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閩族

古閩族

古閩族是在約從夏商時代到戰國中期這段時期內,即約公元前1000年—前2000年至公元前4世紀時,生活於今天中國福建及鄰近地區的一個台灣少數民族,是福建最早的土著民族,可能就是《周禮》中的七閩,後與越國南下的于越族人融合成閩越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閩族
  • 外文名:Oldmin clan
分布地區,文化習俗,其他民族關係,與越人融合,

分布地區

約3200年前古閩族使用的陶器,福州閩侯縣黃土侖遺址出土古閩族大約在距今3000年前的夏商時代已經進入青銅器時代,分布於今日的中國東南沿海以福建為中心的區域,除了福建外,其分布區尚包括廣東東部的潮州、梅州一帶。部份學者認為古閩族亦分布在台灣,甚至認為台灣少數民族是其後裔,唯此說未在學界形成主流觀點。
閩的名稱最早見於《周禮》,《周禮·職方氏》中的七閩可能就是指代古閩族。新石器時代,古閩族人在福建沿海和閩江流域發展出了曇石山文化和黃土侖文化等。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中原的商代),古閩族人進入青銅器時代,並從事漁獵、原始農業,還擁有一定的陶瓷、紡織和造船技術,則是他們崇拜的圖騰。

文化習俗

閩族是“蠻”的一種,其服飾有別于越人,可能為“頂髻徒跣”,但沿海的閩族人可能也像越人一樣“斷髮文身”。他們崇拜的圖騰為蛇,這種崇拜被記錄在從上古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中,甚至在今天福建的一些地方還有殘留。在山區的古閩族人還有崖葬懸棺葬(即船棺葬)的喪葬習俗。古閩族有著比較發達的鋤耕農業,但並沒有發展到犁耕農業,畜牧業也不發達,社會發展較為緩慢。船隻是他們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他們的居住場所經歷了由半地穴式建築到乾欄式建築的不同階段特點。

其他民族關係

和古閩族人聯繫比較緊密的民族是於越人,由於地理上的鄰近關係,在越國的越侯允常在位的時代就有于越族人到閩族人的居住地定居。傳說春秋末年的越國歐冶子也到屬於古閩族地域的湛盧山(在今福建松谿縣)和冶山(今福州市鼓樓區)鑄造寶劍,福州仍有歐冶池的遺蹟。古閩族還曾向中原的周朝進貢,進貢路線往往選擇江海行船運輸,其貢品既包括特產的水果,也包括沿海的水產品,但由於相距太遠,周朝對閩越族並無管轄或控制的能力。到了戰國時期,隨著楚國勢力的擴張,古閩族和楚人也有一定的交流,曾有楚國人進入古閩越族的地界生活,在閩侯莊邊山還出土了戰國時期的楚墓。唐代賈公彥甚至認為楚人和古閩族還有源流關係。

與越人融合

古閩越族和于越族有著長期的交流乃至一定的融合,到了公元前334年(周顯王三十五年、楚威王六年),無強統治的越國被楚國所滅,越國王室貴族南逃,其中的一支進入古閩族所生活的閩地,並占據了該地,極大加速了于越族和古閩族的融合,二者最終融合為閩越族,而入閩的越國王室第七代的無諸也於戰國末年自立為閩越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