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可持續的城市機動性:公交導向與創新出行
- 作者:石飛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147396
- 外文名:Sustainable Urban Mobility--Transit Oriented and Innovative Trips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頁數:229頁
- 開本:16
- 品牌: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可持續的城市機動性:公交導向與創新出行》可作為城鄉規劃、交通規劃與管理或相關學科的研究者,及城市規劃、建設、客運管理等部門管理者的參考讀物。
作者簡介
石飛,男,1978年生,於2001年和12006年相繼獲得東南大學交通運輸規劃學士與博士學位。現任職於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系,講師。長期關注機動性、公交導向和街道模式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和參與無錫、崑山、汕頭等地的多項交通規劃和城市規劃課題。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10餘篇,出版專著1部。規劃設計作品曾獲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法國動態城市基金會2項優勝獎(最高獎)。指導本科生作品獲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交通出行創新實踐競賽一等獎2次,二等獎2次、三等獎2次。
圖書目錄
上篇 理論探索
1 可持續的城市機動性
1.1 機動化與機動性
1.2 可持續城市機動性
1.3 可持續機動性的內涵及框架設計
1.3.1 發展多層次公共運輸體系
1.3.2 提倡多模式交通
1.3.3 削減小汽車交通量
1.3.4 發展慢行替代方式
1.3.5 土地利用工具和建成環境策略
1.3.6 道路空間的公平性分配
1.3.7 特殊群體的機動性保障
1.3.8 其他創新舉措
1.4 機動性與空間品質
2 城市機動性的核心策略與發展導向
2.1 城市機動性危機——小汽車導向的現時設計
2.1.1 投資驅動的交通發展模式
2.1.2 道路設計從“適應”到“引導”
2.1.3 停車配建指標與“車庫一住宅”一體化設計
2.1.4 以車為本的交通管控方式
2.1.5 小汽車導向的社會環境
2.2 可持續城市機動性的核心策略——公交導向型發展
2.2.1 公交導向的城市空間形態
2.2.2 公交導向下職住平衡理念的視角轉換
2.2.3 公交導向的社區和住區設計
2.2.4 公交導向的路權及路網布局結構設計
2.2.5 創建分層分級公交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3 理論重構與政策保障
2.3.1 學科發展與理論重構
2.3.2 公眾參與與法規政策
3 促進公交出行的策略分析
3.1 公共運輸競爭力分析與政策應對
3.1.1 交通方式競爭
3.1.2 競爭優勢判別模型
3.1.3 提高公共運輸競爭力的措施分析
3.1.4 結論與展望
3.2 建成環境對公交方式選擇的影響分析
3.2.1 已有研究綜述
3.2.2 模型及數據
3.2.3 研究區
3.2.4 數據及整理
3.2.5 模型分析
3.2.6 規劃策略
3.3 交通需求管理對出行方式選擇的影響分析
3.3.1 離散選擇模型
3.3.2 建模與分析
3.3.3 結論與展望
下篇 創新實踐
1 公共運輸運營新模式
1.1 迷你巴士
1.1.1 背景及意義
1.1.2 Minibus概述
1.1.3 問卷調查
1.1.4 Minibus發展歷程
1.1.5 最佳化及改進建議
1.2 微型循環巴士
1.2.1 基本情況
1.2.2 線路換乘可達性分析
1.2.3 居民滿意度調查
1.2.4 意義與展望
1.3 K1直達公交
1.3.1 概況
1.3.2 調研結論
1.3.3 對比分析
1.3.4 不足與改進
1.3.5 創新點
1.3.6 模式推廣
1.4 水上巴士
1.4.1 國內外發展概況
1.4.2 本項目概況
1.4.3 實踐意義與評價
1.4.4 最佳化措施與建議
1.5 智慧型公交
1.5.1 背景
1.5.2 調研方法
1.5.3 實時調度調查評價
1.5.4 乘客意願調查分析
1.5.5 總結與展望
2 多模式綠色創新出行
2.1 摺疊腳踏車
2.1.1 國內外發展現狀
2.1.2 背景
2.1.3 使用情況調查
2.1.4 時間和經濟效益分析
2.1.5 碳足跡分析
2.1.6 服務空間分析
2.1.7 問題及改進
2.2 河西公共腳踏車
2.2.1 背景
2.2.2 系統進化概況
2.2.3 PBS 1.0調研
2.2.4 PBS 2.0調研
2.2.5 PBS 3.0最佳化與展望
2.2.6 經驗總結
3 計程車行業創新舉措
3.1 錯時交接班
3.1.1 背景
3.1.2 調查方法
3.1.3 訪談調查
3.1.4 實施效果
3.1.5 改進建議
3.2 德基油補
3.2.1 基本情況
3.2.2 調研方案
3.2.3 方案介紹
3.2.4 多方共贏
3.2.5 創新之處
3.2.6 方案推廣
4 中心區停車新政策
4.1 差別化停車新政
4.1.1 新政概況
4.1.2 實施效果評價
4.1.3 居民出行行為分析
4.1.4 結論與建議
4.2 高校停車場共享
4.2.1 概況
4.2.2 理論回顧
4.2.3 停放特徵調查
4.2.4 分析評價與改進
4.2.5 推廣與展望
……
5 其他創新政策
注釋
參考文獻
1 可持續的城市機動性
1.1 機動化與機動性
1.2 可持續城市機動性
1.3 可持續機動性的內涵及框架設計
1.3.1 發展多層次公共運輸體系
1.3.2 提倡多模式交通
1.3.3 削減小汽車交通量
1.3.4 發展慢行替代方式
1.3.5 土地利用工具和建成環境策略
1.3.6 道路空間的公平性分配
1.3.7 特殊群體的機動性保障
1.3.8 其他創新舉措
1.4 機動性與空間品質
2 城市機動性的核心策略與發展導向
2.1 城市機動性危機——小汽車導向的現時設計
2.1.1 投資驅動的交通發展模式
2.1.2 道路設計從“適應”到“引導”
2.1.3 停車配建指標與“車庫一住宅”一體化設計
2.1.4 以車為本的交通管控方式
2.1.5 小汽車導向的社會環境
2.2 可持續城市機動性的核心策略——公交導向型發展
2.2.1 公交導向的城市空間形態
2.2.2 公交導向下職住平衡理念的視角轉換
2.2.3 公交導向的社區和住區設計
2.2.4 公交導向的路權及路網布局結構設計
2.2.5 創建分層分級公交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3 理論重構與政策保障
2.3.1 學科發展與理論重構
2.3.2 公眾參與與法規政策
3 促進公交出行的策略分析
3.1 公共運輸競爭力分析與政策應對
3.1.1 交通方式競爭
3.1.2 競爭優勢判別模型
3.1.3 提高公共運輸競爭力的措施分析
3.1.4 結論與展望
3.2 建成環境對公交方式選擇的影響分析
3.2.1 已有研究綜述
3.2.2 模型及數據
3.2.3 研究區
3.2.4 數據及整理
3.2.5 模型分析
3.2.6 規劃策略
3.3 交通需求管理對出行方式選擇的影響分析
3.3.1 離散選擇模型
3.3.2 建模與分析
3.3.3 結論與展望
下篇 創新實踐
1 公共運輸運營新模式
1.1 迷你巴士
1.1.1 背景及意義
1.1.2 Minibus概述
1.1.3 問卷調查
1.1.4 Minibus發展歷程
1.1.5 最佳化及改進建議
1.2 微型循環巴士
1.2.1 基本情況
1.2.2 線路換乘可達性分析
1.2.3 居民滿意度調查
1.2.4 意義與展望
1.3 K1直達公交
1.3.1 概況
1.3.2 調研結論
1.3.3 對比分析
1.3.4 不足與改進
1.3.5 創新點
1.3.6 模式推廣
1.4 水上巴士
1.4.1 國內外發展概況
1.4.2 本項目概況
1.4.3 實踐意義與評價
1.4.4 最佳化措施與建議
1.5 智慧型公交
1.5.1 背景
1.5.2 調研方法
1.5.3 實時調度調查評價
1.5.4 乘客意願調查分析
1.5.5 總結與展望
2 多模式綠色創新出行
2.1 摺疊腳踏車
2.1.1 國內外發展現狀
2.1.2 背景
2.1.3 使用情況調查
2.1.4 時間和經濟效益分析
2.1.5 碳足跡分析
2.1.6 服務空間分析
2.1.7 問題及改進
2.2 河西公共腳踏車
2.2.1 背景
2.2.2 系統進化概況
2.2.3 PBS 1.0調研
2.2.4 PBS 2.0調研
2.2.5 PBS 3.0最佳化與展望
2.2.6 經驗總結
3 計程車行業創新舉措
3.1 錯時交接班
3.1.1 背景
3.1.2 調查方法
3.1.3 訪談調查
3.1.4 實施效果
3.1.5 改進建議
3.2 德基油補
3.2.1 基本情況
3.2.2 調研方案
3.2.3 方案介紹
3.2.4 多方共贏
3.2.5 創新之處
3.2.6 方案推廣
4 中心區停車新政策
4.1 差別化停車新政
4.1.1 新政概況
4.1.2 實施效果評價
4.1.3 居民出行行為分析
4.1.4 結論與建議
4.2 高校停車場共享
4.2.1 概況
4.2.2 理論回顧
4.2.3 停放特徵調查
4.2.4 分析評價與改進
4.2.5 推廣與展望
……
5 其他創新政策
注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