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四個重在"實踐要領,深入開展"一創雙優"集中教育活動,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實幹,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圓滿完成了縣八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台前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部門:台前縣政府
- 報告內容: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顧
背景介紹,內容主體,
背景介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顧
一年來,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內容主體
(一)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著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立足當前,著眼未來,謀劃和完善項目儲備庫,建設了一批關係台前長遠發展的重大工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繼續推行縣級領導幹部包企業和重點項目工作機制,加壓驅動,責任推進,鄉鎮和重點部門向產業集聚區輸送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的任務較好完成,大大提升了縣域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組織縣鄉幹部到菏澤等地考察學習,對比先進找差距,借鑑經驗謀發展。多次邀請知名人士作經濟發展專題報告,激發了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幹事創業熱情,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預計,全縣生產總值完成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4.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766萬元,增長2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8億元,增長1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05億元,增長26.8%;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8.87億元、貸款餘額12.76億元,分別增長18.8%和3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8元,增長10.4%;農民人均純收入3669元,增長8.8%。
(二)紮實開展服務企業活動,著力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步伐。立足長江以北最大羽毛集散地、中石油對口幫扶等優勢,重點培育了羽絨及服飾加工、石油化工兩大主導產業,扶持壯大了一批骨幹企業。加強對重點工業企業的運行監測,及時掌握工業發展動態。推行現場辦公制度,定期召開銀企座談會,幫助企業解決土地、資金、用工等難題,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工業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全縣新上投資千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46個,建成投產16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7.75億元,增長22%,實現利潤3.95億元,增長20.3%,上繳稅金5685萬元,增長26.2%。
(三)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著力打造經濟發展優良平台。以全省開展的“產業集聚區建設加速年”活動為契機,舉全縣之力,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入駐工作,實現了從規劃到建設、從招商引資到項目入駐的突破性進展,走出了一條貧困地區建設產業集聚區的新路子。產業集聚區完成投資13.84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3.02億元,新建道路8條、長19.7公里,建設排水管網21.7公里,架設供電線路11公里,建設標準化廠房2.8萬平方米;工業項目投資10.82億元,入駐項目50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5個,億元以上的項目7個。
(四)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著力提高招商實效。深入開展大招商活動,瞄準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大舉招商,不斷創新招商方式,突出駐地招商、親情招商和以商招商,積極參加國家和省市舉辦的大型經貿洽談活動,廣泛宣傳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大力推介台前發展優勢,主動出擊,尋求合作,引進了一批大項目。全縣共引進千萬元以上的項目40個。其中,投資1.2億元的芳欣製衣建成投產,投資1.3億元的武元實業完成廠房主體工程,投資2.1億元的天邦化工正在建設基礎工程,投資1.5億元的眾鑫羽絨製衣完成征地。同時,搶抓中石油對口幫扶台前的機遇,爭取到總投資15億元碳四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工程開工建設。
(五)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統籌城鄉發展。高標準完成了縣城、鄉鎮等城鄉建設的規劃修編工作,產業集聚區納入縣城總體規劃,形成了“老城、新區、產業集聚區”三位一體的縣城新格局。加大縣城建設投入,街道、供排水、學校、醫院、公園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通過公開招、拍、掛方式盤活了一批土地資產,開工建設小區住宅面積18.32萬平方米。對老城部分供水管網和污水提排站進行了改造,對城區主幹道路進行了整修,對火車站廣場進行了改建。城中村改造順利啟動。十項基礎工程紮實推進。張莊提排站改擴建、梁廟溝治理、曹樓110千伏變電站和城區電網改造工程圓滿完工,黃河標準化堤防建設基本竣工,晉豫魯鐵路通道台前段順利開工,縣醫院病房樓等重點項目建設加緊施工。大力實施縣城綜合提升工程,重點整治幹線公路兩側環境衛生,重拳治理縣城髒亂差現象,城鄉面貌大為改觀。
(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建橋涵閘37座、硬化渠5289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000畝。認真落實惠農強農政策,發放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2109.8萬元、良種補貼532.1萬元、農機具購置補貼276萬元。糧食總產17.85萬噸,再創歷史新高。種植結構調整取得新成績,建成小麥萬畝示範方3處、玉米高產示範方2處,發展設施農業4000畝。畜牧養殖業發展態勢良好,畜牧業產值完成5.48億元。造林綠化1.92萬畝,植樹180萬株,新建綠色家園示範村18個,發展林下經濟6000畝,省級林業生態縣創建成果得到鞏固。全縣勞務輸出9萬人次,實現收入4.5億元。完成了55個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任務,被命名為“河南省扶貧開發工作先進縣”。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建設農村公路75條、長119.7公里,新建沼氣池470座,解決了3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深入開展清潔家園活動,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紮實開展黃河、金堤河防汛工作,確保了兩河安瀾。
(七)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紮實推進,對7所中國小校進行了改造;普通高招再創佳績,本科上線率41%。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對2所鄉衛生院和101處村衛生室進行了改造,新農合參合率96.56%,發放補償資金3838.05萬元,受益農民103.4萬人次。人口計生工作形勢喜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45‰,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全市人口計生工作綜合先進縣。文化廣電旅遊事業加快發展,建成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碑和廣場,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2處,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355戶。加強社會保障和民政救濟工作,發放小額貼息貸款1.17億元,城鎮新增就業546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780人;城鄉低保實現了應保盡保,五保供養水平進一步提高,發放城鄉低保金1836.73萬元、農村五保供養金381.16萬元,保障了城鄉困難人員基本生活。慈善救助貧困人員518名。建成2處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認真開展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取得新成績。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加大土地報批力度,申報用地19批次7755畝,為城鄉建設和產業集聚區建設提供了基礎保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信訪工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0年度河南省平安建設工作顯著進步獎”,被省委信訪工作領導小組評為“無赴京集體上訪、無重複非正常上訪先進縣”,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全縣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八)深入開展“一創雙優”集中教育活動,著力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積極開展“一創雙優”集中教育活動,全縣幹部職工思想觀念進一步解放,政府部門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加強政府法制工作,辦結行政複議案件20件,按時辦結率100%。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辦理人大代表議案44件、政協委員提案119件,按時辦結率100%。順利完成了政府機構改革。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開展工作。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政府網站、縣長信箱、縣長熱線等民情渠道更加通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新行政服務中心大廳投入使用,辦理審批手續1.23萬件。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水平和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大力開展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工作取得新進展。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機關事務管理、市場發展、統計、史志、檔案、氣象、保險、郵政、通信、民兵預備役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2010年各項目標的實現,標誌著我縣“十一五”規劃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這一時期,面對複雜形勢和嚴峻挑戰,我們團結帶領全縣人民,搶抓機遇,務實苦幹,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過去的五年,是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的五年。經濟成長速度一直保持在14%以上,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23.37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52.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不足7000元達到14873元。全部工業增加值由12.28億元達到33.41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3236萬元達到7766萬元。二三產業比重由83.2%提高到88.3%,城鎮化率由15.3%提高到25.3%,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5.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由17.19億元達到38.87億元。
——過去的五年,是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城鄉面貌大為改觀的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9.1億元,是“十五”期間的4.26倍。水利工程完成了7座閘站和2座橋樑建設。交通工程完成了省道升級改造,建成農村公路148條、長293.2公里。電力工程完成了110千伏輸電線路及全縣電網改造。環保工程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並正常運行。老城改造穩步推進,新區開發日新月異,與正在崛起的產業集聚區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新格局,縣城建成區面積由3平方公里擴大到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由“十五”末的18%提高到“十一五”末的28%。成功創建省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省農業標準化示範縣、省級林業生態縣。
——過去的五年,是農業基礎不斷鞏固、糧食產量連創新高的五年。累計新打配機井963眼,清挖整修溝渠928公里,改造中低產田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3.12萬畝、旱澇保收田15.87萬畝。糧食產量由“十五”時期年均12.58萬噸達到“十一五”時期年均16.86萬噸,連續五年穩定在16萬噸以上,比“十五”增產21.42萬噸。
——過去的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48萬人、農村勞動力年均轉移就業9萬人,6.38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解決了9.47萬農民的安全飲水問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73元和329元,均遠高於“十五”期間平均水平。
各位代表,“十一五”及過去一年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得益於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於全縣人民的團結奮鬥。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縣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台前建設與發展的各級領導、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和人均在全省和周邊區域中仍處於較低水平,趕超任務艱巨,發展壓力很大。二是發展基礎薄弱,工業產業關聯度低,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城鄉建設欠賬太多,短期改變十分困難。三是大項目少,經濟外向度低,招大引強還有很大差距。四是財政收支矛盾仍然尖銳,鄉鎮財政收入不平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不強。五是部分幹部民眾思想不夠解放,個別部門服務觀念不強,有些幹部工作作風不實,經濟發展環境仍需最佳化。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發展總體思路和奮鬥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攻堅時期,是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國家促進中部崛起和建設中原經濟區的寶貴機遇,以“四個重在”為實踐要領,持續開展“一創雙優”集中教育活動,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台前奮鬥目標,以打造改革開放試驗區為立足點,著力建設活力開放台前;以打造省際特色產業集聚區為平台,著力建設工業化台前;以晉豫魯鐵路通道過境設站為契機,著力建設“無水港口”台前;以統籌城鄉建設為重點,著力建設優美宜居台前;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建設極具發展潛力台前;以發展現代農業為基礎,著力建設農業標準化台前;以改善民生為目的,著力建設文明和諧台前。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全縣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翻一番半和兩番,人均GDP達到3.5萬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3%左右;城鎮化率增速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縣城面積擴大到15平方公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主要污染物COD、SO2、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削減率分別達到3%、5%、10%和6%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必須把握好五項指導原則:
一是堅持科學發展,提高發展質量。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創新發展模式,擴張經濟總量,提高發展質量,增強發展後勁。堅持以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切入點,積極促進經濟結構、城鄉結構、需求結構的最佳化調整。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不斷增強經濟實力。
二是堅持統籌兼顧,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和城鎮支持農村的力度,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共同繁榮的新格局。
三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共建共享。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富民與強縣的有機統一。
四是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教振興步伐,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強化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五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工作機制。繼續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努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工作機制,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增添動力。
《台前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及說明已印發各位代表,請予審議。
三、2011年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發展的開局之年。總體上看,我縣今年面臨的發展形勢依然比較複雜,既有有利條件,也有不利因素。從國家層面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國家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大對農業、水利、科技創新、節能減排、改善民生等領域的扶持力度,支持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型新興產業,為我們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東南沿海地區產業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為我們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難得機遇。從省內層面看,中原經濟區的謀劃建設,更有利於發揮台前地處豫魯兩省交界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把台前打造成為省級改革開放試驗區和中原經濟區對接環渤海經濟圈、山東沿海地區的前沿陣地。從自身層面看,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全縣形成了羽絨及服飾加工、石油化工兩大主導產業,高標準規劃建設了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實現了新突破,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明顯提升,形成了好的發展態勢。隨著“一創雙優”集中教育活動的常態化,全縣上下思想觀念不斷創新,幹部作風不斷轉變,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形成了好的發展氣勢,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我縣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國家巨觀調控政策進入轉換期,強調嚴把流動性總閘門、有效控制信貸投放,在土地供給、項目審批、節能減排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土地、資金等經濟發展要素供給趨緊。為此,我們既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又要確保“十二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2011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速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城鎮化率達到29.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市定目標。
圍繞上述目標,著重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產業聚集,進一步壯大工業經濟實力
加強工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繼續把產業集聚區作為壯大工業經濟實力的主戰場,提高集約水平,增強支撐能力。一是不斷完善產業集聚區承載功能。以全市“產業集聚區建設提升年”活動為契機,按照“科學規劃、完善功能、突出特色、做大做強”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以水、電、路、通訊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區的承載力。對新落戶的項目實行集約式供地,一律建設多層標準化廠房,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推進企業服務中心、文化教育、餐飲賓館、綜合商場等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中心大道、鳳台大道和西環南路慢車道、人行道和綠化帶建設,搞好區內綠化美化工程,綠化面積800畝,力爭達到園林綠化標準。年內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投資完成3億元以上。二是紮實推進工業項目建設。跟蹤和督促在建項目加快建設,切實提高項目的資金到位率、開工建設率、竣工投產率、稅收貢獻率。區內未動工項目,3月份前動工建設,年內建成投產;加快在建項目進度,爭取8月底前建成投產。重點幫扶恆潤碳四、天邦化工、科瑞博達、武元實業、英騰服裝、宏宇羽絨、華泰羽毛、鵬達羽絨、眾鑫羽絨等項目建設,促其早日建成投產。同時,圍繞羽絨及服飾加工和石油化工兩大主導產業,著力抓好化工園區、服裝園區等專業園區建設,為項目集群、產業集聚發展創造優良環境。年內產業集聚區新上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20個,2億元以上的項目8個。三是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把改進作風、最佳化環境體現到每個環節,千方百計營造服務優、效率高、發展快的投資環境。金融機構和通訊單位入區設立營業網點5個,滿足企業多元化的服務需求。進一步在簡化辦事程式、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上尋求突破,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堅決從嚴處理亂檢查、亂罰款、亂攤派等破壞投資環境的不良行為,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突出項目帶動,切實增強發展後勁
堅定不移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千方百計增加投入爭上項目,以項目促投資增後勁,以項目保增長促發展。一是超前思維謀劃項目。認真研究上級政策,圍繞省級財政基建投資方向和謀劃建設范台改革開放試驗區、中石油產業扶貧開發示範區,建立管理部門專人研究、項目單位主體謀劃、聘請專家參與指導的“三位一體”項目謀劃體系,對項目儲備庫實行動態管理,不斷提高謀劃項目的科學性和針對性,項目儲備庫始終保持50個以上。同時,充分做好申報項目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努力形成項目"謀劃儲備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竣工投產一批"的良性循環機制。二是搶抓機遇爭取項目。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有關政策,加大與上級部門的溝通聯繫,著重在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公共運輸、社會事業、節能環保等方面積極申報,爭取更多項目列入省、市投資計畫和國家投資規劃。重點爭取德商高速至台前縣城快速通道、S101鄭吳線升級國道,S205線改建、污水管網二期及中水回用、垃圾處理場二期工程、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金糧物流園等重大項目早日建設,並以晉豫魯鐵路通道過境設站為契機,積極謀劃建設“無水港口”。三是加大力度建設項目。圍繞意向項目抓跟進、簽約項目抓推進、在建項目抓服務,嚴格落實“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項目推進機制,切實解決好項目簽約落戶、開工建設、投產運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做好跟蹤問效,確保項目早簽約、早建設、早投產、早見效。年內著力抓好17個市重點監控項目,計畫完成投資18.1億元。
(三)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
按照“規劃超前、功能完善、環境最佳化”的思路,以重點工程為抓手,突出品位提升,著力加快進程。一是嚴格規劃管理。切實加強規劃執法監督,建立和完善規劃公示、社會監督等制度,嚴格建設項目審批程式,堅決杜絕未批先建、亂批亂建行為,進一步增強執行規劃的嚴肅性、強制性和連續性。二是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老城改造面積100萬平方米,原則上不再建設六層以下建築。重點對原公安局、原看守所、物資公司家屬院、交通局運輸公司家屬院、農業局、保險公司家屬院、原公路局等片區進行改造,建成金水華庭、怡靜園二期住宅小區。同時,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成新華街、建新街、西環路等次幹道供水管網鋪設和金水路、人民路、槐蔭路綠化工程,對新華街、黃河路實施亮化。新區新增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加快縣住建、財政、農業、人社、公安、糧食、農信社、質監等單位業務用房和縣檔案館建設進度,藍鑽經典、北晨花園、新城國際一期、鴻泰花園二期等一批住宅小區建設完工。實施緯二路、經三路、經六路、台孫路南段亮化和台吳路、台孫路、新區轉盤、火車站廣場綠化工程,建設經五路景觀溝渠。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年內完成姜樓、台前、高莊、曹嶺等8個城中村改造任務。加快推進鄉鎮駐地升級改造,配套完善道路、供排水、電力、通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提升小城鎮功能。完成鄉鎮駐地詳規和7個鄉垃圾中轉站建設任務,鄉鎮駐地道路硬化、亮化率達到100%。三是創新縣城管理模式。大力實施縣城綜合提升工程,增設垃圾中轉站等服務設施,爭取完成汽車站搬遷。對城區街道實行精細化管理,突出抓好商業布局、街面治理、綠化美化、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等關鍵環節,力促縣城環境大變樣、形象大提升。四是提升第三產業。積極拓寬城鄉消費領域,最佳化消費結構,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平穩健康發展房地產業,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業。力爭完成金水大市場改建、姜樓菜市場遷建。合理布局連鎖商店,完善商業流通網路,進一步提升三產比重。
(四)大舉招商引資,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開放促改革、促轉變、促發展。一是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緊緊抓住沿海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梯度轉移的有利時機,按照“領導帶動、園區主動、部門聯動、鄉鎮齊動”的工作思路,繼續實行二分之一工作法,積極走出去、引進來,注重引進符合主導產業定位、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財稅貢獻率高的項目,力爭吸引大企業、大集團來台前投資興業。同時做好土地報批報征工作,確保招商項目用地所需。鞏固和發展中石油對我縣產業幫扶工作,推進中石油產業扶貧開發示範區建設。二是拓寬開放領域。搞好項目推介,強化政策扶持,加快多領域開放步伐,吸引更多資金參與老城改造、新區開發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堅持“引資”和“引智”相結合,注重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切實提高利用外資的總體水平和綜合效益。三是提高招商實效。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大型招商活動,採取駐地招商、專題招商、以商招商、親情招商、網路招商等靈活有效方式,切實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年內力爭引進項目60個,引進資金29億元以上。
(五)高度重視“三農”,力促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挖掘農業潛力,最佳化種植結構,著力改變村容村貌。一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設施農業上規模、特色農業出效益,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建設。設施農業和優質高效特色農業分別達到1.5萬畝和5萬畝以上。二是加快推進現代畜牧業。大力發展標準化養殖小區,提高養殖規模和質量。新建和改建標準化養殖小區10個。三是搞好造林綠化。集中抓好生態廊道、城區、企業、學校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著力提高農田林網控制率、路溝渠綠化達標率和村鎮綠化達標率,全縣植樹185.6萬株,工程造林1.5萬畝。四是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每個鄉鎮選擇3個村作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搞好示範帶動。以城鄉結合部、交通幹線兩側、鄉鎮駐地、產業集聚區周邊及2個省級示範村、6個市級示範村和55個縣級示範村為重點,大力開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和清潔家園活動。五是提升現代農業保障水平。搶抓國家今後10年水利投入翻番的大好機遇,著力加快農田水利建設,健全灌排體系,改善有效灌溉面積22萬畝,完成1.5萬畝的標準良田工程建設。提高農機裝備和科技服務水平,農業機械化總動力達到36萬千瓦。積極推進電子商務建設,有效解決農產品購銷渠道不暢等問題。六是搞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圍繞產業集聚區用工需求和勞務輸出工作,大力開展務工技能培訓,努力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年內培訓農民工5000人次,輸入到產業集聚區2000人,輸出務工人員8萬人次。
(六)狠抓增收節支,不斷提高經濟保障水平
大力培植財源稅源,提高財政運行質量。一是加強財源建設。認真開展全縣經濟運行狀況及納稅情況調查,全面掌握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健全稅收資料信息庫。實行月分析、季總結制度,加強稅源監測,鞏固壯大現有財源,挖掘培植新型財源,夯實財政增收基礎。積極爭取上級轉移支付和各類專項資金,緩解縣級財政壓力。二是強化稅收征管。堅持依法治稅,加大對重點納稅企業和新開工項目的稅收征繳力度,突出三產、建築稅的清理整頓,確保均衡入庫、應收盡收。同時加強監管,狠抓非稅收入和專項資金管理,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三是最佳化支出結構。嚴格執行部門綜合預算,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堅持有保有壓,集中財力辦大事,優先保證民生工程、公益事業、正常運轉和急需建設的項目支出,提高財政公共保障能力。四是強化融資和財政監管。加大“小金庫”治理力度,強化財政審計監督,規範財經秩序。引導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擴大信貸投入,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銀企洽談會,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發揮投融資平台作用,加強與金融部門的合作,吸納更多的資金支持和參與地方建設。
(七)搞好節能減排,切實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正確處理節能減排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做到統籌協調、合法合規、綜合施治、務求實效。一是加強節能降耗。推進環境容量預算,提高節能環保門檻,嚴禁高耗能、高污染、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落地。支持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加大對落後工藝、裝備的淘汰關停力度,對已關停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違法排污、未批先建等企業進行明查暗訪,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二是加強環境保護。鞏固污染防治成果,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圓滿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環保目標任務。繼續做好金堤河、梁廟溝等重點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對化工等行業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保證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正常運轉,加快污水處理廠管網配套建設。三是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保持耕地占補平衡。強化項目用地管理,嚴格執行投資強度、容積率"雙控"標準,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利用土地整理項目,加強土地開發復墾,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和違法用地整治力度,拓展用地空間。按照“有限指標保重點、一般項目靠挖潛”的原則,最佳化配置土地指標,保障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項目土地供應,提高土地資產管理水平。
(八)著力改善民生,積極構建和諧台前
著力解決好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發展社會事業,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一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紮實開展陽光工程和雨露計畫,努力擴大就業範圍。二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低保、農村五保和優撫補助對象正常調整機制。積極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不斷擴大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覆蓋範圍。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農村危房改造,為困難民眾提供700套以上的公共租賃用房。健全慈善網路,發揮慈善事業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三是統籌發展社會事業。搞好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43.5%。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制度;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完成縣職業高中二期工程。加快發展衛生事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7%以上;著力改善城鄉醫療衛生條件,縣醫院病房樓和縣中醫院投入使用;改建2所鄉衛生院、18處村衛生室。加強食品、藥品和產品質量監督管理,保障人民民眾健康安全。紮實推進扶貧開發,解決5000人的貧困問題,完成20個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任務。嚴格執行計畫生育政策,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穩定低生育水平。
(九)突出工作重點,認真抓好“十項基礎”工程
堅持每年建設一批打基礎、管長遠的基礎工程,不折不扣兌現落實。一是供水工程。概算投資6800萬元,新建供水廠區和供水管網,實施安全飲水工程,解決1.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二是供電工程。概算投資2000萬元,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三是供氣工程。概算投資5000萬元,建設天然氣利用廠區及相關配套設施。四是供暖工程。概算投資6000萬元,建設供暖面積30萬平方米。五是通達工程。概算投資2200萬元,建設10條農村公路(橋樑);完成經四路新建、經五路南延和緯二路改建。六是安居工程。概算投資13億元,開發建設老城、新區商住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七是校舍安全工程。概算投資3300萬元,改擴建孫口將軍渡、劉奎齋等10所中國小校。八是網路工程。概算投資2000萬元,建設“網路班班通”工程;完成鄉鎮TD3G基站網路覆蓋,新建駐地網小區3個;建成產業集聚區通信網路管道。九是農業開發工程。概算投資2000萬元,建設1萬畝農業綜合開發和千億斤糧食工程。十是公益工程。概算投資5500萬元,建設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頤壽園養老中心、特殊學校、金堤河公園四期和垃圾中轉站等。
(十)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不斷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嚴格依法行政,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認真清理行政審批項目和規範性檔案。開展重點環境問題整治,不斷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反腐倡廉工作。強化國防教育,加快發展人民防空事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進一步加強軍政軍民團結。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平安創建活動,全力維護安全穩定。紮實做好信訪工作,繼續開展領導幹部接訪活動,拓寬民眾信訪渠道,健全矛盾糾紛調處網路。加強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建設,增強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和公共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能力。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部門安全監管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制假販假、哄抬物價、欺行霸市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行為,保障市場有效供給。同時,大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外僑事務、機關事務管理、市場發展、郵政、通信、書店、統計、保險、史志、氣象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必須堅持好“三具兩基一抓手”,紮實推進“兩轉兩提”,持續開展“一創雙優”集中教育活動,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強化創新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做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一)努力建設學習型政府。牢固樹立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理念,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機制,堅持把學習檔案、政策、經濟、法律等內容,作為縣政府常務會議的一項固定議程,形成推進學習的經常化、普遍化和制度化,進一步提高做好本職工作、應對突發事件、運用市場手段等方面的能力。督促指導政府部門制定學習計畫、學習方案,努力打造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幹部隊伍。注重學以致用,通過學習提升素質和形象,切實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使命感,高質量、高標準推進工作。
(二)努力建設法制政府。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積極開展依法治縣工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廣泛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人大代表議案和政協提案及時辦結率達到100%、滿意率達到98%以上。依法推進政務公開,更加注重公眾關注程度高的部門和領域的信息公開。規範執法行為,完善行政問責制度,堅決防止和克服行政慢作為、不作為和亂作為,發現一起,從嚴從快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三)努力建設高效政府。進一步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健全聯審聯批等便民措施。完善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實現對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等情況的實時監控、預警糾錯和績效考評,不斷提高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水平。凡政府決策事項一周內制定落實方案,明確責任單位、工作步驟、時間節點和具體要求,確保政令暢通、落實高效。
(四)努力建設務實政府。更加注重民主決策,充分利用政府網站、縣長熱線等渠道了解社情民意,確保各項決策符合實際、符合人民民眾意願。凡人民民眾來信來電,縣政府一周之內明確辦理部門、責任人員,限時答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一月之內完成責任分解,半年之內答覆完畢,確實有困難或者特殊情況需要延期辦理,及時向代表解釋說明。更加注重實效,做到出實招、下實勁、辦實事,多乾少說、乾也不說,說到做到、說好辦好;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民眾、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加強調查研究和指導督查;凝神聚力、不圖形式,減少應酬、排除干擾,一以貫之、狠抓落實,務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實效、人民民眾得到實惠。凡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重點批件,全部納入台賬管理,明確責任單位,公開辦理時限,監察督導跟進,已經落實的查成效,正在落實的查進度,沒有落實的查原因,影響落實的查責任,確保工作落到實處。更加注重廉政建設,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努力做到勤儉節約辦事,堅決制止鋪張浪費現象;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努力讓每一項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維護政府部門幹事創業、公正廉潔的良好形象。凡向社會承諾的事情,特別是對違規違法違紀的人、辦不快辦不好辦不成的事,開闢電視專欄,跟蹤報導,每周至少一期,納入縣文广部門責任目標,確保工作件件有回音、事事得落實。
各位代表!新的目標鼓舞人心,新的形勢催人奮進。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創新的精神、更加務實的作風,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同心同德、奮發圖強,為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台前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