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逐步形成了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偏居中國東南一隅的“古閩族”文化和其後的“閩越族”文化,綿延二千多年之久,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反映這一時期文化牲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橋板”。座落在武夷山中的架壑船棺、虹橋板各有18處,經國家文物保護科技研究所C14測定,距今3750-3295年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船棺文化
- 流行地區:武夷山
- 節日起源:民族意識
福建省武夷山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逐步形成了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偏居中國東南一隅的“古閩族”文化和其後的“閩越族”文化,綿延二千多年之久,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反映這一時期文化牲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橋板”。座落在武夷山中的架壑船棺、虹橋板各有18處,經國家文物保護科技研究所C14測定,距今3750-3295年之間。
福建省武夷山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逐步形成了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偏居中國東南一隅的“古閩族”文化和其後的“閩越族”文化,綿延二千多年之久,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反映這一時期文化牲的主要有“...
出土的巴人船棺文物中,都以虎紋作為圖案。巴人認為,白虎是本氏族的保護神,自己的始祖死後化為白虎,可以看出,巴人是以白虎作為圖騰信仰的。冬筍壩巴人船棺葬的發掘出土為我們了解巴國歷史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對進一步研究巴人文化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新發現 1987年,四川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羊小區住宅樓工地發現...
以下就古代巴蜀人這一喪葬習俗及其文化內涵作一些探討。出土船棺 船棺葬墓 1987年,四川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羊小區住宅樓工地發現了一處船棺葬墓,出土了一件紋飾十分精美的銅壺,上有栩栩如生的羽人划船圖案(參見周爾泰《成都出土戰國羽人仙鶴紋飾青銅壺說明》,載《成都文物》(1988年第1期))。2013年2...
什邡船棺文化再次引起世人極大關注,作為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最大一處船棺墓葬群之地的什邡,其厚重的歷史文化不由自主地再次激發人們思古之幽情。其實,歷史早有定論,什邡城關墓地是四川省戰國至秦漢時期的重大考古發現,它集中展示了戰國早期至西漢中晚期成都平原的考古學文化面貌和發展序列,為研究巴蜀文化、船棺葬制...
周家壩戰國船棺墓地南部區域發現的遺址同船棺墓地應為同一族屬,遺址的發現對研究當時人們生產生活情況具有重要價值。同時該處遺址也是四川發現的唯一一處遺址和船棺墓地共存的文化遺存,對研究巴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一、 周家壩船棺墓地是近年來發掘的最大的船棺墓地。截止2012年4月7日,周家壩共發掘墓葬81座,其中...
寶輪船棺葬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西北一里的一個河階台地上,當地人稱之為坪上。1954年修建寶成鐵路時,在此地發現了採用獨木舟為葬具的墓葬群。這種棺具的製作是採用長約5米,直徑在1米以上的大楠木一段,將其平放於地面,原木縱切面削去上半部一小半,使其略呈半圓形,再將中部鑿空成船艙狀,底部...
墓坑長約30米,寬約21米,面積約600平方米。墓坑內現存14具船棺、獨木棺葬具,其中大型葬具4具,長達10米以上,最大直徑1.7米,其餘為小型葬具。墓具都是由楠木整木雕鑿而成,下墊有縱橫交錯的眾多枕木。出土的大批精美的漆器為四川戰國漆器精品。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為研究古蜀國歷史、文化及喪葬制度提供了...
這次出土青銅器的紋飾大部分為巴蜀文化中的常見紋飾,包括蟬紋、虎紋、龍紋、手心紋、巴蜀圖語等。另外有少量青銅容器的風格與楚文化的銅器風格接近。由此判斷墓葬年代大部分在秦滅巴蜀以前。2018年4月12日,成都青白江雙元村船棺葬群是近年來成都平原古蜀考古的重要發現,其中M154號墓的墓坑深約2.3米,船棺長約6...
墓坑長約30米,寬約21米,面積約600平方米。墓坑內現存14具船棺、獨木棺葬具,其中大型葬具4具,長達10米以上,最大直徑1.7米,其餘為小型葬具。墓具都是由楠木整木雕鑿而成,下墊有縱橫交錯的眾多枕木。出土的大批精美的漆器為四川戰國漆器精品。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為研究古蜀國歷史、文化及喪葬制度提供了...
成都古蜀國大型船棺獨木棺墓葬遺址位於成都市商業街58號建築工地,由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於2000年挖掘,為戰國早期遺址。遺址介紹 經過發掘確定該區域是一座時間為古蜀開明王朝中晚期、約當戰國早期的大型多棺合葬的船棺、獨木棺墓葬,初步推測應是一處極其罕見的古蜀國開明王朝王族或蜀王本人的家族墓地。整個墓為東北...
2017年2月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外公布,在2016年蒲江的一處商建項目文物勘探工作中,發現大型戰國船棺墓群。位於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的春秋戰國大型船棺墓群發掘現場。經過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發掘,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發現近200座春秋至戰國時期的船棺墓群,出土文物上千件,其中...
成都船棺遺址博物館位於成都市商業街,是成都博物院管理的正縣級事業單位。船棺遺址在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展歷史 成都船棺遺址博物館建設在成都市委市政府關心、支持下已開始規劃。2004年成都市全市文化工作會議決定,啟動船棺遺址博物館的建設工作,力爭在兩年內基本建成該博物館並實現對市民...
此外,出土的“蜻蜓眼”飾品,也再度證明四川早已對外展開經貿和文化交流。文物成堆 蒲江鶴山鎮飛虎村,原本擬進行商業開發的一塊用地,如今已被磚牆圍得嚴嚴實實。正處於發掘中的這片戰國船棺墓群,便集中分布在1萬平方米的工地上。考古現場負責人龔揚民介紹,這片墓群是2016年9月配合蒲江這塊商業用地開發前的勘探...
《成都商業街船棺葬》是2009年5月1日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介紹了成都市商業街大型船棺合葬墓。內容簡介 成都市商業街大型船棺合葬墓中所出的豐富材料,在古蜀文化的研究中還新解答了兩個大問題。其一是有關蜀人的族源問題。古文獻中本有蜀人的始祖蠶叢來自岷江上游的記載。當時的岷江上游,是氐羌之...
出版《政治結構與文化模式——巴蜀古代文明研究》、《玉壘浮雲變古今——古代的蜀國》、《三星堆文化》等學術著作20餘部,並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目錄 發現寶輪院墓葬群 驚見奇特葬具 冬筍壩的呼應 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葬具呢 巴蜀文化大討論 巴蜀文化的重要元素 巴蜀文化研究再掀高潮 震動國內外的考古新發現 船...
三峽懸棺位於三峽一帶,因為地域不同,有的又叫做船棺、岩棺。 瞿塘峽的棺木峽、風箱峽,大寧河巴霧峽、滴翠峽,大寧河上游巫溪縣境內的荊竹壩,西陵峽中的兵書寶劍峽,九畹溪等地都有懸棺。“船棺葬”是巴族的獨特風俗。對古人實行懸棺葬還有數種解釋:一說是借音“高棺”(高官)以保佑子孫後代富貴;二說...
傳說畢竟是傳說,但經過科學鑑定,距今已五千年始於夏的船棺至今不腐,其本身足以證明武夷古粵船棺不愧為是中國懸棺文化的發源處。而船棺是如何擱上懸崖的?船棺時代粵人與古閩粵王城粵人之間是否有血脈關係?這至今是一個難解的謎。古城 古閩粵王城南北長約860米,寬約550米,總面積達48萬平方米,是江南建築...
武夷山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逐步形成了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偏居中國東南一隅的“古閩族”文化和其後的“閩越族”文化,綿延二千多年之久,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反映這一時期文化性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橋板”。座落在武夷山中的架壑船棺、虹橋板各有18處,經國家...
2020年9月上旬,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九龍坡區文物管理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冬筍壩遺址開展主動性考古發掘工作,這是繼前西南博物院(現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等單位在20世紀50年代對冬筍壩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後,首次對冬筍壩遺址開展科學系統的考古和研究工作。2020年12月,重慶冬筍壩遺址集中出土“船棺葬”...
金沙遺址是中國先秦時期重要的遺址之一,它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遺址、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四個不同階段。已有的發現證明成都平原是長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華夏文明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金沙遺址的發現,拓展了古蜀文化地內涵與外延,對蜀文化起源、發展、衰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該展覽通過實物、模型、文字、圖版、圖表、沙盤、場景復原、觸控螢幕、影視等形式,反映武夷山地區數萬年來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現有石器、陶器、木刻、玉器等特色藏品,藏品總件數898件。 文化活動 武夷船棺吊裝演示。觀眾可親自參與陶器製作 機構設定 館內現有工作人員9人,其中編制人員4人,勞務派遣5人;安防...
羅家壩遺址,總面積60萬平方米,發現了文化堆積非常深厚的巴人文化遺址,文化堆積為11層,文化層最深達2.75米,涵蓋了東漢、西漢、周、商、夏、新石器時代晚期。羅家壩巴人文化遺址並和成都金沙遺址、成都商業街古蜀大型船棺獨木棺葬遺址一道,被稱為“繼三星堆遺址之後古巴蜀文化的三顆璀璨明珠”。羅家壩東周...
本書收錄線圖、拓片約800幅,彩色圖版300餘幅,在報告各墓葬情況的同時,也為廣大文物愛好者了解,研究巴蜀文化、船棺葬制及什邡地方史提供了許多新的材料。目錄 插圖目錄 圖版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地理環境和歷史沿革 一 地理環境 二 歷史沿革 第二節 發掘經過 第二章 墓葬概述 第一節 地層堆積和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