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早期佛教藝術是指前3世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至公元前後的佛教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印度早期佛教藝術
- 類型:宗教藝術
古印度早期佛教藝術是指前3世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至公元前後的佛教藝術。
在印度的佛教美術遺址中,阿旃陀石窟無疑有著世界聲譽。阿旃陀位於印度的乾高原馬哈拉施特拉邦重鎮“得乾之門”澳郎伽巴德西北約 106 公里處,臨近古代商旅和香客絡繹不絕的上路。在早朝王朝時代便有佛教僧人在雨季安居此地,並依山傍水...
古印度阿育王時代所立石柱,柱頂有獅子、象、牛、馬、寶輪等雕刻,莊嚴華美。當時還建有許多石塔,以藏佛舍利,外繞石欄,鐫刻浮雕圖案。在巴雅、貝德薩、巴爾胡特、桑奇等地,早期佛教的建築、雕刻達到很高的水平。犍陀羅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的興起,正值印度與波斯、希臘文化交流的孔雀王朝時代。為了弘揚佛法,阿育王詔令鑿窟建塔。桑奇大塔的塔門雕刻、優美的藥義女、野鹿苑的獅子柱頭、帕魯德圍欄浮雕;幾乎萃集了印度早期佛教雕刻的精華。波斯藝術的裝飾圖形、希臘...
犍陀羅藝術形成後﹐對南亞次大陸本土及周邊地區的佛教藝術發展均有重大影響。簡介 犍陀羅是古印度十六列國之一,本部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印度河與喀布爾河交匯處的白沙瓦谷地。印度河以東的塔克西拉曾作為犍陀羅的首府,可以說是犍陀羅藝術的...
《從緣起到廣布:古印度佛教藝術》是2010年9月1日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文。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印度佛教的起源 一、佛教形成的歷史環境 二、沙門思潮與佛教的產生 三、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學 四、歷史上的...
佛教繪畫:源於古印度而在中國發揚光大的佛教繪畫。最初隨佛教從印度傳入,後來逐漸發展而具有中國民族風格和特色。傳蔡 於明帝永平初遣使赴大月氏,至永平十一年(公元68,一說永平九年),偕沙門迦葉摩騰、竺法蘭東還洛陽,時以白馬馱經...
印度朝聖之旅·桑奇佛塔:探尋早期佛教藝術、印度古文明的一部立體史書,作者陳師蘭、林許,小說進度已完結。小說類型 雜文隨筆 內容簡介 1.看佛塔:桑奇為人類保存了最古老、最完整、最壯麗的佛塔,其中的大塔、二塔與三塔,年代久遠,各...
第一章 體驗藝術 觀看者·藝術·藝術家 第二章 磚·印·石 走進信史時代 第三章 石頭裡的故事 早期佛教藝術對大眾的吸引力 第四章 亞歷山大大帝之後 印度—希臘藝術與佛陀形象 第五章 向山中去 石窟寺院與石窟神廟 第六章 “注視...
第二章 中印佛教造像的巨觀考察 2.1 古印度佛教造像源流 2.2 中國佛教美術發展階段論 2.3 中國佛教造像的古印度淵源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貴霜佛像影響中國的案例分析 3.1 延光四年佛像的史學意義 3.2 單尊陶瓷佛像與早期金銅佛 3...
《中國佛教美術發展史》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大型佛教美術史著作。從追溯古印度佛教美術發展歷程開始,按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朝、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兩宋、元明清等六個條塊展開論述,以漢傳佛教美術為主體,注重“發展”兩字。《中國...
古印度佛教藝術遺址。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境內,背負文底耶山(溫迪亞山脈),面臨果瓦拉河(戈達瓦里河)。始鑿於公元前2世紀,直延續到7世紀中葉。現存30窟(包括一未完成窟)。從東到西長550米,全部開鑿在離地面10~30米不等的崖...
從古代印度藝術、建築的觀點來看,此地饒富意義保存不少塔寺的遺址與石刻。印度山崎佛塔是聯合國指定人類的重要文化遺產探尋早期佛教藝術、印度古文明的一部立體史書與印度阿姜塔、中國敦煌石窟、高棉吳哥窟、印尼婆羅浮屠等並列為世界上...
犍陀羅藝術 古印度是宗教盛行的地區,世人受婆羅門教影響,虔誠地對神靈頂禮膜拜。但是,早期佛教不奉祀神靈,也不塑造神像,只把釋迦牟尼奉為教主,因此不利於佛教在民間的流傳。公元1—2世紀,在犍陀羅地區開始出現了受希臘雕塑藝術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