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縣孫口將軍渡

台前縣孫口將軍渡

台前縣孫口將軍渡位於台前縣孫口鄉政府東南2公里的黃河北岸,原名孫口渡口。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12萬人以此為中心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偉大序幕。台前縣以“晉冀魯豫野戰軍渡河處”為依託,沿臨黃堤規劃建設,位於豫魯交界黃河之濱的將軍渡黃河遊覽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前縣孫口將軍渡
  • 位置:台前縣孫口鄉
  • 總體規劃面積:500餘畝
  • 組成:5個景區
將軍渡黃河遊覽區,建設情況,遺址遺存,文物陳列,景區風光,歷史背景,紅色典故,紅色精神,紅色詩歌,

將軍渡黃河遊覽區

將軍渡黃河遊覽區,總體規劃面積500餘畝,共分為5個景區,即:(1)紀念館區;
(2)廣場;(3)浮雕碑廊區;(4)黃河遊覽區;(5)賓館、飯店、服務區。分三期建成。2006年投資90萬元,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設任務,建起了劉鄧大軍渡河紀念館,建築面積315平方米,館名由遲浩田題寫。除紀念館外,還倚壩修建了“將軍亭”,全國著名書法家李鐸和中國貧困地區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李春華分別為將軍亭題寫了匾名和楹聯。

建設情況

2007年投資245萬元完成二期工程建設任務,鋪設廣場1800平方米、青石板道路1000平方米、嵌草磚停車場900平方米,建成了連心橋;完成了室內布展及文物徵集工作;對景區綠化進行了設計,周邊種植柳、銀杏、大葉女貞等不同的樹木,平地栽種各種名花異草,令人賞心悅目;完善了服務功能,景區
台前縣孫口將軍渡
內水電一應俱全。2008年投資150萬元,建成了劉鄧大軍強渡黃河主體紀念碑和紀念碑萬人廣場
為適應旅遊資源開發形勢的需要,目前正在建設新的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館,該工程於2009年10月6日動工,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館建築面積4538平方米,四層框架結構,布展面積2000多平方米。一層為管理用房,二、三層為展廳、陳列室等。

遺址遺存

為紀念劉鄧大軍強渡黃河這一重大歷史事件,1981年6月,台前縣人民政府在孫口村南臨黃河大堤頂北側立碑以紀之。碑為青石質,通高3米、寬7米、厚0.4米,碑首刻五角星一顆,象徵五星紅旗在空
台前縣孫口將軍渡
中飄揚;碑座刻水紋狀浪花浮雕,象徵洶湧澎湃的黃河;碑身左上角刻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一行上款,中間刻有“孫口渡河處”5個醒目大字,由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陳天然書丹。碑身置於高1.5米、面積50平方米的磚砌水泥台上,氣勢雄偉,莊嚴肅穆。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月,台前縣人民政府建立保護標誌,石碑上刻“晉冀魯豫野戰軍渡黃河紀念地”。為昭彰史跡,教育後人,1997年立主體紀念碑一座,高3.16米,寬0.94米,厚0.3米。碑陽(正)面刻有國務院原副總理薄一波的題詞:“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紀念碑。”並建有青石六角碑亭,此亭凝民族傳統建築風格和現代藝術為一體,古樸典雅,飛檐斗拱,氣勢非凡,展示著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畫卷。是年,孫口將軍渡紀念地被命名為河南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台前縣孫口將軍渡
2004年河南省文物局對紀念碑的保護範圍進行調整,調整後的文物保護區為:自碑亭向南20米,北、東各100米,西50米。控制地帶為:自保護區向南1000米,北100米,東2000米,西100米。2005年3月,將軍渡紀念地被列為河南省紅色旅遊景點。2008年10月,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碑建成,碑高27.37米,其中碑座高6.3米,碑身高19.47米,碑冠高2米,象徵著劉鄧二位首長1947年6月30日在此渡河。碑座建築面積438平方米,台階12層,象徵著4個縱隊的12萬大軍渡過黃河。紀念碑整體為框架結構,外掛花崗岩。碑身兩面由薄一波同志題詞“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碑”。碑座由兩面文字說明和兩面浮雕組成,兩面文字說明是碑文和碑記,分別介紹紀念碑情況和劉鄧大軍渡黃河事件,兩面浮雕分別表現了劉鄧大軍渡黃河和台前縣老區人民支前的場景。

文物陳列

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館,占地315平方米,共分9個展廳。第一展廳為序廳,中間為強渡黃河大型壁畫,兩側是題詞。第二展廳是戰略態勢,展示劉鄧大軍強度黃河前的形勢。第三展廳是渡前準備,展示為強渡黃河所作的準備工作。第四展廳是強渡黃河,展示劉鄧大軍12萬人以孫口為中心,東起東阿西至濮縣300餘里,踏著黃河的滾滾波濤,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一舉突破上有飛機轟炸、岸有重兵把守的黃河天險。第五展廳為渡河戰役,展示劉鄧大軍渡河後,在廣闊的魯西南平原上,攻鄆城、戰定陶、圍六營、克羊山,連戰連捷,殲滅國民黨正規部隊5.6萬餘人,繼而挺進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
台前縣孫口將軍渡
第六展廳為人民支前,展示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經過烈火鍛鍊的台前及沿黃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同仇敵愾,不怕流血犧牲,不畏艱難險阻,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踴躍支前,為支援劉鄧大軍渡河作戰、為全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的巨大犧牲和重要貢獻。第七展廳為革命兒女,展示參加渡河作戰的重要將領。第八展廳為老區新貌,展示台前繼承革命傳統、再創老區輝煌。第九展廳為治黃成就,展示新中國成立後,台前在治理黃河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為了更好地完成紀念館的布展工作,縣委宣傳部和縣文化旅遊局工作人員先後到中國軍事博物館、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等多處大型紀念館實地考察,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書籍和資料,拜訪詢問了數十位老首長、劉鄧大軍老戰士和水手,並深入民間積極挖掘,最終整理出珍貴歷史圖片268件、歷史實物42件、有關資料和圖紙17幅,真實再現了當年的歷史情景。在紀念館的籌建過程中,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特別是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親自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中共河南省原省委書記徐光春等領導和一些將軍們為紀念館題詞20餘幅。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夜間強渡黃河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夜間強渡黃河

景區風光

將軍渡畔美麗的自然景觀令人流連不已。漫遊在將軍渡紀念地,你可以盡情感受眼前的景色隨氣候的變化而變化。風和日麗,則沃野如碧帶,河如龍飛蜿蜒起舞;煙雨濛濛,則雲霧迷漫,河水、淺灘處於縹緲之中;若是瑞雪飄飛,則望眼滿目銀白,枯水期的黃河靜靜地流淌,好似臥遊的淑女一般,屏聲斂息。
台前縣孫口將軍渡
春天,站在將軍渡口東北邊不遠的亭台上,可以觀賞到一眼望不到邊的綠油油的田野,蒼茫的黃河如黃色的玉帶從南邊飄然而來,在亭台腳下急轉彎又飄然而去,溫柔的河水在低吟淺唱,陣陣和煦的輕風攜著清新的空氣吹來,滌盪著你的心靈,給你的感覺是一種飄逸奔放的激情。
夏天,這兒是一處天然的避暑勝地,站在亭台上,遠離了喧囂的都市,你可以怡然地享受從河岸邊吹來的習習涼風,看大河,看淺灘,看沃野,聽台下的河水奔騰咆哮。抬頭是白雲朵朵的天空,低頭是細碎的閒花野草,隨便走走,也就有了閒雲野鶴、超凡脫俗、自得其樂的舒適和愜意,白璧無瑕的天然真實也就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你的心中,閉目養神就好像是在如詩如畫的夢裡。
台前縣孫口將軍渡

歷史背景

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為實施中央突破的偉大戰略,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決定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
為保障劉鄧大軍勝利渡河,1947年2月,冀魯豫軍區成立了黃河河防指揮部(設在今台前境長劉村),擔負起建造船隻、運送大軍渡河的緊迫任務,王化雲和曾憲輝先後任司令員,郭英任政委。黃河河防指揮部下設7個大隊和1個獨立營,四大隊和獨立營駐防軍事要地孫口。台前人民積極配合黃河河防指揮部,將縣境各個渡口船隻集中修補、隱藏,並先後興建十里井、林樓、張堂、孫口、毛河(後移陳樓)5處大的造船廠,沿黃10里以內的民眾主動把自家的大樹砍伐,奉獻給造船廠。當時,在孫口附近興建一處最大規模的造船廠,開始設在毛河村後樹蔭下,剛剛施工,就被國民黨飛機發現目標,盤旋轟炸,造船工人冒著生命危險,將設備迅速轉移到面積大,樹木茂密的陳樓村西林帶里,繼續施工。由於局勢惡劣,造船工人們風餐露宿,生活極其艱苦,但情緒卻十分高漲,個個奮不顧身,團結奮戰,陳樓造船廠製造的長8丈5尺、寬4丈的平頭“大1號”船竣工了,船廠舉行慶賀典禮(7月4日夜,劉鄧首長渡河時乘坐的那隻“愛國號”平頭大木船即陳樓造船廠製造的平頭“大1號”船)。自此一隻只大船陸續製成,陳樓造船廠共造船28隻,均按長寬和面積的大小,依次由1號排到28號。與此同時,台前境內其他造船廠也在緊張的工作,先後製造出一隻只大船,全縣共造120餘只大船。這些大船一船可渡一排人、一連人,大的能載200多人、5輛汽車。造船不易,拉船更難。各造船廠船造好後,要運到各渡口中,由於途無滴水,旱地行船,極為困難,全體幹部民眾都參加拉“旱船”,在拉船的途中,還經常碰上國民黨飛機的轟炸,儘管如此困難,軍民還是協力把一隻只大船按時運到各個渡口。同時,為了確保大軍安全渡河,黃河河防指揮部組建了2300多名的水兵武裝,共編5個大隊,其中四大隊駐防孫口,水兵們晝夜苦練划船、隱蔽搶救、游泳等技術。此外,台前人民全體動員,大打支前準備工作的“總體戰”,他們積極為駐軍騰房,安排後方機關、做鞋、磨麵、運送糧柴物料,組織了擔架團、兒童團、姊妹團等,男女老少,不分彼此,全力投入到支前工作中。
1947年6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率領主力一、二、三、六4個縱隊12萬大軍由安陽西北蔣村出發,奔向魯西黃河北岸。6月30日進駐台前境,劉鄧首長沒顧得休息,當日親臨孫口視察黃河水情,部署大軍夜間渡河。冀魯豫軍區獨立旅為掩護劉鄧主力部隊渡河,以孫口為中心渡口,在東起東阿,西至濮縣,全長近150公里的地段上實施大規模渡河作戰。
6月30日夜12時,指揮部下達渡河命令,二縱先遣部隊首先在孫口強渡,嚴陣以待的水手們從船塢中將隱蔽的船隻推出,先遣連的勇士們乘上12隻木船,船頭上架起機槍,精神抖擻,競相行駛,12隻小船像離弦的箭,急速地向南岸駛去,敵人發覺後,猛烈阻擊,各快船上的先遣隊猛烈地予以還擊,此刻,北岸掩護部隊的大炮,也瞄準對岸國民黨軍隊的灘頭陣地進行轟擊,在掩護部隊炮火的掩護下,水兵們冒著飛機轟炸和對岸敵人炮火的阻擊,駕船強渡,有的負傷後不顧生命危險,包紮傷口後繼續快速划槳,水兵加快速度駕船往前沖,不到一刻鐘將先遣部隊某部四連送到對岸。快船將要靠岸時,先遣隊還沒等船靠岸,即下船蹚水,直衝國民黨軍隊的防禦陣地,國民黨士兵抱頭鼠竄,戰士們登岸後立即控制了國民黨防禦陣地的火力,繼而攻破嚴密布防的地堡群,為大軍南進打開了通路。與此同時,黃河各渡口舟楫競發,一縱隊在東線張堂一帶、六縱隊在西線李橋一帶實施大規模渡河作戰(三縱隊為預備隊,後在孫口、林樓、李橋渡河),一夜間國民黨部隊精心設防的自詡足抵40萬大軍的黃河防務,全線崩潰。
7月4日夜,劉鄧首長和野戰軍機關人員在孫口渡口乘“愛國號”大船渡過黃河。
劉鄧大軍渡河後,立即發起魯西南戰役,經28天浴血奮戰,殲滅國民黨正規軍9個半旅,計5.6萬人,繼而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全國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中國革命實現了歷史性大轉折。
1947年9月初,為鉗制國民黨新五軍,配合劉鄧、陳謝兵團逐鹿中原,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華東人民野戰軍西線兵團在司令員陳毅和副司令員粟裕的率領下進駐台前,從境內孫口、林樓、十里井等處,由“黃司”和台前人民民眾用木船護送渡過黃河,轉入外線作戰。當時,沿黃集結大小船300餘只,晝夜擺渡,共護送華野過河部隊30餘萬人。1948年6月初,粟裕率領剛剛在濮陽結束新式整軍運動的華東人民野戰軍司令部機關又一次在孫口渡口南渡黃河作戰。
1949年3月,為保障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橫渡黃河,向江南進軍,台前人民積極籌備船隻,集結木板、繩索、鐵絲、秫秸等物料在孫口架設浮橋。當時時令雖然已是仲春,但黃河岸邊仍很寒冷,為了確保工期,確保浮橋的質量,水手和民工不畏嚴寒,跳入冷冰凍的水中打樁、繫繩。經過十幾個晝夜奮戰,終於架設了長200米、寬20米的浮橋。從4月26日起,歷經半月,50萬大軍踏過黃河浮橋,揮軍南下。台前人民又留下了“孫口搭浮橋,激流過大軍”的佳話。

紅色典故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12萬人以孫口為中心強渡黃河,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偉大序幕。7月4日夜,劉鄧首長攜野戰軍機關人員從孫口黃河碼頭渡河南征。
1947年9月初,華東人民野戰軍西線兵團計30萬人在司令員陳毅和副司令員粟裕的率領下,從台前境孫口、林樓、十里井等渡口南渡黃河,挺進豫皖蘇。1948年6月初,粟裕率領華東人民野戰軍司令部機關又一次在孫口渡口南渡黃河作戰。
1949年4月26日起,東北人民解放軍50萬大軍在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率領下,歷經半月,踏過孫口黃河浮橋,揮師南下進軍江南。孫口渡口“將軍渡”的美名由此而來。

紅色精神

渡河精神: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的渡河精神一是劉鄧大軍渡河中表現出的那種不畏艱險、不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二是劉鄧大軍渡河中表現出的顧全大局、勇挑重擔的大局意識和高尚情操;三是劉鄧大軍渡河中表現出的那種緊緊依靠人民民眾,同人民民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精神。

紅色詩歌

渡黃河歌
   陳 毅
黃河悠悠吾其濟,大軍反攻從此去。
江淮河漢入掌握,南京群醜苦無計。
黨團統一競貪污,棘門霸上等兒戲。
老賊花甲飛來去,滿眼戰局皆喪氣。
徘徊古城系人心,豈知動搖更加劇。
絕望掙扎難苟延,婉轉哀憐求美帝。
杜馬困難何其多,侵略援助索高利。
扶助倭寇事第一,可憐位置次奴隸。
皇皇華夏豈無人,解放軍旗伸正義。
中原已告堤防決,長江何處能守御?
國賊受首看日近,狗黨狐群失依據。
人民法院早安排,海角天涯難逃避。
吁噫一歌兮歌黃河,黃河穩渡不吾棄。
吁噫再歌兮歌反攻,革命風雷動大地。
吁噫三歌兮歌民主,民眾翻身今可遂。
吁噫四歌兮歌勝利,華夏獨立新世紀。
濡筆淋漓我興豪,但恐才薄難抒意。
〔作者〕陳毅,四川省樂至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原國務院副總理。
段維中
河道仍是以往那樣彎曲、寬闊、淤沙、積灘,
黃水仍是以往那樣急湍、奔流、衝激、吼叫。
但是在大進軍的今天,
以集體的智慧,
在世界著名的黃河天險上,
創造了歷史上新的奇蹟——一座由船作的大浮橋。
雖然大雨不停地在下,
道路泥濘難走,
但是阻不住熱情支前的民眾。
他們肩扛著車不能拉架橋用的木板,
冒雨向黃河上運送。
情緒極其高漲的水手,
飯也顧不上吃,
忙著架橋。
他們下錨、拉纜,
跳下水裡安木樁。
雖然都是光著身子下水,
卻還是滿身大汗。
船靠船,練扣練。
平船上面鋪木板,雖然船只有高、低、大、小,
但是這創造的浮橋,
卻非常的平坦、堅牢。
不光能走人和馬,
還能走汽車、坦克和大炮。
橋長:有二百米,
橋寬:足有五丈,
兩端:紅綠標語、彩門、松坊、船桅像電桿一樣。
猛一看,看不出是橋來,
好像城市裡的馬路一樣。
解放軍步伐整齊,精神雄壯,
六路縱隊走在橋上,
攝影記者拍照忙,
宣傳隊的音樂多響亮。
戰士們前進的歌聲,
水手們的歡呼口號聲,
奏出了偉大的交響樂——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註:此詩為林彪、羅榮桓兩將軍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孫口浮橋過黃河南下時隨軍記者所作。
渡口偶成
    王朝陽
大河白帆漸遠,鳥啼聲碎風暖。
渡口客商多興,汽車輪船爭喧。
〔作者〕王朝陽,南樂縣人,時任台前縣人民政府縣長,後任台前縣委書記。
將軍渡頌
   張滿飈
男兒立世當建功,不問鬼神問蒼生。
逐鹿中原看劉鄧,一劍出鞘把試君。
註:張滿飈,濮陽市詩詞學會會長。
夜宿將軍渡
   崔彩雲
百里沿河尋勝跡,暮投農舍話南征。
月沉風起濤驚夢,疑是千帆競渡聲。
〔作者〕崔彩雲,台前縣地方史志辦公室原主任、主編。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
謁鳳台將軍渡
   閆 震
壩上起亭台,長河望眼開。
依稀槍炮作,濁浪勢如雷。
〔作者〕閆震,河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橫渡黃河六十周年頌劉伯承、鄧小平
   白光升
黃河橫渡憑劉鄧,歲月六十念偉功。
運籌帷幄巧布陣,跨飛天塹殲敵兵。
橫刀立馬地天動,彈炸帆張神鬼驚。
挺進中原插利劍,千秋碑鐫留英名!
〔作者〕白光升,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玉樓春·將軍渡感懷
   王天興
台前孫口將軍渡,劉鄧當年麾節處。
飛兵天降伏狂濤,潰敵破防何處阻。
金戈鐵馬英雄路,戰略進攻開序幕。
紅旗獵獵定中原,有口皆碑千載譽。
〔作者〕王天興,鄭州市老年詩詞學會副會長。
將軍渡抒懷
   王繼德
將軍渡口秋風嘯,紀念豐碑聳碧霄。
似見雄兵鏖戰急,若聽濁水對天囂。
輕舟百里連長線,暗夜千軍卷巨飈。
英烈可知流血處,宏圖如畫正妖嬈。
〔作者〕王繼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