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圖鑑:中國恐龍2

古生物圖鑑:中國恐龍2

《古生物圖鑑——中國恐龍1、2》系列叢書以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恐龍化石為依據,科學、準確地將近130種中國恐龍的骨骼及形態進行完美復原,將物種的化石產地、基本體型、生存年代、食性等特徵以中英文雙語進行介紹。

基本介紹

  • 書名:古生物圖鑑:中國恐龍2
  • 作者:王麗霞 苗德歲
  •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08頁
  • 開本:16
  • 定價:128.00
  • 外文名:A Pictorial Guide to Paleontology:Dinosaurs of China(Volume 2)
  • 類型:古生物學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3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778260
  • 品牌: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古生物圖鑑——中國恐龍1、2》近130種在中國地區發現的恐龍骨骼及形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了復原。
本書全四色銅版印刷,精裝。對開大圖完美復原中國恐龍。
全球首發,以中英文雙語的方式將近130餘種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中國恐龍的標準中文名稱、學名、命名者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了物種的化石產地、基本體型、生存年代、食性等基本特徵。
中國原創,且是全球唯一一套最系統、最齊全、最科學、最精美的中國恐龍復原圖鑑。
本書以全新的表現形態為古生物的研究工作、教學工作、展示工作提供科學、有效、實用的幫助。
古生物研究者與愛好者可以共享的一套古生物叢書。
精準、科學、藝術的將曾經的地球霸主進行完美復原,讓它們重新站立在大眾面前,讓我們可以直觀地了解它們,確切的認識它們。

作者簡介

趙闖:國際著名古生物復原畫家。啄木鳥科學小組美術總監。
7歲開始畫恐龍,21歲時作品就登上了英國《自然》雜誌封面。長期為世界頂級科學期刊和研究機構提供科學美術作品。
20年來連續不斷的創作與耕耘也使趙闖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與技巧,並嘗試通過對色彩的運用、構圖的強調等去表達情感、凸顯氣氛,以藝術家的創造去表現人們用肉眼及攝影技術無法捕捉的自然萬物的神態,在恐龍愛好者及發燒友中享有強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楊楊:知名科普作家,啄木鳥科學小組創作總監。畢業於廈門大學,出版了多部長篇文學作品及科普圖書。

媒體推薦

湘版圖書《古生物圖鑑》首發,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古生物工具書
———— 湖南衛視新聞聯播
《古生物圖鑑》發布 展現319種古生物形象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古生物圖鑑》18日在京發布,319種古生物化石的生命形象通過科學繪畫的形式得以展現。
該書收入的科學繪畫作品涵蓋恐龍、古鳥、翼龍、史前水棲爬行動物化石的生命形象及骨骼結構重建圖,其中部分作品曾作為論文配圖在《自然》《科學》等專業期刊發表。
————新華網
此次公開發布的319種著名古生物化石生命形象科學繪畫,是啄木鳥科學小組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聯合推動的大型研究項目“達爾文計畫——生命美術工程”課題的部分研究成果。“達爾文計畫——生命美術工程”是世界上首次針對地球已消失生命系統的一次大規模科學藝術實踐。由科學藝術家趙闖與科學童話作家楊楊共同發起,聯合全球多位著名科學家參與的古生物化石生物形象復原行動。
————化石網
近年來,隨著大量珍貴的恐龍及其他古生物化石在中國的發現,中國在古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學成果,這些成果正在改變全球古生物研究的傳統觀念。正是因為中國在古生物基礎科學上的成果支持,使得與其相關的科學藝術等領域的研究也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搜狐讀書

圖書目錄

鳥臀目Ornithischia
孔子天宇龍
多齒何信祿龍
裝甲亞目
劍龍下目
奧氏大地龍
太白華陽龍
四川巨棘龍
拉烏拉芒康
平坦烏爾禾龍
鄂爾多斯烏爾禾龍
關氏嘉陵龍
多棘沱江龍
江北重慶龍
濟川營山龍
準噶爾將軍龍
甲龍下目
明星天池龍
麗水浙江龍
洛陽中原龍
楊氏天鎮龍
谷氏繪龍
奇異遼寧龍
新烏臀類
烏腳下目
勞氏靈龍
上園熱河龍
五彩灣工部龍
鴻鶴鹽都龍
半月金塔龍
巨齒蘭州龍
楊氏錦州龍
戈壁原巴克龍
吉爾莫雙廟龍
黑龍江滿洲龍
巨型山東龍
鄂倫春黑龍江龍
嘉蔭卡龍
棘鼻青島龍
姜氏巴克龍
中國譚氏龍
頭飾龍類
角龍下目
當氏隱龍
侯氏紅山龍
中國鸚鵡嘴龍
燕子溝遼寧角龍
大島氏古角龍
皺褶黎明角
意外諸城角龍
諸城中國角龍
腫頭龍下目
岩寺皖南龍
紅土崖微腫頭龍
索引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恐龍
什麼是恐龍
我們常常提及的恐龍(Dinosaur),在生物系統分類上稱作恐龍總目(Dinosauria)。恐龍總目是一群古老的四足爬行類動物,它們曾在陸地上生存了將近1.65億年,是當時陸地上的統治者。
目前發現的生存年代最早的恐龍誕生於距今約2.3億年前的中三疊世,到距今約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發生時,非鳥型的恐龍類就從地球上消失殆盡了。
然而,依據現在的主流觀點,一部分獸腳亞目(Theropoda)的恐龍,卻演化成了現代的鳥類,至今還生活在人類身邊。因此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
恐龍在動物分類學中被歸於蜥形綱(Sauropsida)下雙孔亞綱(Diapsida)的初龍類(Archosauria),與鱷類、翼龍類(Pterosauria)有親緣關係,都是初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興起於二疊紀末期,在三疊紀成為占據統治地位的陸棲脊椎動物群。
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期的、形態各異的爬行動物,還有翼龍目、魚龍目(Ichthyosauria)、蛇頸龍目(Plesiosauria)、滄龍科(Mosasauridae)等,很多人會將它們誤以為是恐龍。其中,翼龍目的關係和恐龍更近一些,都是主龍類的演化支,但它們在三疊紀時,也開始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演化。而魚龍目、蛇頸龍目、滄龍科等,它們並不屬於初龍類,它們是另外一些完全不同的、生活在水中的水棲爬行動物。
恐龍是中生代的優勢物種,它們遍布世界的各大洲,包括如今終年被冰雪覆蓋的南極洲。到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恐龍化石已經超過1000個種,無論是從它們的體型特徵還是主宰地球的時間來看,它們都是最成功的陸生動物。
日益增多的恐龍化石發現,向我們展示了精彩紛呈的恐龍的多樣性。儘管如此,在恐龍身上我們還是能夠看出一些共同的特徵。比如恐龍的頭骨(Cranium)與鱷類一樣呈雙孔型;四肢垂直於體側;股骨(Femur)的股骨頭與骨幹成直角;髖臼(Acetabulum)穿透成孔;肱骨(Humerus)有低矮的三角嵴(Deltopectoralcrest,讓胸鎖三角肌肉附著的部分),腸骨(Ilium)後部有個突出區塊;脛骨(Tibia)末端邊緣寬廣,有個往後的凸緣;距骨(Astragalus)有個明顯上突,與脛骨契合等。這些特徵都是恐龍的重要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