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聽範圍

可聽範圍

感覺為聲音的振動頻率的範圍。亦稱可聽閾。人為20—20000赫茲,其上限隨年齡增長而降低。許多哺乳類的上限比人高。來自水中的聲波能通過頭蓋(骨傳導)和側線器官由體表直接進行傳遞。昆蟲類因具鼓膜器官,其可聽範圍一般要比人更移向高音側,蝗蟲為300—90000,蟋蟀為300—8000,螽斯為800—45000赫茲。更低音的感受一般藉助于振動感受器。昆蟲幾乎沒有聲波分析裝置,而具有對雄蟲鳴叫聲似乎敏感的聽覺器官,因為它對聲音的強弱能有很好的反應,因此聲音的節律是十分重要的,可通過對神經信息的分析來辨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聽範圍
  • 外文名: audible range  
  • 對象:振動頻率
  • 範圍:20—20000赫茲
可聽範圍 audible range  感覺為聲音的振動頻率的範圍。亦稱可聽閾。人為20—20000赫茲,其上限隨年齡增長而降低。許多哺乳類的上限比人高,例如:鼠為4萬,貓為5萬,狗為8萬,小蝙蝠為15—20萬赫茲。與發聲能力也有關係。蝙蝠在飛翔中發生超音波的聲音,聽其迴響而避開障礙物(回聲定位)。水生哺乳動物的外耳、中耳雖已退化,但藉助骨傳導仍可保持敏銳的聽覺,特別是海豚類,具有與蝙蝠相似的功能。鳥類的可聽範圍幾乎和人接近,已知也有利用超音波者。爬行類中的蜥蜴、鱷類、海龜類與兩棲類一樣,其聽覺一般對低音和雜音的感受較為適宜。中耳退化的蛇類是聾的,僅對傳至地表的聲音振動敏感。魚類無鼓膜、中耳和耳蝸,而以球囊和壺腹為感受器,常常(脂等)顯示與人相近的聽覺能力(聽野、音高辨別閾等)。來自水中的聲波能通過頭蓋(骨傳導)和側線器官由體表直接進行傳遞。昆蟲類因具鼓膜器官,其可聽範圍一般要比人更移向高音側,蝗蟲為300—90000,蟋蟀為300—8000,螽斯為800—45000赫茲。更低音的感受一般藉助于振動感受器。昆蟲幾乎沒有聲波分析裝置,而具有對雄蟲鳴叫聲似乎敏感的聽覺器官,因為它對聲音的強弱能有很好的反應,因此聲音的節律是十分重要的,可通過對神經信息的分析來辨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