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浰國

和平(和平縣)曾是古浰國

世事滄茫、歷史淵長,也許有人不知,九連山脈的東江流域,曾經是古浰國。

華夏遠古時期,東江流域屬楚國疆圖,東周顯王35年(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第六世孫無疆統治時,越國被國所滅,越國的王孫貴族紛紛南逃,在楚國統治力量較為薄弱的廣東、廣西北部與江西、湖南交界的南嶺山脈這片地方,聚族而居,這裡氣候濕熱、河流縱橫、土地肥沃、林莽茂密,十分適合農耕種植和木舟河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浰國
  • 出土地點:和平縣
  • 所屬年代:公元前35年
  • 所屬國家:楚國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他們建立了很多部落,有的或稱小國,意圖日後復辟,時稱“百越”。
東江上游有一條較大的支流,南越貴族在此地見水流湍急、清澈見底,取《司馬相如·子虛賦》倏眒倩浰之意,稱這條江河為浰江,寄寓江流澄澈 ,社稷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立此福地為“浰國”。
縱觀浰國興衰,和平大地仍遺有諸多浰國留痕,
浰人在長期與其周圍特別是同漢族的不斷交往中,不僅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相互交流,而且在血統上彼此融合。浰人不斷同其他民族相互融合,百越貴族逐漸消隱。
浰國越人與當地土著人相安共處,漸漸同化,善獰獵,識烏音,敢於進入熱帶雨林,將采覓流淌毒汁的奇花異果吮入口中,蟲蟻走獸等腥味之物,視為口中食物。
浰人聚居於浰江沿岸,這裡水網縱橫,他們識水性,日常漁樵耕織生活要和水打交道,是水上生活的好手。有很多神奇的風俗特徵,如竹木扎棑,雕鑿獨木舟,特別是毛竹扎排,輕巧耐泡,更勝一籌。
浰國人漁獵捕撈,喜食中原人不敢吃的河蚌、蜆貝、蝌蚪、青蛙等食物,蛇被稱為長蟲,他們常常捕捉,生吮其血,啖食其肉,故浰人被稱為南蠻
為適應濕熱的氣候和多水的環境,浰人喜歡把頭髮剪短,;也喜歡在身上和臉上刺上各種花紋圖樣。這也算是裝飾、防身的需要,也是一種信仰的表達。在早年群婚情況下,有了這種紋身,成為印記,還能有效地防止亂 倫。
浰人很喜歡將房子搭成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養牲畜,放家雜,既可以起到避潮濕,防止毒蛇、野獸對人的侵襲作用,這種風俗至今仍布在沿用。

其他信息

自商周時期以來,中原人崇拜龍為圖騰,而浰人崇牛為神靈,牛力大無比、兇猛威武,浰人在各地祀有“牛神社”,祈牛神保佑五穀豐登,兼保一方平安,此俗至今仍盛行,各村頭地尾,均有牛神社,牛角號是發號施令的工具,又是浰人打獵的信號,牛在浰國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浰人使用的陶器,表面大多數壓印有幾何印紋,從林寨大嶺頭挖掘的文物,浰國時期陶器的工藝十精湛。
九宮廟本是春秋戰國時期陰陽弟子鄒衍奉祀鄒氏家廟,鄒氏貴族流入浰國,重樹九宮芳華,浰人大都信奉王朝興替和人世的吉凶災祥陰陽的五行學說, 九宮廟至今在各地仍有殘存。
浰國的越人,視先祖骨骸為金,人死十數年後,要開棺取骨,然後將全副骨骼一一置入陶瓮中,即所謂的“洗骨葬”,或稱“二次葬”,這樣葬法,便於今後一旦遷陡,可將先祖骨骸帶走,此俗至今沿用。
秦國並呑齊、楚、燕、趙等國後,即著手派遣部隊平定百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後,即派尉屠睢率五十大軍分兵五路南征百越,秦軍進入嶺南一帶,遭到越人頑強抵,屠睢戰死疆場,後續部隊在任囂和趙佗率領下,採取移穩紮穩打與和揖越人戰術,不斷擴大戰果,趙佗所部曾在浰國與土民對壘。趙佗旗下林隘將軍,奉命揮師岑崗,紮營駐守將軍山,最後殲滅浰國殘兵,地方太平。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4年),林隘將軍奉趙佗之命,移師浰江河畔的林寨屙屎坳,鎮守關口,扼一方平安。秦始皇終於平定了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任命任囂為南海郡尉,趙佗為龍川縣令,廣東納為秦朝一統天下的版圖。
西漢公元前206年,名將灌嬰追隨劉邦,以驍勇著稱,中興漢室,官至太尉、丞相,其間為鞏固南方疆域,在南昌築城,作為豫章郡治的所在,同期創始贛縣,至此,浰國已經徹底消失。
明正德年間,都御史王陽明在浰國舊地剿殺浰頭池大鬢農民起義軍,見此地山勢險峻,百龍蜂擁,是成就王侯之地,他差人將山脈砍斷,開溝挖槽,砌以石條,腰斫龍脈,以絕撼動朝庭之後患。(文/陳仰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