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古頜超目
- 拉丁學名:Palaeognathae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綱:鳥綱
- 目:古頜超目
古頜超目(Palaeognathae)
本超目包括一些不會飛的地走鳥類。頜構造“古頜型”;翅膀退化,胸骨無龍骨突;後腿粗強,善跑;天尾綜骨;恥骨和坐骨在遠端不癒合。本超目共有7目,原始的是以南美北部現存為代表的形目和以紐西蘭幾維鳥(Kiwi)為代表的無翼目的小型地走鳥類。其餘5目都是進步和特化的一些巨鳥。產於南美南部的Rhea americana(美洲鴕鳥),體高1.2m以上,有三趾為南美鴕目的代表,有上新世的化石記錄。澳洲的Dromaeus novaehollandiae(鴯鶓)體高1.5m以上,為鶴鴕目的代表,有中新世的化石記錄。產於非洲沙漠和阿拉伯的Struthio camelus(鴕鳥)是現存鳥類中之最大者,體高2.4m,有2趾。有始新世的化石記錄。我國華北上新世紅土和更新世黃土中鴕鳥蛋化石非常豐富。紐西蘭的Dinornis(恐鳥)和馬達加斯加的Aegyornis(隆鳥,又叫象鳥)分別屬恐鳥目和象鳥目,它們是鳥類中最大者,體高達到3m以上,是二萬多年前可能被人類捕殺滅絕的。象鳥的體重可達450kg以上,一枚蛋重可達9kg。在埃及和中東有始新世和漸新世的象鳥的骨骼和蛋殼化石碎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