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原本是台灣省南部一座默默無聞的小鎮,卻因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放蜂炮習俗而名噪一時,每次皆吸引數以萬計的遊客前往參觀。
摘要,簡介,由來,特色,活動內容,
摘要
鹽水蜂炮的習俗始自清朝,相傳光緒11年(1885年)夏天,鹽水地區發生大瘟疫,上千名街民死亡,地方民眾祈求神跡降臨,最後武廟關聖帝君降旨遶境降魔,指使元宵夜由周倉爺前導,關帝神轎押陣護隊,信徒尾隨繞走疫區,沿途燃放炮竹直至天明。遶境結束後,小鎮疫情就此消退,民眾感念神恩,每年元宵夜沿襲成例,演變為今日赫赫有名之蜂炮盛會。追逐蜂炮須特別注意自身安全,蜂炮場面固然壯觀刺激,危險性亦高,安全設備必須備齊,以防眼睛灼傷、耳膜震破等意外發生。
簡介
這項習俗已有100年以上的歷史,燃放時火樹銀花、煙火漫天,參觀者須全副武裝才不至為炮火所傷,場面壯觀,誠為難得一見的民俗活動。
一、時間:每年農曆1月14日、15日。
二、地點:鹽水鎮。
三、主辦單位:鹽水武廟。
鹽水武廟沿革: 「武廟」(關帝廟)是鹽水名廟,因每年元宵節舉辦「鹽水蜂炮」而聞名全台,主祀文衡聖帝,創建於清康熙7年,系明鄭部眾何積善、範文章、參軍陳永華次子陳漢光和台澎兵備道梁文科所倡建,今貌為民國61年所重建,廟內有古神佛、巨大梁簽、古香爐、古柱聯等文物。後殿為3樓建築,今貌建於民國72年,1樓為「玉蓮寺」,2樓為「五恩主殿」,3樓為「凌霄寶殿」,民國86年廟旁另興建文物館。
由來
相傳於清光緒初年(公元1885年),台南鹽水鎮曾因瘟疫肆虐長達二十餘年,以致人煙稀少、農田荒蕪,倖存的居民乃於元宵時節,虔誠地以各式陣頭恭請關公關公: 關公,關老爺(關羽),三國時代的英雄人物,被尊為戰神,又因為熟悉財務管理, 也成為商人的保護神。
煙火炮竹,助長聲勢以期消災解厄、驅除瘟疫。肆虐了二十餘年的瘟疫果真從此消失,之後,鹽水鎮即在每年元宵節時,舉行這種大放鞭炮的祭祀活動,漸漸演變成今日名聞遐邇的蜂炮盛會。
特色
鹽水蜂炮起源及特色: 鹽水蜂炮,是元宵節轟動全台的重要觀光民俗活動,每年吸引觀光客人數數以萬計,和「平溪天燈」,有「北天燈,南蜂炮」之美稱。
鹽水蜂炮起源相傳於光緒11年7、8月間,鹽水街流行霍亂瘟疫,當時因醫藥不發達,死者日眾,居民恐慌,祈求關帝聖君解災救難。關聖帝君乃於元宵夜命周倉將軍為前導,帝君神轎殿後,眾善信隨神轎一路燃放鞭炮,遶境大街小巷至天明,將邪魔一掃而除。自此,後代子孫每年均沿襲往例,迎請關聖帝君元宵夜出巡。這種當初單純的燃放鞭炮蛻變為「蜂炮」、「炮城」等活動,奠定今日鹽水遠近馳名的民俗特色。
鹽水蜂炮的璀璨亮麗,可媲美巴西聞名世界的「嘉年華會」,元宵夜鹽水各商戶隨著神轎遶街施放蜂炮,使整個鹽水古鎮漫天震響,此起彼落,夜色中天空五光十色,聲光千變萬化,蔚為奇觀。
交通信息:自行開車:新營交流道下往鹽水方向,沿172縣道往西行約2.6公里即可到達(武廟位於武廟路上)
活動內容
台南縣鹽水鎮,在清初原為一河港,俗稱月港,鎮上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武廟,負責發起每年的蜂炮盛會。蜂炮活動是由全副武裝的神轎與轎夫從「武廟」出發,推著神轎小鎮的街道上遶巡穿梭。整個鹽水市街所見所聞皆是蜂炮,其中用以酬神的「炮城」最為壯觀。當神轎行到炮城前時,則由商家主人掀開蓋著炮城的紅布,隨即點燃蜂炮的引信,也點燃民眾的亢奮激昂的情緒;頃刻間萬劍齊發,五彩火花絢麗奪目、炮聲震耳欲聾。神轎在炮城前方不停晃動,接受蜂炮的衝擊洗禮,民眾或躲避在神轎後方;或隱身騎樓樑柱,眾人前胸貼後背地一起接受著蜂炮一波又一波的巨大威力,整個過程驚險連連、萬分刺激,也因此每年的鹽水蜂炮,總會湧入無法估計的人潮,特欲躬逢其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