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關車廂峽

古關車廂峽

車廂峽,現名狗脊關,在安康市平利縣西約35公里的老縣鎮鳳橋村一組與漢濱區縣河鄉交界的大山溝里。峽長約20公里,其寬不過丈余,兩面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惡浪翻滾,易入難出,形勢險要。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兵困於此,詐降而反戈的戰爭史話,使這一古關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關車廂峽
  • 位置:安康市平利縣西約35公里
  • 峽長:約20公里
  • 現名:狗脊關
歷史典故,現代狀況,

歷史典故

崇禎年間,陷入絕境的農民被迫起義反抗,面對愈燒愈烈的鬥爭烈火,明王朝驚恐萬狀,急令延綏鎮巡撫陳奇瑜為兵部侍郎兼右監督御史,總督陝、川、鄂、豫五省大軍,對活動在興安一帶的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進行圍剿。崇禎六年(1633年)七月義軍四萬餘眾誤入車廂峽。“峽四山巉立中亘四十里易入難出”,遂被官軍包圍。官軍居高臨下,壘石塞路,從山上投石襲擊或擲以炬火焚燒。義軍被困峽內無所得食;加之長途奔波又餓又乏。偏偏這時又天降大雨,連綿20天未晴,山洪暴發,峽水大漲,兵士“弓矢盡脫”馬乏草料死亡過半,形勢十分危急。在被圍義軍中“諸渠魁李自成、張獻忠等鹹在焉”(《明史·陳奇瑜傳》)。陳奇瑜圍峽70餘天,患得患失,未敢遣兵進峽襲擊,對此《明史》亦不勝惋惜:“當是時官軍蹙之可盡殲”。而李自成等則利用陳奇瑜胸無大志的弱點,採用顧君恩偽降以苟全之計,密遣人賄陳奇瑜,每撫一名納銀50兩,陳奇瑜利其賄許之(明文秉《烈皇小識》卷四)。又以重寶賄奇瑜左右及諸將帥於是先後籍偽降義軍36000餘人勒令還鄉仍歸原籍。陳奇瑜允降後便著手改編起義軍將四萬義軍每萬人編為一隊每隊派安撫官一名押送遣返歸田。出南棧道時四萬義軍一起奮起反抗,殺死押解義軍的官兵五千餘人,然後重舉義旗,以摧枯拉朽指之勢擊敗明總兵賀人龍、張天禮的軍隊。繼而攻寶雞、麟遊等處,關中大震。
鳳橋鳳橋
明崇禎七年 (1634年)夏,明朝調升延綏鎮巡撫陳奇瑜為兵部侍郎,指揮五省大軍,對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圍剿。《明史·李自成、張獻忠傳》載:“及奇喻兵至,獻忠等奔商雒,自成等陷於興安之車廂峽。會大雨兩月,馬乏芻多死,弓矢皆脫,自成用 (顧)君恩計,賄奇瑜左右,詐降。奇喻意輕賊,許之”。陳奇喻把收編的李自成軍隊每百人編一隊,合計四萬餘人,每隊派安撫官一名,押送他們返鄉歸農。等一走出南棧,四萬農民一起動手,殺了安撫官,重舉義旗,連破麟遊、永壽、白水各縣,轉收平涼、臨洮、鳳翔府,大敗明軍。於是“奇喻坐削籍,而自成名始著矣。”車廂峽也因之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關隘。

現代狀況

瀰漫的戰爭硝煙早已消散,車廂峽隨同無情的歲月載入史冊,以關中之關而著稱。如今車廂峽滄桑巨變,綠水青山,鳳凰山下翠竹叢林掩映著“小橋流水人家”;峽中校園書聲朗朗;等級公路鑿山劈石關隘天塹變為通途。至今仍可目睹的是德仁寨下的絕壁上還留著三個彈痕炮洞。據當地人傳是李自成部將為奪山寨試炮“過山鳥”留下的彈痕。鳳凰山埡的火神廟里還殘存記載義軍的壁畫,還有民國九年當地文人雅士陳廣炬題寫在廟山頭的“車廂峽”三個大字。青山依舊,雄關漫道穿過蒙蒙雲霧,直向重巒疊嶂延伸,古戰場的幻影即便閃現,也會很快消失。峽谷坦途如流的車輛絡繹飛馳而過。人們只是偶爾想起這裡是古戰場——車廂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