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

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

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ING Taipei International Marathon),是因為ING安泰人壽自第八屆(2004年)起冠名贊助“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而得此名。此項比賽不但創造台灣馬拉松界,前所未有的多項紀錄,並且成為台灣地區各項大型馬拉松比賽的典範,使得之後在台灣地區舉辦的其他大型比賽(馬拉松比賽或是其他運動競賽),皆群起效尤。

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ING Taipei International Marathon),是因為ING安泰人壽自第八屆(2004年)起冠名贊助“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而得此名。此項比賽不但創造台灣馬拉松界,前所未有的多項紀錄,並且成為台灣各項大型馬拉松比賽的典範,使得之後在台灣舉辦的其他大型比賽(馬拉松比賽或是其他運動競賽),皆群起效尤。例如:2004年首度對外招募各行各業之菁英,投入運動賽會之志願服務工作,服務賽會選手;並於2005年,開啟了台灣馬拉松比賽,首度引進國外晶片計時系統,針對競賽組採用晶片計時的先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
  • 英文名稱:ING Taipei International Marathon
  • 舉辦地點:台北
  • 賽事類型:馬拉松
大賽概述,分組方式,活動路線,全馬路線,半馬路線,相關活動,各種創舉,不足與改進,

大賽概述

ING安泰人壽為了要讓台灣的各個長跑好手都能實際參與相關活動,也在各分區舉辦ING慢跑俱樂部訓練活動(ING Running Club)以及分區的暖身賽(舊稱“先鋒賽”,亦稱之“試跑賽”),希望能藉由各地區的訓練活動中,來發掘出各地的慢跑菁英,進而讓各地的好手能互相交流,達成良好的慢跑風氣。
然而,因為台灣的行車文化極為不佳,而遭到各界(學術界與大眾媒體)的抨擊之下,曾經一度傳言要退出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贊助的ING安泰人壽,經過2006年12月15日的會議之後,在承辦的中華民國路跑協會與主辦的台北市政府承諾“比賽時,維持交通的良好秩序”的前提下,決議持續贊助至2009年(第13屆),並且宣布在2007年確定會於12月16日舉行正式比賽。
雖然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已成為台灣有史以來企業冠名贊助最長久,也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馬拉松比賽,但由於ING安泰人壽在2008年10月20日,被富邦金控合併的關係,因此在2008年12月21日的最後一次舉辦後,台北國際馬拉松的冠名贊助權,將由2009年開始易手富邦金控,這個名詞將隨之走入歷史。
2019年7月11日,國際田聯宣布台北馬拉松升級為銅標賽事,躋身世界 級 別馬拉松賽事。台北馬拉松首屆比賽於1986年舉辦,是全台灣規模最 大的馬拉松賽事。2019年台北馬拉松將於12月15日起跑。

分組方式

競賽組
  1. 路跑組:全長為九公里,僅於2005年改成10公里。
1)警消組:僅限警消人員參與的組別。
2)台北市行政區組:由每個行政區選出優秀的公務員路跑選手(男女各一,也可能是國手)參與行政區比賽,而比賽的所得將全數捐贈給各行政區作為各行政區的公益基金。
2.半程馬拉松組:21公里。
3.馬拉松組:42.195公里。
4.視障組:是專門給視障路跑選手參與的組別,不分性別,里程分為9公里、21公里、42.195公里。
5.兒童組:僅限國小3-6年級的小學生報名的活動,全長為1公里。
Fun Run組(休閒組)
3公里,每年都會有不同廠商協力贊助相關贈品,目前是以持續舉辦年初五公里休閒路跑活動的Nike為主力,另有“團體搶衫活動”配合此活動來舉辦,是唯一開放現場報名的非競賽組別。

活動路線

台北市政府廣場(仁愛路)→光復南路口(1K兒童組折返點)→中山南路口(東門,9公里路跑組折返點)→中山南路→中山北路三段(半程馬拉松組:右轉北安路→明水路→堤頂大道)→中山北路五段→福林路→福林路254巷→至善路→故宮路(經自強隧道)→北安路→內湖路→(半程馬拉松組接回)堤頂大道→麥帥二橋→市民高架道路(半程馬拉松組:迴轉基隆路)→環東大道→市民高架道路→基隆路→新仁愛路→台北市政府廣場

全馬路線

台北市政府市府路(起點)→市府路→信義路→松智路→松高路→逸仙路→仁愛路四至一段→中山南路→信義路→杭州南路→愛國東路→愛國西路→行經麗正門→小南門→中華路一段→北門→忠孝西路一段→重慶南路→凱達格蘭大道→中山南路→中山北路一至三段→北安路→明水路→樂群一路→基16疏散門→美堤河濱公園腳踏車道(往南湖橋方向)→彩虹河濱公園→成美右岸河濱公園→南湖右岸河濱公園→上南湖橋牽引道至左岸→南湖左岸河濱公園→成美左岸河濱公園→觀山河濱公園→迎風狗公園→原線折返→觀山河濱公園→基6塔悠疏散門→塔悠路→健康路→健康匝道→環東高架→下基隆路匝道→基隆路地下道→信義路→市府路(終點)
線路圖線路圖

半馬路線

台北市政府市府路(起點)→信義路→松智路→松高路→逸仙路→仁愛路→中山南路→中山北路→北安路→明水路→樂群一路→堤頂大道→麥帥二橋→環東高架→下基隆路匝道→基隆路地下道→信義路→市府路(終點)

相關活動

分區暖身賽
依照以往中華民國路跑協會舉辦比賽的慣例,在年底正式賽進行前,都會在北(台北市)、中(台中市)、南(高雄市)、東(宜蘭縣或花蓮縣)四區進行分區暖身賽。
但自2005年起,由於考量到大台北地區參與路跑活動者較密集,且台灣北部地區的路跑比賽較多,因此,北區不再進行暖身賽,而將暖身賽火力集中在中、南、東三區,希望能藉此拉近四大分區的參賽者比例。
路跑俱樂部定期聚會
2004年開始,安泰人壽就廣邀各路慢跑好手,加入安泰的小型慢跑俱樂部訓練活動,區域分布包含新北市市、桃竹苗、台中、雲林嘉義、台南市、高雄市、宜蘭、花蓮、台東。訓練活動期間的講師陣容,除了有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的正式B級與A級裁判、教練,另外還有健康領域相關的講師。
2004年(種子代表隊選拔)
種子代表隊選拔:各區分別選出菁英選手,代表該地區參與年底在台北市的正式賽,並且依照里程分組的不同,名額上也會有一定的限制。入選的代表隊選手,大多數都是在小型路跑比賽中略有成就的好手,像是台北市的張財銘、新竹市的陶大瑜等。
2005年、2006年(六人小組制度建立)
六人小隊制度:為了鼓勵團隊的參與與向心力的凝聚,安泰人壽於2005年開始,實行六人小隊制度,也在各分區活動中進行隨機的小隊測驗賽,藉此互相切磋各自的實力。而六人小隊的組成,則是藉由網路或實體組隊而來,知名的有包括“永和慢跑俱樂部”、“業餘長跑隊”、“台北市立葫蘆國小”、“國華人壽”、“大腳丫長跑俱樂部”等。
搶衫活動
2005年起,為了鼓勵團體Fun Run健康路跑組的報名,特別在比賽前一個月進行“團體搶衫活動”,此一小活動受到各團體的好評,同時也吸引更多無法即時參與競賽組的好手,藉由搶衫活動,更進一步地了解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健康慢跑。
馬拉松團體大車拼
這個活動雖然並非安泰官方的活動,但對於各慢跑團體與俱樂部而言,是一種另類的榮譽之爭,最早是在2002年11月23日於太魯閣馬拉松的活動中同時舉行,每年,依照各承辦的慢跑團體不同,都會選擇較具主題性質的馬拉松比賽進行。
馬拉松之美攝影比賽
為了鼓勵攝影愛好者參與運動競賽的攝影,ING安泰人壽在2004年起,就開始舉辦“馬拉松之美”的主題攝影比賽,攝影比賽內容是以馬拉松各比賽路線的跑者表現與大會現場活動為主,因而引起很多攝影高手的密切注意。而該活動也在2005年起,在各暖身賽中同時進行。
另外於2006年起,為了配合搶衫活動,馬拉松之美也另外新增“搶衫組”的比賽,邀請搶衫成功的團隊,穿上大會的搶衫紀念衣服一起合照,並將照片傳給安泰人壽進行評審。

各種創舉

例如:2004年首度對外招募各行各業之菁英,投入運動賽會之志願服務工作,服務賽會選手;並於2005年,開啟了台灣地區馬拉松比賽,首度引進國外晶片計時系統,針對競賽組採用晶片計時的先例。
台灣首個招志工的比賽
頒贈“志工榮譽證書”給參與志願服務的志工。
以往台灣大型運動賽會,工作人員的部分頂多是主辦、承辦、協辦、贊助單位裡面的內部人員,但是自從2004年開始,為了要讓更多人實際參與或體驗運動賽會的行政實務,路跑協會與安泰人壽正式對外招收各領域專業人士,擔任各分組的志工,從小學生到長者都有。
而在2006年,為了要向連續三年持續參與本賽會的志願服務者致敬,路跑協會與安泰人壽也將頒發“最高榮譽證書”給連三屆都有參與志願服務的志工。
歷屆承攬志工招募單位
2004年:悍創運動行銷(Bros Sports),發起人為2004雅典奧運台灣志工詹鈞智。
2005年:平實行銷股份有限公司(Peace Marketing)。
2006年:平實行銷股份有限公司(Peace Marketing)、拓肯行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Too Can Sports),總負責人:ING安泰人壽副總經理陳姿瑛。
破紀錄獎金
往年的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都會有國際級的貴賓選手來台參與比賽,而路跑協會與安泰人壽為了要激勵國際選手在比賽中有更傑出的表現,在第一次(2004年)的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就設立了破紀錄獎金。
當時的破紀錄條件,是參考台灣路跑協會歷屆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不是“國道馬拉松”)的最佳成績(依照性別有區分),來設定記錄門檻,以激勵更多國際好手能夠來台參與比賽。
登上國際認證
工業技術研究院引進的晶片計時系統
台灣在國際體育界的能見度算是中低的,由於IAAF國際裁判在首屆來台參觀時,看見競賽組成果感到滿意,在國際田徑總會、路跑協會、ING安泰人壽、台灣田徑協會、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商討後,於2005年將該比賽納入國際認證的比賽。
而自2005年起,所有參加競賽組的選手,不但要掛上專屬計時晶片,得獎的馬拉松選手(路跑組以外),如果打破了大會的紀錄,都必須經過嚴格的禁藥檢驗,才可以決定屬於該名次的選手是否保有得獎資格,也象徵該項比賽走向公平化的路線。
另外在裁判素質方面,除了台灣地區少數的國家級(A級)田徑裁判(例:郭國雄、劉明祥、莊慶貴、郭燦星、吳清價…等)與“馬拉松路線測量員”(例:邱榮基)以外,自2005年起,IAAF與國際反禁藥組織也另外派遣不少國際級裁判,協助維持馬拉松組比賽的公正性。
晶片計時系統
2005年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工業技術研究院引進了國外的馬拉松晶片計時系統“冠軍晶片”,將RFID技術首度套用於國際級馬拉松賽中,目前是由工研院無線辨識科技中心負責全程的計時監控。
而由於晶片計時講求準確性與系統穩定性,因此必須於比賽前一天就要將系統全部架設完畢,並且要保證天候狀況不能夠影響系統操作,以免選手抗議成績不公正之問題。
也因為這項措施受到主辦單位、參賽選手的好評,進而在後期,台灣地區的國際級馬拉松比賽,都採用此項計時系統,包括2006年IAU世界盃24小時超級馬拉松、2006年Nike第十屆台北國際國道馬拉松比賽…等,皆採用此系統作為計時與名次評分標準
打造專屬音樂精選專輯
ING安泰人壽與台灣風潮唱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專屬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紀念音樂精選集,2004年為跟著獅子跑,大家會更好,2005年為馬拉松之約。上述之兩項專輯,僅提供給安泰人壽相關企業同仁與安泰人壽的投保戶,或是在特殊活動時提供給參與者,並不對外發行。

不足與改進

行車文化的改善
眾多資深跑者與參觀比賽的民眾都認為,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要成功,必須先要從行車文化改進,一個國家的行車文化,可能會影響到國際形象,行車族應當以鼓勵替代喇叭聲,激勵參加比賽的所有選手,讓他們能安心與匝實地完成整個比賽。
選手出發時的秩序
2006年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許多參賽選手不時會闖越警戒護欄,一度造成現場的推擠與混亂,甚至有小部分參賽者,並未依照現場工作人員與裁判指示,進行檢錄。
而由於目前為止,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在台北市政府府前廣場所進行的比賽,皆不設定流量管制(即“不設定報名限額門檻”),經常會導致出發時,參賽選手互相推擠,進而有選手被隨後跟進的跑者踩傷,甚至在2005年的比賽時,現場某媒體記者為了在起跑區進行攝影工作,攝影器材遭到從起點衝出的競賽組選手群踩毀,以及2006年兒童組小型比賽時,部分參賽的小選手因為鞋子脫落,而找鞋,結果造成衝出的選手摔倒的混亂場面,因此,出發時的秩序控管與安全問題,是主辦單位未來應當加強的要點。
配置點的問題
競賽路線的水站
部分參與路跑與馬拉松比賽的選手表示,比賽路線中的短程路跑水站配置點,應當要根據各組比賽的狀況均勻分配,不要讓有些選手在折返或是要拿信物的時候,有水卻沒水喝,甚至喝水要排隊的狀況。
選手寄物需求失衡
依照大會規定的寄放物品保管時間,是5:30─13:00,但2006年卻發生衣物保管袋販售區配置不佳,引發參賽者抗議的狀況。
由於2006年衣物保管的配置,是由原本的統一管理,改為路跑組與半程/全程馬拉松組分開的情形,許多參賽者容易被混淆,加上參賽人數眾多,部分參賽選手可能不清楚“必須使用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專用衣物保管袋”的規定,會因為沒有專用保管袋而要在現場購買,加上只在衣物保管區販售,有可能會發生“參賽選手寄物不成”的狀況,進而有物品被竊取之高風險性。
因此也有部分參賽選手建議大會,可在現場的衣物保管區以外的服務台或詢問區,增加“衣物保管袋販售區”,或者是在未來舉辦本競賽時,在報名表中加入“購買衣物保管袋”的選項,如此一來可省去不必要的誤會與不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