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村

古厝村

古厝村隸屬福建省泉州晉江市永和鎮一個行政村,位於晉江市中南部永和鎮區。石獅至東石、大盈至深滬、社店至馬坪三條公路交匯處東北側,東連永和街、莊宅、鮑厝、前侖,西接岐山、安內、晉江經濟開發區,南臨馬坪、西店,北近坑邊、內厝,橫山南麓東南側。政府駐地古厝村東鄉。古厝村坐落於橫山南麓,永和鎮區內,總面積3.0平方公里,其中耕種、荒山、山林、池塘及其他面積占二平方公里,居民住宅占一平方公里。村民皆為陳氏世系,截止2008年,總人口約5000多人,其中僑居海外人口3000人左右,常住人口2000多人,下設四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厝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永和鎮
  • 政府駐地:永和鎮錦石街27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235
  • 面積:3.0平方公里
  • 人口:5000人
  • 方言:閩南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氣候
  • 機場: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 火車站:晉江站
  • 車牌代碼:閩C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村容村貌,氣候與物產經濟,交通運輸,紀念地遺址,基礎設施,地圖信息,

地名含義

開基始祖陳參伍,以姓為名,故稱曰“陳邑”。元末明初戰亂,陳參伍後嗣不昌,養外孫許源浚為內孫(即外甥承母舅),改為許厝(亦稱許舍),至民國三十四年(即1935年),僑居南洋日增,音信時通鼎盛,“許厝”晉江多而復疊,改為“古厝”,便於通信。別稱橫麓奏星堂陳邑,簡稱陳邑。

歷史沿革

古厝,原稱:“橫麓陳邑”,宋元時,屬安仁鄉和里管轄,有明之初,村民以姓氏為村名,改稱:“許厝”;明清屬十二都;民國時,改為“古厝”,屬晉江縣康樂鎮古宅保;解放初期,先後分別歸晉江縣第七區、第十一區、許幕區管轄;1956年屬棲梧區古宅鄉;1958年屬羅山鄉(公社)莊宅村(大隊);1961年屬永和鄉(公社)古厝村(大隊);1984年定為晉江市永和鎮古厝村。

村容村貌

“開放、改革”曙光普照古厝大地,經濟騰飛突起,工貿廠房及村民住宅改建、重建,高樓大廈林立,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配套建設有:村中道路百分百實現水泥路面化,全長累計七公里,村民走路足不染土;全村統一建立七座水沖公廁,消滅舊式露天茅坑;排污水溝實現加蓋密封,公廁、私廁污水都流入陰道溝;全村建立四大入村彩門,三大露天戲台,二水泥大燈光球場,一大健身器材場和老人三球場(即:門球場、氣派球場、擲地球場)。2002年,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授予“寬裕型文明村”獎稱。社區在2006年度被晉江市列為示範單位,在各級黨、政支持下進行“改舊建新”工程建設,首期已完成公寓84套,疊加住宅20套,雙拼別墅6套,可容納110戶入住。全社區積極開展清潔家園活動,鋪建水泥硬化道路2.1萬平方,環社區綠化1.1萬平方米,配備保潔人員4名,人力垃圾車二部,機械垃圾車一部,天天清掃路面,公共場所的垃圾運出社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古厝村古厝村

氣候與物產經濟

氣候:年平均氣溫25攝氏度左右,雨量:年降雨量1000毫米,春夏偏多,秋冬偏少。屬亞熱帶氣候。物產:地瓜、小麥、大麥、水稻、甘蔗、花生、大豆、豌豆、龍眼等。主要經濟來源:僑、工、商、貿、農業及第三產業。全村有銅業製品、造紙廠、機磚廠、皮件廠、製衣廠、印花廠、紡織製品廠、塑膠回收再生加工廠、鋁業門窗製造廠、貿易商行、布行、製衣輔料、五交、機車、家用電器、日用品、煙、糖、酒批零商店及飲食業等中、小企業(店)近百家。百分九十以上勞動力,從事工、商、貿及第三產業經營活動,人均年收入5700元,年工農業產值超十億元。

交通運輸

古厝村交通非常便利,是石東、大深、社馬三條公路交匯處,村中有四條貫穿東西兩側的環村路,全長累計七公里,是可直接通往三條公路的主幹路。

紀念地遺址

印石:俗稱:前石,位於村東南側,形似圓印的天然花崗岩石,高二米左右,直徑二米多,朝東南方向,刻有“奉旨邊界”四大字,朝東北方向留有仙人一腳跡,據傳:“宋代楊文廣奉旨平閩至此刻字留念”。腳跡是其祖母佘太君隨軍入閩留證。
四大石雕:位於村東北側,虎石腳埔,亦稱牆仔埔(原村邊陲地帶)有:石雕龍身;石雕虎頭;石雕將軍肖像;石雕女人肖像,是先祖祈求李老道君神賜,用於祛邪驅妖,祈求平安鎮境風水石雕群。

基礎設施

2001年建設社區服務中心二層樓,面積1000多平方米;2007年建設老年活動中心三層樓,年紀670平方。村中設有:永和鎮殘疾康復中心、群英學校、村老協會老人活動中心、村民健身體育場、水泥燈光球場、衛生所。
入駐企業:晉江市食品公司食肉加工廠、泉州騰龍煤炭有限公司、晉江市盛欣化纖有限公司、百貨超市店。

地圖信息

地址:泉州市晉江市英中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