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播音員要求
口播新聞是檢驗—個播音員政治水平、思想素質、個性特徵的最好時機。也是對播音員的重大考驗。因此,播音員在拿到稿件後,首先想到的是為什麼播,其次是怎樣播。這就需要劃分層次,概括主題,弄清背景,明確目的,分清主次,把握基調,做好充分的播前準備。在我台,一般情況下,新聞稿件是上午10點左右出稿,但要在上午就將口播新聞和新聞配音做好。由於時間緊、時效性強,所以播音員一拿到稿就得儘快熟練掌握稿件內容,抓住每條訊息的新鮮點,把握好基調,在這種情況下,稿件分析就要在短時間內完成,當然這需要—個熟能生巧、實踐經驗積累的過程。
剛從事電視播音的同志容易產生新聞就要嚴肅、高於觀眾或過分表現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的不正確心理。說實話,剛做電視播音員時,我也曾經歷過,這可能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原因吧。後來,通過觀看中央台及上級台播音節目、參加播音訓練班、閱讀有關專業書籍以及工作實踐,覺得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播講新聞時,要通過聲音、表情給觀眾以清晰的印象,鮮明的態度。在播講—件事時要用小實聲,唇舌靈活有力,吐字要“顆粒飽滿”,切不可捏嗓子播音。在播重大新聞、評論時,一般要以語氣重為主,速度不能過快,要確切、紮實,不用或少用輕讀、誇張等方法。
新聞節目中的播音員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代表一個
電視台。所以,在螢幕上的形象應是端莊、大方、自然、舒展的。形象性和直接性是電視的特點。電視播音員在播報新聞內容的同時,也將自己思想感情的色彩傳遞給了觀眾,觀眾都一覽無遺,如神態、化妝、衣著、手勢、身勢等。
傳播技巧
語言表達技巧
播新聞是播意思,不是簡單地播句子。播音的過程,是把稿件中的文字元號,用心過腦地轉化為頭腦中的各種概念,按照新聞事實的發生、發展過程,組成一個一個完整的意思,語意清楚準確地播讀給聽眾。這個過程是播音再創造的艱苦勞動的一部分。①電視口播新聞在語言表達上要做到如下幾點:
語言樸實,表達流暢。樸實即樸素、踏實。播送一篇新聞稿件,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這些最基本的新聞因素一定要“實實在在”地播出來,不能含糊。新聞播音的樸實對應聲音狀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要求:首先,聲音要大方,要用自如狀態下的實聲,不能“虛”、“輕”、“喊”;其次,氣息要下沉、通暢,發聲不宜靠後和偏低,也不能端起架子、高聲起調、故意渲染。這兩方面若沒處理好,都會影響語言的樸實,干擾信息的傳遞。
語言樸實,離不開語言表達的流暢。要做到流暢,首先要求播音員在備稿階段,儘量做到上口試播,掃除字詞障礙,力求順暢自如。為了做到語句的連貫和流暢,播音員應從稿件整體上把握新聞內容,不能僅看到一字一詞就開口。就整篇新聞稿而言,稿子不同部分的播報要求略有不同。導語播送時,要注意抓住稿件的新鮮點、興奮點,播出新意,先聲奪人。主體部分播送時,要注意新聞事實的內在邏輯脈絡,對上下文有一個全盤把握,做到瞻前顧後;同時,要注意到語意的連線、語氣的轉換。結尾部分播送時,要注意全篇的呼應,同時要有結束感。
態度鮮明,分寸得當。態度鮮明、分寸得當,是對新聞播音的語言感情色彩的基本要求。播音員鮮明的態度來自對所播報的新聞事實有正確的認識和立場。該立場可包括兩方面,一是播音員對所播的內容有興趣,關心自己所播講的內容。這樣,語言就會有活力。另一個更重要的立場在於:新聞是黨的喉舌。作為播音員,對我們國家現實狀況有一個全面的分析和估價,從思想上真正明確新聞報導的真實性和傾向性的關係問題,明確每一篇具體稿件應該“站在什麼立場、以什麼態度、用怎樣的事實說話”這樣的根本問題。它為新聞播音的整個再創造過程規定了方向。
當然,不同稿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播音態度,播音員應時刻把握好分寸火候,根據具體的稿件來認真分析,或嚴謹、或尖銳、或熱情、或誠懇、或沉穩、或冷靜、或平實、或據理批評、或義正詞嚴。
節奏明快,語勢穩健。新聞稿件的時效性特彆強,它不僅要求記者抓得快、抓得緊,迅速及時、不失時機;還要求播得快。滿足客群“先聽為快”的心理。這也就是說,新聞播音的速度比其他體裁稿件的播音速度要稍快,播音員應反應敏捷,出口積極,看準了就果斷地播,毫不猶豫,有如“璣珠落玉盤”,聲聲相連、字字相接,節奏明快,充滿活力。
要做到“節奏明快”,語言應迅速、短暫、乾脆、利落。在一般情況下,要注意突出句子的主語、謂語和賓語成分,根據語法關係處理好詞組間的停頓和連線。一個基本原則是:應根據句子本身來處理節奏。當然新聞播音,也不是越快越好。一個人對有聲語言的理解過程,要從“感知”了,到“理解”了,這樣的新聞傳播才能算是一次“有效傳播”。②如果播音員為了盲目求快,忽視了人們的接受能力,進行“填鴨式”的傳播,表面上似乎增加了詞語密度、加快了傳播速度,擴大了新聞節目的容量,但它失去的卻是更多的東西:新聞信息的內涵及內涵的深度無法有效傳遞,觀眾的接受以及與觀眾的交流受到阻礙。這就是“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因此,即使在播那種要求播讀速度相對快些的新聞時,仍然要做到不慌、不忙、不亂,要播出新聞的意思,讓客群接受和理解。這就是我們在強調“節奏明快”的同時,也應講究“語勢穩健”。
“節奏明快”和“語勢穩健”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在新聞節目的播送中,播音員必須注意氣息的控制,不能越播越松,也不能越播越緊,語勢要穩健、連貫,要有順暢、自然、舒展的感覺,有如行雲流水之勢。做到“聲斷意不斷”。形成積極連貫的思維和含義深刻的語勢。
形象塑造技巧
在口播新聞中,播音員面對觀眾,螢幕上的形象會直接影響觀眾的感受。播音員的螢幕形象主要包括生理形象和態度形象兩部分。生理形象主要指面容形體,態度形象體現在面部表情和與觀眾的視覺接觸上。面容形體塑造技巧。在口播新聞中,由於畫面多是用肩部以上的特寫鏡頭或胸部以上的近景,播音員除了裝扮要得體外,表情、形態應自然大方。應抬頭正面對觀眾,頭不要抬得太高,過高會顯得傲慢。特別要注意抬頭和低頭動作,速度不要過快、過慢。低頭太快不僅顯得匆忙,還給人以不知下面內容,忙於找詞的感覺。可利用語句停頓抬頭、低頭,這樣可與語句節奏一致。並且抬頭和低頭應保持表情連貫,不要抬頭面對觀眾時笑容滿面,低頭看稿時眉頭緊皺。播音員在播口播新聞時,除抬頭、低頭動作外,伴隨語句,還會有輕微的點頭或向兩側移動等動作,但不要有肩部晃動,肩部移動會使畫面晃動。
面部表情的把握技巧。在口播新聞中,播音員的表情主要來源於對稿件內容的態度和對觀眾的認識,以及由此而來的自我身份定位。三者結合在一起,可以使播音員更準確地把握表情色彩。如果將三者割裂開,播音員的表現會使觀眾感到不自然,甚至怪異。例如,有這樣一條新聞: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昨天晚上遭受嚴重暴風雨襲擊,福建、浙江兩省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區風力達到12級,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慘重。
如果播音員不顧稿件內容,面帶微笑去親近觀眾,會使觀眾感到播音員缺少同情心;如果播音員過分注重稿件內容,忘記了自己作為電視播音員和公眾人物應具有冷靜、堅毅的品格,他的表情可能會略顯驚慌;如果播音員只從自己的身份去考慮,不顧稿件內容和觀眾,他的表情又可能顯得冷漠。比較容易被觀眾接受的表現是既帶著一份擔憂,又有一份冷靜,還有對觀眾的真摯。實踐證明,電視新聞播音員所面對的新聞內容多種多樣,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播報那些非同一般的新聞時,的確要用蘊含複雜感受的表情去面對觀眾。
但電視新聞播音員的表情不應像演員那樣,過分強調和誇張。應當遵循“露而不顯”的原則,將表情控制在與身份相符的範圍內。通常,播音員應當對新聞保持與大眾同步的感受,背離大眾自然會引起觀眾的反感,過分親近也是不妥的。
與觀眾的視覺接觸技巧。對只有面部特寫鏡頭的口播新聞來說,播音員和客群的視覺接觸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播音員會遇到的一個現實性問題是:觀眾可以從螢幕上看到你,而你卻只能面對
攝像機鏡頭說話,而看不到觀眾。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觀眾,完成與觀眾的視覺接觸呢?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利用眼睛注視的焦點和意念。對播音員而言,“鏡頭就是觀眾”。把目光集中在鏡頭上,就是集中在電視機前的觀眾臉上。這樣,觀眾在螢幕前會感到播音員是在真誠地注視著自己。因此,播音員與“觀眾”進行視覺接觸時,抬頭的時間應當儘可能長些。這樣可以把電視機前真正的觀眾帶入交流環境之中。口播新聞中的“播”,並不是完全照著稿子念。而是依靠敏銳的反應和良好的記憶力,在熟悉稿件的基礎上,藉助眼睛快速地掃描,將稿件中的一些重要的段落、句子記憶下來,然後脫離稿件,面向觀眾將內容播出。
通常,播音員對每條口播新聞的開頭導語應當熟悉,達到開口之前看一眼就可以背下來的程度。這樣就可以在新聞開始時,有短暫的時間注視“觀眾”,和他們打個“招呼”。事實上,從一開始就面對“觀眾”說,而不是低頭看稿子,也表明他(她)對新聞內容較為了解,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
因此,播音員應該多抬起頭來,面對觀眾進行播音。有些內容複雜的新聞稿,低頭讀稿的時間可能會長於抬頭講的時間,即便如此,也需要不中斷地與觀眾交流。在播送到稿件尾部時,一般應該抬頭與觀眾溝通,表達出這條新聞即將播報完畢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