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沿革,行政區劃,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特色產業,茶葉種植,晚熟葡萄,烏龍茶種植,農業發展,民俗風情,柳溪村,林場,杜坑村,發展前景,產業結構,多樣化發展,
概況
福安市轄鄉。位於市境東南部。地處北緯26°52′30′-27°15′、東經119°45′~119°52′之間,面積77.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522人(2010年六普)。轄1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松羅村,距市區33千米。
沿革
1958年設松羅公社,1984年改鄉。1990年末,面積77.4平方千米,人口15901人,其中農業人口15539人,轄19個行政村,89個自然村,鄉政府駐松羅村。1996年,面積77.4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松羅、洋西、牛落洋、上後洋、姚澳、外嶺頭、滿洋、柳溪、小茶洋、古厝、王棣、王家、大坪里、赤溪、杜坑、山界、南溪、金山、後溪19個行政村。2000年常住人口14458人(五普)。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981206:~201 210松羅村 ~202 210洋西村 ~203 220牛落洋村 ~204 220上後洋村 ~205 220姚澳村 ~206 220外嶺頭村 ~207 220滿洋村 ~208 220柳溪村 ~209 220小茶洋村 ~210 220古厝村 ~211 220王棣村 ~212 220王家村 ~213 220大坪里村 ~214 220赤溪村 ~215 220杜坑村 ~216 220後溪村 ~217 220山界村 ~218 220南溪村 ~219 220金山村
行政區劃
1958年設松羅公社,1984年改鄉。1990年面積77.4平方千米,人口15901人,其中農業人口15539人,轄19個村委會,89個自然村,鄉政府駐松羅村。1997年,面積77.4平方千米,人口1.7萬。
轄松羅村、洋西村、牛落洋村、上後洋村、姚澳村、嶺頭村、滿洋村、柳溪村、小茶洋村、古厝村、王棣村、王家村、大坪里村、赤溪村、杜坑村、
山界村、南溪村、金山村、後溪村19個村委會。
基礎設施
重視重點項目建設,2008年,完成鄉科技培訓大樓,極大改善了辦公環境和政府形象;松羅車站建成投入使用,大大方便民眾出行。尤沃洋土地連片開發整理工作有序推進,建設完成中心大鎮區垃圾收集點50個、垃圾中轉站3個、垃圾燜燒爐1個;
中心大鎮區自來水工程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初步確定了水源選址和設計方案。大力支持農戶沼氣工程,全鄉戶用沼氣總數已超400口。王加東洋埕、柳溪柳厝地質災害點實現全面搬遷,共入住53戶256人,分散重建倒房與損房戶9戶,福鼎洋、滿洋病險水庫加固項目已全面完成;烈士陵園修繕工程竣工。
社會事業
2008年教育事業喜訊頻傳,松羅中學再創輝煌:上二級達標中學的學生115名,上線率高達51%,正取考入福安一中的學生共22名,綜合排名居全市同類學校前列。
學校硬體設施日趨完善,教育督導評估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效進行,“愛我松羅一清潔家園”活動全面展開,衛生事業深入開展,鄉村衛生網路不斷加強;
老年工作蓬勃開展,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面建設,完成全省應急視頻電視電話會議系統的安裝調試和簡訊平台完成建設;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全面推行,完成松羅鄉政府入口網站建設。
經濟發展
工業有以木材工藝加工為支柱,茶葉加工、建築建材、水力發電為重點的地方工業體系,主要分布在鄉政府所在地的松興街和附近的尤沃村等,農業以糧食、茶、綠竹、畜牧、蔬菜、食用菌、水果等八大主導產業,幾種農副產品居全市前列。松羅是福安市的第二大茶葉主產鄉,
“明前毛峰綠茶”揚名省外,烏龍茶種植面積居全市首位。種植反季節蔬菜、晚熟葡萄等優質菜果,素有“高寒地區優質菜果之鄉”的美稱,
水能資源優越,已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2200千瓦。松羅晚熟葡萄近年來已經成為松羅的名片,聞名福建省。境內礦產量豐質好,有葉臘石錳礦、銀礦等。
特色產業
茶葉種植
松羅鄉位於福安市東南部高山,驅車沿崎嶇山路盤旋而上,需繞百多個彎。福安市和鄰近縣修成高速公路後,使這個原本就偏遠的山區小鄉越發冷清。然而,既無交通便利又無資源優勢的松羅,近年卻成了本地人和外鄉人眼中的“綠色寶地”,外出打工的回來了,客商也紛至沓來,是什麼讓松羅產生了如此神奇的變化。
“母本園”育出“致富苗”
茶葉種植加工是松羅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全鄉茶園種植的都是福雲6號、福安大白茶等老品種綠茶,由於品種單一、茶價低廉,效益不高,許多農民放棄了茶園,紛紛外出打工。
2001年,在安溪打工近10年的王加村農民范祖芳帶回一些鐵觀音烏龍茶茶苗,分給親戚本家試種,2004年採下茶青製成烏龍茶,其味堪與安溪烏龍茶媲美。鄉政府得知這個情況,立即組織5名農民技術員赴安溪參觀學習,他們發現松羅的氣候條件適合大面積種植高優品種烏龍茶。
2005年4月,在鄉政府的扶持下,種植戶沈鈴春與叔伯家人共同出資合股租了52.5畝茶園,建起了茶樹“母本園”,鄉政府幫助從省茶科所調回“三金(金觀音、金牡丹、金玫瑰)、三黃(黃觀音、黃牡丹、黃玫瑰)、三紫(紫觀音、紫牡丹、紫玫瑰)”等十幾個高優烏龍茶品種。
有豐富種植制茶技術的范祖芳與沈鈴春一起合作,育出了135萬株烏龍茶茶苗。他們以每株比市場價低5角的超低價格賣給鄉里的茶農,讓每家每戶都種得起。鄉政府還拿出獎金鼓勵推廣種植烏龍茶,截至2006年,全鄉烏龍茶麵積超過1500畝,2008年春1000畝茶園采青,每斤價格比綠茶高出十幾倍,產值達1500萬元。
茶農嘗到了甜頭,茶樹“母本園”茶苗供不應求,還吸引了安溪、浙江等外地茶農前來求購。同樣,果樹“母本園”育出的苗木也被當地果農一搶而空。果樹“母本園”里育有台灣青華梨、蟠桃、美國紅堤等名優品種果苗。去年,2萬株青華梨苗木被各村果農悉數種到山上。果農說:“青華梨苗市場上賣一株70多元,我們怎么種得起。‘母本園’每株才賣1元,鄉政府還有補貼,太合算了。”僅果苗供應為農民節約購苗成本150多萬元,還不包括差旅費、誤工費等等,關鍵是“母本園”育出的苗木種純成活率高、數量有保證,生產有門路農民高興。2008年,全鄉果林達10000畝,效益非常好。
2008年初,鄉政府還引進了台灣蘆蒿、人參菜等5個高優蔬菜品種,建起了蔬菜“母本園”,發展反季節蔬菜3000多畝。“母本園”正成為松羅農業經濟發展強大的推動力,引發了農民空前高漲的種植熱。
晚熟葡萄
近年來松羅葡萄已經成為松羅的名片,聞名福建省。松羅晚熟葡萄系巨峰品種的葡萄,松羅鄉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有葡萄。因為松羅獨特的氣候造成松羅葡萄的晚熟,加上近年來家家戶戶基本採用大棚種植,使得松羅葡萄格外的甜,市場行情日漸高漲。吸引了浙江等外地商人前來採購。松羅葡萄已成為松羅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
烏龍茶種植
引一家企業激活一方產業
自家門前可“淘金”。客商來了,外出打工的也回來了,山區農民看到了“綠色希望”。“深山出好茶”,受高山雲霧的影響,松羅烏龍茶不帶暑氣,少了澀味,且茶片厚耐泡,得到各地茶商的青睞。
鄉黨委、政府看準時機招商,把台商陳老闆從外地引到了這裡:第一期投資40萬美元,在松羅大面積培育、種植、收購和製作綠茶及烏龍茶,2008年製作的第一批高品質春茶將遠銷歐盟。陳老闆對松羅情有獨鐘,他說,從1999年到松羅採購茶籽開始,他一直看好這個地方。陳老闆的到來,對當地茶葉生產起到了龍頭帶動作用。過去當地茶葉需要外運,有時茶青價格低廉到不能抵換採茶工錢,茶農種茶管茶的積極性受到影響。這家企業就需要10000畝茶園作為生產原料基地,良好的市場和高品質與高效益進一步激發了茶農改良品種、提高茶葉單產和品質的熱情。鄉政府也不失時機請來有關專家給茶農上課,一些青年被分批送到茶廠學習加工製作技術。王加村20多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來到陳老闆的廠里打工,同時每天有100多名當地勞動力為這家企業進行茶園管理和採茶,收入最高的一天達到150元。學到制茶技術的部分茶農,還自籌資金辦起了加工廠。
松羅山區綠色經濟發揮著少有的魅力,如今衝著當地“萬頭禽畜基地”、“萬畝林業基地”、“百萬平方尺食用菌基地”,許多省內外投資商正紛至沓來。
農業發展
在連續多年飽受農產品賣難的困擾之後,福安松羅鄉利用高山
氣候,大膽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收到良好的經濟
效益。氣候資源成為松羅農民脫貧致富的寶貴
財富。 1999年初,王加村農民范逢福,利用高山氣候溫和、空氣清新、水質良好、無污染等優勢,在尤沃村大膽創辦生態珍禽園,首次投資0.6萬元,從廣東、
上海等地引進山雞苗600隻,經過半年多的飼養獲得成功,2008年3月份山雞產蛋3萬多個。范逢福運用科學
溫室孵化技術,孵化雞苗2.3萬隻,以每隻6元的優惠價出售給本鄉洋西、松羅、嶺頭、尤沃、後洋等村的
農民,除此之外,雞苗還遠銷賽岐、甘棠及鄰縣周寧、壽寧等地,產品十分熱銷。按市場銷售價每隻山雞50元計算,預計今年產值可達100萬元以上。范逢福還計畫投入資金擴大生產,新建規範化珍禽養殖產房,引進孔雀、
黑鳳烏雞、貴妃雞、
綠殼蛋雞、鷓鴣雞等各10對進行試養,成功後向各村推廣。
范逢福的生態珍禽園是松羅鄉圍繞“特”字搞調整的成功範例。松羅鄉位於福(安)霞(浦)交界的南嶺山區,面對農產品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宗農產品銷售不暢、農民收入徘徊不前的局面,鄉政府意識到只有調整種植結構才是路,然而種植結構調整隻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的開始,調整應牢牢抓住
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做文章,多上“高優”品種,集中精力搞特色農業。高山氣候資源是個寶,如何利用,大有文章可做。他們確定了根據高寒山區的氣候特點,大念“山經”,搞山地綜合開發的思路。
立足典型小氣候
特徵,發展反季節種植和珍禽養殖。鄉里的反季節蔬菜已達2000畝,後洋村還建成了反季節蔬菜示範基地300多畝,年可種植三到四季,畝產值達 6000元以上,彌補了農業結構調整後糧食減收的損失。由於沒有污染,無公害,鄰縣的菜販都趕來收購,僅2008年上半年全村戶均收入就達1萬餘元。松羅鄉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全鄉形成了反季節
蔬菜、簍竹、茶葉、優特果園、
太子參、山羊養殖、蛋鴨肉鴨養殖、淡水養殖、生態珍禽養殖等十大基地,加快了松羅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
民俗風情
柳溪村
柳溪村系福安市松羅鄉管轄,位於福安市東南隅,在奇峰環抱山谷之中,距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市政府城關41公里。東南與霞浦縣鹽田鄉西勝村鄰接,西與王隸村銜接,北與鄉政府所在地松羅村毗鄰。
自古至今,柳溪村民風淳樸、有古遺風、文化底蘊深厚,舊稱福安縣二十七都柳溪境。福安縣與霞浦縣驛道必經處,為交通要道。柳溪屬一姓柳氏村落,很少異姓。
柳氏始祖育六公原隋煬帝殿待御史,痛恨煬帝荒淫無道,憤而棄官,尋找避難之所,於隋末唐初由浙江省溫州府平陽入閩定居柳溪(原名翥坑),有1280多年歷史,其後人文尉起,至北宋時期堪稱鼎盛,有柳燮字太叔中進士,後官授雲南道御史,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聲名播赫,後死於任所,為一代廉史。帝念其剛直,有祖公權之風,授匾“正筆宗風”以彰其正,賜葬故里,其墳尚存(福安縣誌、福寧府志與柳溪族譜尚有記載),柳燮公曾親書“五禁”“五戒”以誡後之子孫。
柳溪村有古祠堂一座三進。據族譜記載為明代明經進士維城公所創,村口有石拱橋二座,守於村水口。1958年被洪水所毀。民國已丑年黃壽祺教授有詩讚雲“南天門外落雙虹”之句,詩碑存而橋已杳。
1934年(民國23年間)葉飛、曾志、任鐵峰等一批革命領導人曾久駐柳溪,並帶領一批進步青年投身於革命事業,成立福安縣蘇維埃政府崗面區與農民救濟會,組織紅色政權,攻打霞浦城關,在柳溪召開甘棠鎮誓師大會,柳溪村進步青年先後為革命事業捐軀者多達五十多位。解放後均被評為革命烈士,被評為老區基點、行政村。
林場
1960年村自創林場一所,為福安市村級集體第二大林場。改革開放後民眾自行種林、茶、果等多項經濟產業,以茶為主要產業。多年來,茶葉在高農殘的影響下,收入減少。為此,村級劃出470畝茶園,帶領民眾改造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同時引進生薑種植業,擴大種植面積,自辦加工廠,提取薑汁為藥用原料等。
杜坑村
杜坑村系福安市松羅鄉管轄,位於福安市東南隅,在奇峰環抱山谷之中,距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市政府城關43公里。
自古至今,杜坑村民風淳樸、有古遺風、文化底蘊深厚。福安市與溪尾鎮驛道必經處,為交通要道。杜坑屬一姓蔡氏村落,很少異姓。杜坑村主要農業是種植烏龍茶,毛竹。
在杜坑村人民多年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下,一條水泥路橫穿村子中部通往溪尾鎮,體現了松羅鄉到溪尾鎮的樞紐地位,該村擁有完善的醫療所,和主要道路的照明路燈。
是一座綠色的村莊,森林覆蓋率達95%,是一個具有豐富的生態旅遊、茶葉竹木、礦藏等資源的生態村。 種植晚熟葡萄等優質水果,素有“高寒地區優質水果之鄉”的美稱。山上有很多常見的中草藥,如老虎草、過路蜈蚣、 魚腥草等等。
發展前景
產業結構
福安市松羅鄉以科技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加快最佳化產業結構,發展農業特色經濟,在強鄉富民的大道上邁出可喜的一步。2007年該鄉茶業、葡萄、蔬菜三大農業產業產值突破億元大關,達1.0163億元。隆冬時節該鄉鄉長(主持鄉黨委工作)陳志強就如何發展農業特色經濟,接受我們採訪。陳志強說;“松羅要發展只能“走科技興農、創特色經濟”的興農之路,在原有茶業、葡萄、蔬菜三大農業產業的基礎上,加大科技創新,實現三個轉變,即茶葉向有機高香型轉變,晚熟葡萄向優質安全型轉變,反季節蔬菜向高產綠色型轉變,以此做大做強三大農業特色產業,帶動全鄉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多樣化發展
松羅鄉是福安市山區典型的農業貧困?>
鄉鎮。長期以來,單一種植單季水稻和少量茶葉的收入占農民全部收入的90%以上,形不成產業,更談不上增收。2005年鄉黨委、政府提出把茶葉發展作為“強鄉、壯村、富民‘十個萬’”工程之一 “建設萬畝茶葉基地”組織實施,並對現有0.8萬畝中老低產茶園,引導民眾改造2000多畝,種植安溪鐵觀音、金觀音等高價位的烏龍茶品牌系列,建立52.5畝茶樹“母本園”。鄉里通過扶持洋西村沈鈴春茶業產銷合作社種植金觀音茶10畝,作為茶農的示範園,逐步帶動茶葉向標準高香型轉變。到目前,全鄉已成立柳溪、金山、大坪里、王加、王隸等6個村茶業產銷合作社,全鄉有示範規模型茶葉專業大戶330多人,茶園總面積達1.25萬畝,其中無公害高標準茶園2000多畝,烏龍茶種植面積達2500畝,位居福安市第一,每畝收入在1萬元以上,實現茶業向標準高香型轉變,2007年年全鄉茶業產業產值達到4500萬元以上。
該鄉高海拔、低氣溫、大雲霧,葡萄成熟相對較晚,且所產葡萄果皮厚、肉質硬、含糖高,品質好,有著放置時間長、便於遠程運輸等特點,受到省內外客商青睞,且可錯開中國傳統葡萄和南方葡萄上市高峰期,價格相對其它鄉鎮較高。因此,引種、發展巨峰葡萄,增加農民收入成為該鄉特色經濟的一大亮點。
近年來,隨著巨峰葡萄面積的逐漸擴大,生產也形成一定的規模。陳志強說,為提高果農種植管理水平和葡萄保鮮等技術,提高產業化水平低,改變過去農民單戶生產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脆弱的狀況。2005年起,該鄉以“建設萬畝水果基地”為目標,以“組織農民、服務農民、傳遞信息、連線市場、提升產業”為宗旨,成立了“福安市葡萄協會松羅分會”。鼓勵果農使用、推廣葡萄專用套袋、套穗,提高葡萄品質,增加農民收入。2007年全鄉實現100%使用專用套袋並試推廣50畝的避雨棚栽培,每畝產值達1.2萬至1.4萬元,果農每畝可多收入5000多元。所產葡萄代表中國南方
葡萄基地進京參賽,榮獲“安全優質獎”, 今年葡萄產業產值達到3000萬元。 在談到反季節蔬菜生產時,陳志強說,近年來,松羅鄉反季節蔬菜從品種、技術服務人性化、深加工科學化等方面下工夫,實現高產優質綠色要求,成為經濟發展的又一亮點。在後洋等村形成基地,並逐漸向設施有機栽培轉變,大力發展蔬菜生產。2007年全鄉發展蔬菜種植7000多畝(包括反季節
蔬菜複種3000畝),並充分發揮蔬菜“母本園”作用,提高生產效益。2007年蔬菜產業產值達到2500萬元。此外,專業飼養生豬、土雞、老鴨、淡水養殖等也有不同程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