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縣誌》是明代王僖修,程文、王韶纂的江蘇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句容縣誌
- 作者:王僖、程文、王韶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ISBN:9787553328058
- 創作年代:明代
《句容縣誌》是明代王僖修,程文、王韶纂的江蘇地方志。
《句容縣誌》是明代王僖修,程文、王韶纂的江蘇地方志。作者簡介明王僖修,程文、王韶纂。王僖字太和,浙江長興縣人,舉人。弘治九年(1488)任句容縣知縣。程文,江西浮梁縣人,弘治初任句容縣儒學訓導。王韶,句容縣人,景泰元年(...
《弘治句容縣誌》是2018年7月30日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文 王韶 曹永斌。內容簡介 本書是明代弘治年間編寫的一部反映句容各方面面貌的地方志,由當時的句容縣儒學訓導程文纂輯,由致仕同知王韶進行校正,由現任江蘇省句容中學...
《弘治句容縣誌》是2020年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僖、程文。內容簡介 《弘治句容縣誌》十二卷,明王僖修,程文纂輯。王僖,字太和,浙江長興人,弘治初由舉人為句容知縣,守廉勤政,存心愛民。下車遇旱,禾稼將枯,設壇祈禱,...
續纂句容縣誌 續纂句容縣誌 出版時間 清光緒30年[1904]作者簡介 責任者 張紹棠 出版者 出版時間 清光緒30年[1904]版本 刻本 分類號 文種 chi 總冊數 20冊 描述 卷16-17金石,卷18藝文 索取號 地220.15139 ...
《光緒續纂句容縣誌》是2020年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南京,古稱金陵,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有著六十萬年的人類活動史,近二千五百年的建城史,約四百五十年的建都史,享有“六朝古都”“十...
明《弘治句容縣誌》載:句容有馬廠牧馬場24處,占地1057畝。民國19年(1930年),在句容籌辦種馬牧場。選址句容縣石澗鄉小九華山之東(今屬黃梅鄉)。民國21年(1932年)5月開始建設,先後三次征地,計5077.9畝。建造了辦公用房、馬廄...
周長興(1896~1951),句容磨盤鄉人。周歲時,因生父母生活艱難,被棄於磨盤山坭龍村,被養父抱回撫育。舊時宗族觀念強烈,不許入宗祠,貶稱“野雞”。養父死後負氣出走,到江西吉安當礦工。1938年,在安徽屯溪受到新四軍宣傳抗日影響,...
1953年衛生部派人來句容調查葛洪事跡時,將此井拍照,作為資料帶走。井上有石井圈,呈六角形,高0.4米,直徑0.48米,上刻“丹井”、“靈雨仙泉”、“道光乙未”等字樣。史料記載 據《弘治句容縣誌》記載:“青元乃邑之道院,內...
句容河,位於江蘇省鎮江市,主要流經句容境內,為秦淮河的源頭之一。幹流概況 句容河,秦淮河支流。跨句容、江寧二市、區。古名破崗瀆、上容瀆,句容河由原三岔河、黃埝河、東橋河三河連成,河源原在丹陽市境,唐元和十二年(817年...
明清之前詩歌,常見於《句容縣誌》和《茅山志》《寶華山志》之中。明清之後大部分詩歌,常常未載地方志書,今人很難一見。為便於今人閱讀查找,對明清詩歌出處進行了針對性的註解。全書涉及一千多位詩人,對部分重要人物作注釋。 圖...
句容南鄉車水歌是江蘇省句容市南鄉獨特的生產方式——車水勞動中演唱的民間歌謠。1994版《句容縣誌》“民歌民謠”章節里就錄有栽秧謠、車水謠,甚至配有完整的詞譜,像打麥號子、打柴調、放牛歌、種麥對唱、打夯號子。如種麥對唱的詞...
境內赤山,明《弘治句容縣誌》載曾名絳岩山、赭山、丹山。山上有龍穴祠壇圓寂寺,建於宋乾道八年(1172年),還有般若寺、絳岩寺及半山腰的大茅篷、東茅篷、西茅篷,均為明清時佛教建築。日本侵略期間盡遭燒毀,今遺址尚存。大茅篷...
春城在明、清時代稱句容鄉,明《弘治句容縣誌》記載:“句容鄉在治東南三十里,因句曲山其形如句字,地相近,故名”,清沿明制,清代亦稱句容鄉。地理環境 春城鎮東和丹徒區寶堰鎮交界,南同茅山、後白兩鎮毗鄰,西、北和華陽、...
劉黨 劉黨,西漢,生年不詳,卒於西漢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西漢景帝之孫,景帝第六子長沙定王劉發第四個兒子(一說次子),漢武帝元光六(一說四年)年(前129年或前131年),劉黨封為句容侯,封地句容(今江蘇句容市)
1958年4月,江蘇省鎮江市句容縣委決定“在有條件的地方,把小型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有計畫地適當合併為大社”。但是各地不顧主、客觀條件,一哄而上,一個月內就把440個高級社合併為251個大社。是年7月又調整合併為86個。8月,...
江蘇省鎮江市句容縣環城鄉原名城東公社(鄉),位於鎮江市句容縣城四周,1981年改現名。鄉政府設在縣城東門橋東北側。周邊與陳武、行香、春城、二聖、三岔、石獅、黃梅、大卓8個鄉鎮毗連。轄24個行政村,154個自然村。全鄉人口3.29萬...
東門橋,在鎮江市句容城東門外,為鎮句路的公路橋。因原橋低矮、面窄,1974年大水,上游山洪暴發,洪水淹沒橋面。1978年開浚句容河裁彎取直,將老橋拆除,由縣水利工程隊承建新橋,1979年竣工。概況 其造型為桁架拱,最大泄洪量每秒...
三國吳赤烏三年(240年),當時耗全縣之力築城郭、砌譙樓,開挖護城河,築子城周長390丈,以土夯為主,才有了現今句容城的雛形。據有關明清句容縣誌記載,古城牆有過多次大小規模的修建,句容古城的“骨架”和“經脈”隨之日漸豐滿。...
洪天壽(1911-1967),原名洪添壽,字仁山。1911年7月生於江蘇省句容縣(今句容市)東昌鄉裔莊。1931年秋,先後任縣立女子國小教師和謝巷、裔莊國小校長。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2月,在東昌、青山、...
據《弘治句容縣誌》記載:“青元乃邑之道院,內有石井、泉水清冽。相傳葛稚川(葛洪)於此煉丹飲之,可以益壽,故曰青元丹井。”曾一度被譽為容山八井之一,唐代任蕃《葛仙井》詩云:“古井碧沉沉,分明見百味。味甘傳邑內,脈冷...
到明代的《句容縣誌》序、《泉州府志》序、《猗氏縣誌》序等一反過去的方誌屬於地理書的傳統,提出志書屬於史的見解。形成期 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所撰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和顧祖禹所撰的《讀史方輿紀要》,開創了綜合利用...
1966年前,李鏜墓及墓前石刻完整,有石人石獸,另有句容縣立的石碑,告示嚴禁牧馬放牛砍伐林木毀壞石碣翁仲。當地百姓稱李鏜墓為“李閣老墳”,稱李鏜墓所在地為“石人石馬”。據《乾隆句容縣誌》載:“封柱國太師李鏜墓在縣北琅琊鄉...
龍潭街道據《句容縣誌》記載:“龍蟠之背,有水潭名龍潭。”由此得名。文化遺產 龍潭的金箔鍛造技藝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一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店村的“水八仙”休閒觀光“種植基地;大棚村的“農家樂”。龍潭戰役 龍潭戰役是孫傳芳與北伐...
張廟,又叫張王廟,供奉祠山大帝。文革時期該廟毀於動亂,後改建為張廟國小,90年後又改建為糧站。地理環境 張廟集鎮位於江蘇省句容市城南10華里,新104國道改道起始點,與老104國道交匯。張廟古為大禹廟,因廟得名。1989年6月2日...
《格古要論·珍寶論》:“句容茅山石,白而有光,有水石,冷白色,或有水路,或有飯糝,好者與真玉相似,雖刀刮不動,終有石性,不溫潤,宜仔細辨之。”《清一統志》:“金壇縣茅山出茅山石,如玉石鐘乳。”《弘志句容縣誌》:...
楊浣石的父親楊世沅,字蘅皋,號芷湘,在句容以文才著名,以貢生出任沛縣教諭、內閣中書,撰有《止庵詞》以及吉城為序的《句容金石記》等,並重刻《(乾隆)句容縣誌》等。楊浣石幼承家學,頗具才氣,十一二歲即操刀治印,開始了之後...
趙莊林苗場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句容縣境東北陳武鄉境內,為國營茶場。1957年12月始建,初名句容縣趙莊苧麻場。1969年南京化工學院、南京鐵道醫學院、南京體育學院於此聯合置建“五七”農場,1972年交回句容縣。因原種植苧麻已毀,改名為趙莊...
夏道立是明代早期一個知府,句容古代縣誌沒有更為詳細的記載。此墓是夏道立和夫人陳氏的葬墓,墓的周圍有石人、石羊各兩尊。墓葬面積約743平方米,高約5米。墓的周圍樹木雜草叢生,碑有些風化,字跡不清楚,有石人、石羊,保存較好...
”清光緒《句容縣誌》載:“光緒十一年四月初二日(1885年5月15日),南鄉朱家莊有虎,黃質黑章,被鄉民擊斃。”如今山中虎、豹、鹿等已無,獐、狼、貉等亦所剩不多。能見到的動物主要有兩大類11綱。茅山境內的獼猴是國家II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