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名。指牙關緊閉,口不能開的症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噤
- 出處:《金匱要略》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指牙關緊閉,口不能開的症狀
病症名。指牙關緊閉,口不能開的症狀。
病症名。指牙關緊閉,口不能開的症狀。...... 口為陽明經絡環繞,如風寒襲入,則筋脈攣急、牙關緊閉而口噤,治宜通關開噤,用通關散加麝香少許,吹入鼻孔中取嚏,...
出自《後漢書·杜密傳》,意思是閉口不作聲。噤若寒蟬:像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或指因寒冷而咬緊牙關或牙齒打戰...
七日口噤,即臍風,是新生兒斷臍不慎,消毒不嚴,污染不潔之物,臍為邪毒所侵,發生抽風的疾病,故名臍風。本病多在嬰兒出生後4~7天內發生抽風,俗名四六風、七日...
《醫碥》卷一:“口噤即牙關不開也,由氣血凝結於牙關筋脈,不能活動。以蘇合丸或生南星為末擦牙,或以鬱金、藜蘆末搐鼻或針人中、頰車。”口噤不能開,用...
牙關緊閉為一種臨床症狀,表現是上下牙列緊密閉鎖,不能啟動,以致患者不能開口,攝取食物以及說話極其困難,屬中醫“口噤”範疇。...
喉科通關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喉科家訓》卷三。主治白喉口噤。...... 喉科通關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喉科家訓》卷三。主治白喉口噤。名稱 喉科通關散 出處 《...
喉科通關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喉科家訓》卷三。主治白喉口噤。...... 喉科通關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喉科家訓》卷三。主治白喉口噤。中文名 喉科通關散 藥品類...
6、喉痹口噤。用草烏頭、皂莢,等分為末,加麝香少許擦牙,並吸入鼻內,牙關自開,又駐京:用草烏尖、石膽,等分為末,每用一錢,以醋煮皂莢的液汁調稀,掃塗腫上...
加味蠲飲六神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婦科治療學》。具有豁痰開竅之功效。主治產後神昏,角弓反張,或口噤不語,胸脘痞悶,痰鳴氣逆,發熱,大便秘結,舌苔黃膩...
名稱蜈蚣方藥物組成赤足蜈蚣半枚(去足,炙令焦)處方來源《直指小兒》卷一方劑主治小兒口噤不開 製備方法上為末,入麝香少許,以豬乳1合和之。用法用量分3次服。...
開關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卷三十九。具有開噤之功效。主治中風口噤。...... 出自《醫宗金鑒》卷三十九。具有開噤之功效。主治中風口噤。...
唇里,經外奇穴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別名髓空、下頤。位於口腔內,下唇黏膜中點,唇外與承漿穴相對處。布有下頜神經的下牙槽神經,上下唇動脈。主治口噤,...
白礬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具有息風止痙,豁痰開竅之功效。主治①《太平聖惠方》:懸壅垂長,咽中妨悶;②《普濟方》:一切急風,口噤不...
附子白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二十八。主治傷寒柔痓,手足逆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頸項強直,搖頭口噤。...
外感風寒表實,項背強,無汗惡風,或自下利,或血衄;痙病,氣上沖胸,口噤不語,無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葛根湯方義 本方是桂枝湯加入葛根、麻黃而成。方中...
1、治中風口噤:牡瀝,每服一升。(《范汪方》)2、治高熱痙攣,痰鳴氣急:牡荊瀝、竹瀝,開水沖服。(《湖南藥物志》)3、治頭風:服荊瀝不限多少,取瘥止。...
痙病,中醫病名。以項背強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張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臨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攣縮為其共同的證候特徵,可表現為卒然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
【主治】中濕,口噤不知人。【用法】緩服,不飲酒者,水煎亦可。白朮酒(六)——(子癇)(《婦人大全良方》)【配方】白朮一兩半,獨活一兩,黑豆(炒)一合。...
附子理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病證方論》卷二。有補虛回陽,溫中散寒之效。主治五臟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
《口病第三》是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創作的一篇散文。...... 治卒口噤不開方。以附子搗末,納管中,強開口,吹口中。治口中熱乾,甘草丸方。甘草 人參 半夏 生薑...
蔓菁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六二。主治口噤,氣上欲絕。...... 蔓菁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六二。主治口噤,氣上欲絕。...
導痰消滯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症因脈治》卷一。具有豁痰利竅之功效。主治內傷,口噤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