文藝創作日趨活躍、精品力作不斷湧現,保障文藝事業取得長足進展。
1.構建自由寬鬆的創作氛圍
強化激勵措施,對獲得國家級、省、市獎項的予以獎勵,加大文藝精品創作的扶持力度,提高文藝精品創作扶持的專項資金總量。進一步創新藝術生產管理機制,探索重大文藝創作項目和活動項目公開招標和政府採購制度,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開拓藝術傳播渠道,加強文藝精品的宣傳推介。
專欄5:文藝精品創作獎勵政策
獲獎作品獎勵政策
1.獲得國家級獎項的,如文華獎、群星獎、動漫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中國戲劇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音樂金鐘獎、中國美術獎、中國曲藝牡丹獎、中國舞蹈荷花獎、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中國攝影金像獎、中國書法蘭亭獎、中國電影金鷹獎等,獎勵2-20萬元。
2.對獲得省級獎項,如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省作協主辦的常設性賽事最高等級獎項的,獎勵0.5-2萬元。
3.獲得市文化曙光獎的,獎勵1萬元。
2.緊抓創作主體培養
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是文化改革的重點所在,也是繁榮文藝創作的重要一環。一方面要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扶強做大台州廣電集團、台州報業集團等國有文化單位和台州亂彈劇團等民辦公助文化單位。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台州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積極營造國有和民營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同等享有優惠政策等環境氛圍,大力培育和扶持民營文化企業,為文藝繁榮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產業環境。同時,加大對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文化研究機構的專業優勢,加強文化研究成果編撰工作,推進新一輪地方文獻的編修工作。
3.培育陣容強大的創作群體
建成以市文化館為中心,各縣(市、區)文化館、各藝術社團為基礎的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體系,扶持和推動優秀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和傳播,培育更多德藝雙馨、深受人民民眾歡迎的優秀文藝工作者,特別是名家大師,推出一批在省內乃至全國有影響的藝術家。加大對台州市亂彈劇團的扶持力度。
4.創作質量上乘的藝術精品
研究制定文化精品創作生產規劃,精心策劃“重大題材作品”和“重點創作作品”的創作生產。加大投入,拓展思路,最佳化資源,不斷增強文化館和專業藝術協會的創作演出(展覽)能力,推動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文學、書法、攝影、影視、民間文藝等各藝術門類創作全面繁榮,爭取每年能生產出展示時代風貌、體現台州特色、具有市場潛力的藝術精品。大力扶持大眾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力爭每年創作一批體現本土文化特色的民眾文化產品,特別是適合農村民眾觀看的音樂、歌舞、戲劇小品、民俗表演及民間視覺藝術作品。
專欄6: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和文化研究重點項目
精品創作生產
1.舉辦市級以上攝影、美術、書法各類展覽100個,舉辦市級以上各類文藝演出活動100場。
2.舞台藝術創作——打造1-3台(部)在全省有影響的舞台藝術精品,力爭有1-2台(部)劇節目在國家、省級重要獎項中獲獎。
重點工程
文化研究工程——圍繞台州當代發展重大文化現象(如台州文化發展社會化機制研究)、台州歷史文化、台州文化產業發展、台州民俗文化、台州歷史文獻整理五大板塊,開展系列研究,出版系列叢書。
(四)推動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以創建學習型城市為載體,進一步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切實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
1.形成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
“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科學設立服務指標,完善公共圖書館的軟硬體建設,大力開展全民讀書活動。深入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等形式的文化群體。弘揚科學精神,增強法制意識。加強對新居民的教育培訓和素質提升。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基本形成全民閱讀氛圍,實現全市文明鄉鎮全覆蓋,文明村創建覆蓋率達到80%以上。
——持續發展“‘文化e站’進車站(醫院/社區)”“‘分享閱讀,共享愛’圖書館親子閱讀”等文化惠民項目,讓公共閱讀常態化,營造全民閱讀良好氛圍。
——大力推進“書吧”閱讀模式。以“小投資、小規模、多布點”的手段,打造村級圖書室,讓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觸角延伸到鄉鎮農村、街道社區的每一個角落。
——完善閱讀網路的構建。籌建多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有效延伸公共圖書館服務途徑,降低圖書館開閉館時間的限制性門檻,實現市民就近閱讀;加大掌上圖書館、數字圖書館推廣力度,推動圖書館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相結合。完善圖書借閱服務,連結並延伸至鄉鎮(街道)圖書館(室),形成圖書服務網路體系,實現圖書文獻資源的共享。
——形成“走讀台州”氛圍。未成年人讀書節活動成為常態,開展以“訪台州古蹟、聽台州歷史”為主題的文化走讀活動,讓參與者有機會更多的了解台州的地理、人文環境和歷史淵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