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朱渾孝裕墓誌

可朱渾孝裕墓誌,收藏於河南許昌民間,石長寬為68×68cm,24行,行24字,屬於北齊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朱渾孝裕墓誌
  • 現收藏於:河南許昌民間
  • 特點:石長寬為68×68cm,24行,行24字
  • 屬於:北齊
簡介,內容,疏注,

簡介

近年出土的北齊《可朱渾孝裕墓誌》一合,現收藏於河南許昌民間,尚不為學界所知,其內容頗可證史補史。2000年夏,“我”經朋友介紹,對墓誌作了拓片和錄文。志石長、寬為68×68cm,24行,行24字,其第12行有兩字漫漶不可識;不計空格,凡可辨識者557字。志蓋有篆文4行,行4字,凡16字,曰:“棕厚盼精齊故僕射 / 司空公扶 / 風王可朱 / 渾墓志銘。”

內容

茲迻寫志文於下:
齊故尚書右僕射司空公可朱渾扶風王墓志銘
王諱 字孝裕,太安郡狄那縣人也。昔夏後御天,大啟磐石,本 / 枝旁秀,遂腿匙蜜雄朔野。周圖漢策,韞耀騰華;魏锺晉鼎,重金累紱;克
/ 復大風,古今一也。祖買奴,魏儀同三司,朔夏二州諸軍事,朔州 /
刺史。父道元,假黃鉞、太宰、太師、司空公、司徒公、并州刺史、扶風 /
王。王龍種鳳毛,幼而表異,雄姿雅略,直置高遠。物議所歸,時無 / 二論。以勛門之胤,釋褐員外散騎侍郎。雍容省闥,獨標俊美。尋
/ 除若曷直盪第二副都督、直齋,食南營州新昌縣乾。河清元年 / 十二月中,襲 扶風郡王。振曜羽儀,實光朝望。又除直閤將軍。
/ 天統四年二月中,除儀同三司。其年五月,進位開府。既偕槐棘, / 賓衛盈門,鄧騭之榮,我為嗣美。尋別封膠州東武縣開國侯,食
/ 邑八百戶。茅社疊勸充之錫,朝野榮之。□□除武衛大將軍,食晉州南 / 絳郡乾。武平四年五月中,除右衛大將軍。爰處禁戎,兼督驍武,
/ 英傑之氣,足冠時雄。俄爾江湖不靜,傖楚放命。爰命虎臣,揚旌 /
討撲。王披堅執銳,親率旗鼓,萁張翼舒,左嬰右拂,思欲顧盼而 / 平隴蜀,欬唾而盪荊揚。時不利兮,奄同遂古。以大齊武平五年 /
五月十一日薨於揚州之地,春秋年卅八。神骸不反,魂氣空歸。 / 群帥懷溫明之德,一人愍勤王之効, 詔贈使持節都督常、安、 /
平、南北二營五州諸軍事,尚書右僕射,司空公,常州刺立套擔史,開國 / 王如故。以武平七年五月戊寅朔七日甲申,葬於鄴城西廿里 /
野馬崗。恐陵谷易遷,市朝遞變,刊勒貞堅,以彰罪獄兆不朽。其詞曰:
/ 自天生德,爰挺英賢。風聲郁起,珪綬蟬聯。高門厚地,踵武光先。
/ 荊吳背誕,歿彼遐邊。 皇情悼惜,贈鉉加焉。轜行原野,旐揚荒
/ 田。長松照月,高壠凝煙。從今一往,動歷千年。

疏注

可朱渾孝裕,兩見正史。其父道元,《北齊書》與《北史》都有傳,舊《北齊書》各本“道元”多有誤作“通元”者,今得此墓誌,足為鐵證。朱渾氏首先見於史籍,是在十六國時期的慕容諸燕。慕容儁慕容暐皆以可朱渾氏為後,可見可朱渾氏盛尋是慕容氏的姻族,在慕容集團中居於重要地位。《元和姓纂》引《前燕錄》,謂前燕有散騎常侍可足渾恆,後燕有城陽太守新汲侯可足渾健,健子譚,(案鄭樵《通志·氏族略》謂前燕有散騎常侍可足渾常,此可朱渾常與可足渾恆,應當是同一個人。)新平公;宋王應麟《姓氏急就篇》卷下,亦舉燕有可足渾譚;《魏書》提到北燕有大將渴燭通,即渴燭渾通之省。說明其與慕容氏一樣,本屬於遼東鮮卑集團。(《元和姓纂》“可朱渾”條:“出自代北,又居懷朔,隨魏南徙河南。後魏都官尚書、樂陵公可朱渾昌;生道元,北齊太傅、太師、扶風忠烈王,生孝裕、長威。孝裕,北齊大將軍,生貴公。貴公生君招,長威生定遠,唐右領軍、右常侍、懷州刺史,生懷儼、懷敏。” )
可朱渾氏起自東部鮮卑的慕容集團,入魏以後至少有一支因戍六鎮而家於懷朔,可朱渾道元便出於這一支。可朱渾道元的父親是可朱渾昌,字買奴。可朱渾道元的兒子有長舉、長威,長舉即墓誌中的可朱渾孝裕的名。這一家在北齊的六州(或曰九州)勛人僑州郡的體系中,被編入朔州太安郡狄那縣。
墓誌敘可朱渾孝裕歷官,起家員外散騎侍郎,為集書省散官,此後全都是在禁軍供職。從若曷直盪第二副都督、直齋之禁軍中級軍官,歷經直閤將軍、武衛大將軍這樣的禁軍高級將領,最後做到右衛大將軍,已經是僅次於領軍的禁軍統帥了。東魏北齊特重禁軍,禁軍兵源依靠所謂霉犁獄阿“九州勛人”,即六鎮內遷的鎮民。墓誌說可朱渾孝裕“爰處禁戎,兼督驍武,英傑之氣,足冠時雄”,這其實是多數六鎮後裔共同的人生之旅。而可朱渾孝裕本人,就以禁軍將領的身份,參加了對陳的戰爭,壽陽之役兵敗被俘,死於建康。
墓誌云:“俄爾江湖不靜,傖楚放命。爰命虎臣,揚旌討撲。”這是指陳將吳明徹所領導的對北齊淮南地區的北伐,時間是陳宣帝太建五年、北齊後主武平四年(573年)。
據墓誌,可朱渾孝裕為右衛大將軍,在武平四年“五月中”。這一年五月朔丙寅,而五月上旬,瓦梁城(己巳)、廬江郡城(甲戌)都已經為陳軍所克,隨後,沿江重鎮歷陽(丙子)、齊昌(乙酉)也先後失落,戰局一邊倒。這個時候孝裕升遷,其背景應當是北齊的一次援救行動。墓誌說:“王披堅執銳,親率旗鼓,萁張翼舒,左嬰右拂,思欲顧盼而平隴蜀,欬唾而盪荊揚。”可朱渾孝裕大概屬於較早的援軍,故得入壽陽城。墓文顯示,孝裕及其所部還沒有投入到淮南戰場上,就被圍困在壽陽城內。吳明徹大軍於七月攻克壽陽外城,此後,圍困壽陽城兩個半月,十月乙巳日,城潰,“生禽王琳、王貴顯、扶風王可朱渾孝裕、尚書盧潛、左丞李騊駼,送京師”(《陳書》卷九《吳明徹傳》)。墓誌說“時不利兮,奄同遂古”,就是指孝裕做了俘虜、未能生還的事實。
壽陽俘虜中,王琳被殺於淮南,後梟其首於朱雀航。其餘諸人,命運各不相同。關於壽陽被俘的北齊文武官員,以《北史·盧潛傳》記載最為清楚:“壽陽城中青黑龍升天,城尋陷。潛及行台僕射王貴顯、特進巴陵王王琳、扶風王可朱渾孝裕、武衛將軍奚永樂、儀同索景和、仁州刺史酈伯偉、霍州刺史封子繡、秦州刺史高子植、行台左丞李騊駼等督將五十八,軍士一萬皆沒焉。陳人殺王琳,余皆囚於東冶。”所記,包括了淮南戰役中各個戰場的被俘人員,如仁州刺史酈伯偉、霍州刺史封子繡、秦州刺史高子植,都是在各自的州城陷落時被俘的。這些俘虜到了建康之後,都被關押在東冶。
墓誌說可朱渾孝裕“神骸不反,魂氣空歸”,是指孝裕的屍體未能北返,這個墓只是個衣冠冢。據《北史·盧潛傳》,盧潛“於是閉氣而絕,其家購屍歸葬”,其屍體是回到北方了的。可朱渾孝裕身為貴族,可朱渾氏必定也出力“購屍”,未能成功的原因,大概是由於死亡方式不同。這裡也可以看出,南朝政權對待華夏舊門和對待鮮卑人,是有區別的。
墓誌:“詔贈使持節、都督常安平南北二營州五州諸軍事、尚書右僕射、司空公、常州刺史。”齊置常州不見於史。我懷疑為齊末所置,升常山郡而為常州。常山郡本屬定州。由於六鎮內遷鎮民進入華北後,最先屯聚於定州,其後定州英雄城更成為鎮民世居之地,東魏、北齊有六鎮背景者視定州刺史為佳選,生前樂為其職,死後願得榮贈。在這種情況下,從定州中分出常州,可能也是為了要適應這一需要。
根據墓誌,可朱渾孝裕“葬於鄴城西廿里野馬崗”。野馬崗的位置,在鄴城以西偏南的高壠上。《北史》記載魏廢帝(安定王)元朗死後,“葬於鄴西南野馬崗”。北齊墓誌中以野馬崗一帶為葬地者,例證甚多。孝裕衣冠冢營葬的時間,是“武平七年五月戊寅”,距孝裕之死已有兩年。這兩年間,可朱渾家可能期望能得到他的屍體。可是“神骸不反,魂氣空歸”,只好以衣冠下葬。野馬崗這一帶,也許是可朱渾家族墓地所在。
可朱渾氏起自東部鮮卑的慕容集團,入魏以後至少有一支因戍六鎮而家於懷朔,可朱渾道元便出於這一支。可朱渾道元的父親是可朱渾昌,字買奴。可朱渾道元的兒子有長舉、長威,長舉即墓誌中的可朱渾孝裕的名。這一家在北齊的六州(或曰九州)勛人僑州郡的體系中,被編入朔州太安郡狄那縣。
墓誌敘可朱渾孝裕歷官,起家員外散騎侍郎,為集書省散官,此後全都是在禁軍供職。從若曷直盪第二副都督、直齋之禁軍中級軍官,歷經直閤將軍、武衛大將軍這樣的禁軍高級將領,最後做到右衛大將軍,已經是僅次於領軍的禁軍統帥了。東魏北齊特重禁軍,禁軍兵源依靠所謂“九州勛人”,即六鎮內遷的鎮民。墓誌說可朱渾孝裕“爰處禁戎,兼督驍武,英傑之氣,足冠時雄”,這其實是多數六鎮後裔共同的人生之旅。而可朱渾孝裕本人,就以禁軍將領的身份,參加了對陳的戰爭,壽陽之役兵敗被俘,死於建康。
墓誌云:“俄爾江湖不靜,傖楚放命。爰命虎臣,揚旌討撲。”這是指陳將吳明徹所領導的對北齊淮南地區的北伐,時間是陳宣帝太建五年、北齊後主武平四年(573年)。
據墓誌,可朱渾孝裕為右衛大將軍,在武平四年“五月中”。這一年五月朔丙寅,而五月上旬,瓦梁城(己巳)、廬江郡城(甲戌)都已經為陳軍所克,隨後,沿江重鎮歷陽(丙子)、齊昌(乙酉)也先後失落,戰局一邊倒。這個時候孝裕升遷,其背景應當是北齊的一次援救行動。墓誌說:“王披堅執銳,親率旗鼓,萁張翼舒,左嬰右拂,思欲顧盼而平隴蜀,欬唾而盪荊揚。”可朱渾孝裕大概屬於較早的援軍,故得入壽陽城。墓文顯示,孝裕及其所部還沒有投入到淮南戰場上,就被圍困在壽陽城內。吳明徹大軍於七月攻克壽陽外城,此後,圍困壽陽城兩個半月,十月乙巳日,城潰,“生禽王琳、王貴顯、扶風王可朱渾孝裕、尚書盧潛、左丞李騊駼,送京師”(《陳書》卷九《吳明徹傳》)。墓誌說“時不利兮,奄同遂古”,就是指孝裕做了俘虜、未能生還的事實。
壽陽俘虜中,王琳被殺於淮南,後梟其首於朱雀航。其餘諸人,命運各不相同。關於壽陽被俘的北齊文武官員,以《北史·盧潛傳》記載最為清楚:“壽陽城中青黑龍升天,城尋陷。潛及行台僕射王貴顯、特進巴陵王王琳、扶風王可朱渾孝裕、武衛將軍奚永樂、儀同索景和、仁州刺史酈伯偉、霍州刺史封子繡、秦州刺史高子植、行台左丞李騊駼等督將五十八,軍士一萬皆沒焉。陳人殺王琳,余皆囚於東冶。”所記,包括了淮南戰役中各個戰場的被俘人員,如仁州刺史酈伯偉、霍州刺史封子繡、秦州刺史高子植,都是在各自的州城陷落時被俘的。這些俘虜到了建康之後,都被關押在東冶。
墓誌說可朱渾孝裕“神骸不反,魂氣空歸”,是指孝裕的屍體未能北返,這個墓只是個衣冠冢。據《北史·盧潛傳》,盧潛“於是閉氣而絕,其家購屍歸葬”,其屍體是回到北方了的。可朱渾孝裕身為貴族,可朱渾氏必定也出力“購屍”,未能成功的原因,大概是由於死亡方式不同。這裡也可以看出,南朝政權對待華夏舊門和對待鮮卑人,是有區別的。
墓誌:“詔贈使持節、都督常安平南北二營州五州諸軍事、尚書右僕射、司空公、常州刺史。”齊置常州不見於史。我懷疑為齊末所置,升常山郡而為常州。常山郡本屬定州。由於六鎮內遷鎮民進入華北後,最先屯聚於定州,其後定州英雄城更成為鎮民世居之地,東魏、北齊有六鎮背景者視定州刺史為佳選,生前樂為其職,死後願得榮贈。在這種情況下,從定州中分出常州,可能也是為了要適應這一需要。
根據墓誌,可朱渾孝裕“葬於鄴城西廿里野馬崗”。野馬崗的位置,在鄴城以西偏南的高壠上。《北史》記載魏廢帝(安定王)元朗死後,“葬於鄴西南野馬崗”。北齊墓誌中以野馬崗一帶為葬地者,例證甚多。孝裕衣冠冢營葬的時間,是“武平七年五月戊寅”,距孝裕之死已有兩年。這兩年間,可朱渾家可能期望能得到他的屍體。可是“神骸不反,魂氣空歸”,只好以衣冠下葬。野馬崗這一帶,也許是可朱渾家族墓地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