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優勢
古呂鎮交通便利,水電充裕,基礎設施完備。
106國道、駐新路、新阜路縱橫全境,西接
京廣鐵路,東連
京九鐵路,北臨漯阜鐵路,洪汝河繞城而過。通訊便捷,擁有萬門程控電話網,實現了縣鄉村三級與國內、國際數字直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完成了城鄉電網改造和“村村通”工程,實現了通電、通路、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初步形成了連線城鄉、輻射全國的市場網路和大流通格局。
古呂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旅遊資源豐富。曾是虞、夏時期,
炎帝裔孫伯夷的封地。現境內仍保留春秋
戰國故城遺址,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孔子曾在這裡講學,其弟子問津於此。現黌學記憶體放的重達200公斤的孔子大銅像為全國目前僅存的兩座孔子青銅像之一。綠化工程成效明顯,占地2.7萬平方米的大三角綠地廣場已竣工,東湖農業觀光旅遊區開發建設前期規劃論證工作已經完成,一個現代化的城鎮初具雛形。
行政區劃
經濟狀況
1、98年社會總產值達到8200萬元,農業總產值700萬元,企業總產值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60元,在全區鄉鎮綜合實力排序中,一直名列全區前20強。
2、古呂鎮政府立足本地優勢,抓住東西合作機遇,積極築巢引鳳,拓寬合作渠道,取得了顯著成果:
(1)威斯康電氣有限公司,投資280萬元,年產值870萬元,利稅95萬元,固定資產150萬元。
(2)回民路綜合市場開發,總投資2100萬元,年利潤150萬元 。
(3)新聲紙品有限公司,總投資250萬元,年產值650萬元,利稅71萬元。
(4)泉鑫建築陶瓷有限公司,投資220萬元,年產值600萬元,利稅68萬元。
特色產業
為激發農民栽培食用菌的積極性,該鎮通過政策引導、示範帶動、強化服務等措施,大力發展食用菌生產。該鎮把有一定食用菌生產基礎、民眾熱情高的西郊村作為生產示範基地,集中發展,輻射帶動,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為菌農提供技術、信息等服務。 為鼓勵民眾發展食用菌生產,該鎮對從事食用菌生產加工的企業、栽培大戶給予稅收、土地等方面優惠。該鎮還對全鎮30多名有食用菌栽培意向的農戶進行集中免費培訓,通過培訓,使他們掌握技術,帶領其他民眾發展食用菌生產。
該鎮已建食用菌大棚22個,占地20多畝,栽培食用菌22萬袋,年產平菇18萬公斤。
新農村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中,新蔡縣古呂鎮採取有效措施幫助農民致富,加快了全鎮新農村建設步伐。 一是科普建設惠民。該鎮通過開展科普示範村活動,引導農民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發放各種科普小冊子,利用電教等手段,對農民進行農技培訓,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意識,已有60%以上的農民從學科技、用科技中得到實惠。二是文明生態利民。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古呂鎮立足各街村的現有實際,從農民生產、生活急需解決而又具備解決條件的道路硬化、庭院淨化、街道亮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等“五化”入手,大力傳送了城郊的生態環境,要求城郊居民的家畜家禽一律實行圈養,並對有條件的養殖場進行沼氣建設,逐步向豬(雞、牛、鴨)——沼——魚(蔬)等路子邁進。三是農業結構調整富民。對全鎮現有農田實行最佳化管理,不斷調整種植結構,走規模養殖、種植的路子,建立了麥——瓜——菜基地、花卉基地、蘑菇養殖基地等,對一些埂、灘地進行窪改工程,充分利用土地價值,幫農民致富。已建養羊場2個,花卉場1個,蘑菇大棚13個,養豬場4個,養牛場2個,養雞場13個。年效益可達近千萬元。
林業生產
新蔡縣古呂鎮高度重視林業生產,及時安排布置林業生產工作。
一是明確責任。該鎮對轄區林網實行分片分段管理,明確責任,鎮包村班子成員包片,村支書、主任為本村林業生產的第一責任人,村幹部分段負責。
二是強化措施。該鎮積極組織林業人員和村幹部深入到各路段、河道、溝港等進行排查,對缺苗的及時補栽,對樹苗及種植不
合格的及時糾正,澆水、培土,保證
樹苗成活。積極推進林業產權改革,保證每棵樹都有人管護。
三是狠抓落實。該鎮積極組織鎮班子成員深入到各路段、溝港進行檢查,督促林業產權改革進度,儘快辦理林業產權證,讓民眾放心,讓民眾上心,保證所栽7萬多株棵苗全部成活成材。
社會事業發展
古呂鎮黨委、政府堅持大力宏揚“團結奮進、開拓創新、 務實苦幹、增輝新蔡”的新蔡
精神,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堅持“三個文明”一起抓的指導思想,各項工作均呈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農業基礎地位穩固加強,鄉鎮企業和
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小城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社會秩序持續穩定,鎮域經濟快速發展,綜合
實力不斷增強,教育、文化、科技、計畫生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各項工作均走在了全縣前列。全鎮基本形成了以商貿、飲食、運輸、
紡織、建築、建材和
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為支柱產業的經濟發展體系。狠抓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民兵參與維護社會治安”活動、“讀書興農、爭星奪杯”活動、“創文明縣城、建美好家園”活動,創出了
特色,走出了鎮域經濟發展和城區綜治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路子。一個
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文明祥和的新城鎮呈現在人們面前。
陣地建設
新蔡縣古呂鎮努力強化陣地建設,狠抓活動
載體,使“讀書興農”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在“讀書興農”活動中,該鎮已建立1個鎮中心圖書室、11個街村
圖書室、89個居(村)民組輔導點,藏書5萬餘冊,每天讀書人數達600人次。建立市民文明學校5所、
文化大院2個。在抓好讀書陣地建設的同時,該鎮還抓好“興農”示範村建設、先進事跡巡迴
報告團建設、“興農”知識競賽活動和文化社區建設。同時,把“讀書興農”活動與創建文明縣城結合起來,與發展“兩民”經濟結合起來,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結合起來,與“雙強”工程結合起來,與“講文明、除陋習、從我做起”活動結合起來,使活動開展得既生動活潑又扎紮實實。 該鎮新建溫棚蔬菜、食用菌栽培等“興農”示範基地17個;新上畜禽
飼養、水產養殖、農產品加工等“興農”示範項目126個;新增個體工商戶430戶、民營企業98家;湧現出九星級文明戶1200戶。2008年上半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7076萬元,同比增長1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1876元,同比增長5.8%;城區治安和刑事發案率分別下降56.5%、61.2%。
計生工作
為更好地滿足城鄉廣大育齡民眾避孕、
節育、生殖保健的需要,使其方便、快捷地獲得
避孕藥具,預防意外
懷孕,遠離性病、愛滋病,新蔡縣古呂鎮計生服務中心積極建立免費發放避孕藥具綠色通道,暢通了上門送、定點發、自己領的敞開式發放渠道。 該鎮計生服務中心積極推廣“一卡通”,在人口居住密集的蔡州商城北門、駐新路中段、人民路中段和社區辦事處設立了免費發放點,每位育齡民眾均可持卡在轄區內任何一個發放點免費領取適合自己的避孕藥具。該鎮振興街居民趙麗說:“鎮計生服務中心推行的‘一卡通’活動,極大地方便了育齡民眾。”
歷史沿革
古呂鎮古為呂國都城,故名。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蔡平侯遷都於此,始稱新蔡。秦為新蔡縣治,後曾為新蔡郡、
蔡州、廣寧郡、舒州、汝北縣、廣寧縣治所。隋大業初復為新蔡縣治。1928年設城關中區,1932年為城關一區,1936年復城關中區。1941年名城廂鎮,1948年稱城關區,1949年復城關一區。1955年改為縣直鎮,1958年建超美公社,1960年改城關公社。1983年改城關鎮,1987年更名古呂鎮。產小麥、玉米等。有豬鬃加工、色織、農機修理、食品、磚瓦、釀造、榨油等廠。106國道、明臨、駐新公路在此交會。古蹟有古
呂城、
春秋蔡國故城遺址、大呂書院等。
旅遊文化
大呂書院位於古呂鎮老城東北隅,現為今是
中學所在地。這裡
元代以前為甘泉寺,因後院有眼湧泉,其水清洌甘甜,時人建廟祭之。明代嘉靖年間,王??築台鑿洞,栽花植松,在此邀友人以詩自娛。其子王惟善又壘石為山,增建亭榭,命名曰“望岳園”,為當時新蔡縣城的一處勝景。後有不少文人騷客在此聚會,詠詩作賦,俱載邑乘。明末,望岳園毀於戰火。 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
知縣呂民服捐俸銀二十五兩,將“望岳園”舊址購為官宅,並在此建成一座雄偉壯麗的“大呂書院”。書院共建房9座27間:最前為大門三間,中為過道,兩邊是耳房。進了大門,甬道兩側各有兩座齋房,東曰:“居仁”、“成德”;西曰“由義”、“達材”。對著甬道西南的三間是“講堂”,為歇山式建築,木雕花
門窗,堂內寬敞明亮。講堂後,東三間“典禮堂”,西三間“後書室”。最後三間“時雨堂”,裡面供奉著呂侯伯夷等名人塑像。
大呂書院建成後,即成為新蔡縣文化教育的重要
場所。呂民服等歷代官員和文化名人李葆醇在此講學。後來的“今是學校”是任芝銘先生於1928年創辦的。它的前身系“平民學校”。後改名為“今是中學”,為辦好這所學校,任芝銘獻出部分產業,募集了一些捐款,逐步由國中辦到高中,在校學生達兩千餘人,是當時新蔡規模最大的學校。今是學校招收了豫、皖兩省十一個縣的一些青年入學接受教育。為這些地方培養了文化人,也為延安抗大輸送了一批
革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