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象雄大藏經

古象雄大藏經

《古象雄大藏經》內容原本篇幅浩大,歷經數千年歲月變遷,其中一些內容已軼失不存,現存178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26部,《庫》8部。

中宣部國家社科基金於2014年11月正式將《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列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古象雄大藏經
  • 作品別名:象雄甘珠爾 象雄丹珠爾
  • 作者:辛饒米沃
  • 創作年代:古象雄時期
  • 作品出處:象雄
舉國之力,任重道遠,亟待支持,
在國家完善對外開放的戰略格局下,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更顯重要和珍貴。而近日國家啟動的《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工程,就是這種傳承和弘揚之中的重要一步。堪稱“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驛站”的象雄王朝,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特有的古象雄文化融合了中原、西亞和南亞三大文明精華,成為西藏文化和雲南納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象雄不僅是一個強大的時期,一種久遠的文化,也是一種影響至今、難以磨滅的精神氣質。

舉國之力

中國國家領導人在世界舞台上曾不只一次以文明發展為主題發表公開演講。 習近平總書記曾著重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時,他還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有關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演講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鑽遷獄凶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需要秉持正確的態度和原則。2014年6月,李克強總理訪少請符射問英國期間,《甘肅青海四川民間古藏文苯教文獻》作為國禮贈予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作為我國整理保護民族文化的標誌性成果,由國家領導人贈予國外。該文獻即出自《古象雄大藏經》,是迄今為止最原始、最完整的民間苯教文獻。
2014年11月14日,中宣部正式立項《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為國家社科蘭戲組基金重大項目。2015年6月9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凝企捉大項目 《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西藏昌都孜珠寺聯合完成,預計歷時10年之久。這是繼玄奘譯經之後中華民族舉國之力的又一次譯經工程,是“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的薪火相傳。作為古象雄文明的重要載體,《古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的啟動不僅將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還將還原古象雄時期中華文明的深廣影響和象雄文化的開放包容。

任重道遠

早在2000多年之前,中國就探索出匪端多條連線亞歐非幾大文明的貿易和人文交流通路,架起了中國與各國經貿、文化交流的橋樑。而古象雄王朝堪稱“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驛站”,範圍包括現在的四川、甘肅、青海、雲南,覆蓋整個西藏地區,其文化又滲透到印度北部、克什米爾以及拉達克一帶,後者曾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十分頻繁的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象雄成為古絲綢之路驛站的先發優勢。
如今,象雄王朝的輝煌已經逝去,只能從發現的各種遺蹟和經書中去猜想和尋覓那個繁盛一時的文明。然而,作為“活的遺蹟”和最大傳承地的孜珠寺及傳承象雄文化的丁真祖普俄色活佛,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四處收集、保護並集結完善資料,促使《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在當代能正式啟動,走向世界。
到目前為止,象雄文化專家共同確定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中,其中3部經典已經完成翻譯工作,6部即將完成漢譯初稿。《古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規模浩大,雖然從載體數量上看只有近200部,但一如各種古文獻所共同具有的“超濃縮”性,使得研讀其每一部經典所需要的精力百倍於一般的現代文獻。在譯經的過程中,不同於其捉白良他翻譯工作,《古象雄大藏經》當中的辭彙、觀念自成體系,僅靠以往其他領域的翻譯經驗是無法從容駕馭這項工作的。這就要求該項目不僅僅要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更要積極培養人才,並將培養人才作為重中之重,才能滿足項目的整體需求,才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
古象雄大藏經
首席專家李景源和丁真祖普俄色仁波切

亟待支持

眾所周知,古象雄的鼎盛時期在公元7世紀以前。從公元7世紀至今的1000多年歲月中,古象雄文獻在人為和自然的各種力量長期碾壓下,存在著各種挨她榆各樣的損瑕,如手抄本的字跡缺損、抄寫錯誤、一經多版等各種現象。近50年來,不斷有各方面的高僧、學者對存世的《古象雄大藏經》版本做過不同程度的勘誤、整理,已經使文獻的準確性極大提高。但不應諱言,當前人們所能看到的各種《大象雄藏經》版本依然需要進行細緻科學的還真和對勘。
漢譯與研究工程本著對歷史負責的科學態度,開創了“對勘表”式的對勘方法,能夠為後人和世界奉獻一部最為客觀、完整、精確的《古象雄大藏經》原文。這種方法能夠輸出迄今為止質量最高的原文,作為代價,其工作量也特別大,每個環節的要求都堪稱史上最嚴格。對勘表的製作至今還在進行中。積極探討如何利用現代化手段,通過流程最佳化,在確保最高質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譯經效率是當前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象雄文化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包含哲學、醫學、文學、藝術、歷史、天文曆法、地理等多學科知識,翻譯和研究者不僅要具備語言能力,還需要全面的學識修養。經典的翻譯和研究工作是一項既龐大又精微的工作,需要參與者具備嚴謹的態度和持久的耐心。項目必須擁有大批具有極高藏漢文能力、並對象雄的歷史文化有專業認識的翻譯專才。
國家首次啟動《古象雄大藏經》的漢譯與研究工程,是守護千載文明之舉。目前,國際上不少國家正在對《古象雄大藏經》進行翻譯,而中國尚缺少基礎研究。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白庚勝表示:“古象雄文明的所有權在我們這裡,但其話語權和解釋權卻長期落在外國人手裡,《古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將揭示古中國與古印度、古波斯,甚至與古希臘之間文明及文化互相影響、融合的歷史”。翻譯經典只是第一步,還有更多的保護與傳播工作期待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為此工程齊心協力、共同參與,真正實現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翻譯經典就是傳承文明,唐玄奘西行17載取經回國,在生命的最後20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譯經。東晉的鳩摩羅什也是將後半生投入到翻譯經典中,當時是奉了皇命,集合全國最優秀的人才參與其中,從口錄到記錄再到直譯與音譯,潤筆潤色,是個系統工程,這樣才產生了對後世影響至深的1000多卷譯本總計1000多萬字。此次,《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的啟動,難度不小於當年,由於歷史跨度長,文化背景不同,不同語系的相互轉換等原因,要負責任地開展這項工作,人才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尤為重要,邀請各領域的有識之士給予支持、共同參與!

亟待支持

眾所周知,古象雄的鼎盛時期在公元7世紀以前。從公元7世紀至今的1000多年歲月中,古象雄文獻在人為和自然的各種力量長期碾壓下,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損瑕,如手抄本的字跡缺損、抄寫錯誤、一經多版等各種現象。近50年來,不斷有各方面的高僧、學者對存世的《古象雄大藏經》版本做過不同程度的勘誤、整理,已經使文獻的準確性極大提高。但不應諱言,當前人們所能看到的各種《大象雄藏經》版本依然需要進行細緻科學的還真和對勘。
漢譯與研究工程本著對歷史負責的科學態度,開創了“對勘表”式的對勘方法,能夠為後人和世界奉獻一部最為客觀、完整、精確的《古象雄大藏經》原文。這種方法能夠輸出迄今為止質量最高的原文,作為代價,其工作量也特別大,每個環節的要求都堪稱史上最嚴格。對勘表的製作至今還在進行中。積極探討如何利用現代化手段,通過流程最佳化,在確保最高質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譯經效率是當前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象雄文化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包含哲學、醫學、文學、藝術、歷史、天文曆法、地理等多學科知識,翻譯和研究者不僅要具備語言能力,還需要全面的學識修養。經典的翻譯和研究工作是一項既龐大又精微的工作,需要參與者具備嚴謹的態度和持久的耐心。項目必須擁有大批具有極高藏漢文能力、並對象雄的歷史文化有專業認識的翻譯專才。
國家首次啟動《古象雄大藏經》的漢譯與研究工程,是守護千載文明之舉。目前,國際上不少國家正在對《古象雄大藏經》進行翻譯,而中國尚缺少基礎研究。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白庚勝表示:“古象雄文明的所有權在我們這裡,但其話語權和解釋權卻長期落在外國人手裡,《古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將揭示古中國與古印度、古波斯,甚至與古希臘之間文明及文化互相影響、融合的歷史”。翻譯經典只是第一步,還有更多的保護與傳播工作期待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為此工程齊心協力、共同參與,真正實現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翻譯經典就是傳承文明,唐玄奘西行17載取經回國,在生命的最後20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譯經。東晉的鳩摩羅什也是將後半生投入到翻譯經典中,當時是奉了皇命,集合全國最優秀的人才參與其中,從口錄到記錄再到直譯與音譯,潤筆潤色,是個系統工程,這樣才產生了對後世影響至深的1000多卷譯本總計1000多萬字。此次,《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的啟動,難度不小於當年,由於歷史跨度長,文化背景不同,不同語系的相互轉換等原因,要負責任地開展這項工作,人才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尤為重要,邀請各領域的有識之士給予支持、共同參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