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理論探討上最為突出的一點是嚴謹的實證性研究。西方的“口頭程式理論”主要成形於對“荷馬問題”的解答,力圖打破靜態的文本分析,而轉入前南斯拉夫的一系列田野考察的比較研究來驗證理論的假設;而本書立足於中國蒙古史詩的當前的客觀實際,在方法論上就沒有亦步亦趨,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從立論與論證過程看,作者基於蒙古史詩傳統的盛衰與變化,集中清理史詩《江格爾》多樣化的口頭文本與書面文本的複雜關聯,並在實地的田野觀察中主要依靠民族志訪談,把既定文本放到了正在隱沒的演唱環境中進行對照和還原,從文本闡釋中引申出個案研究的普遍性意義,也在一定深度上揭示出口傳史詩的演變規律及其文本化過程中的詩學涵義,這樣才能得出符合歷史實際的理論思考,才能修正西方“理論先行”的局限性。所以,這裡一再強調本書的實證研究路線,是我們應該予以高度重視的。 (引自民俗學家鐘敬文為本書所作的序文)
基本介紹
- 書名:口傳史詩詩學
- 作者:朝戈金
- ISBN:9787219042656
- 類別:民俗學
- 定價:24.00元
-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0
- 副標題:冉皮勒《江格爾》程式句法研究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為史詩基本理論問題的探討。研究中廣泛參照了國際上史詩學晚近的理論成果,對下述問題作出了回答:(1)如何正確認識“口頭性”與“書面性”的關係;(2)史詩文本的種類和基本屬性;(3)史詩文本與演唱語境的關聯;(4)給定的文本與整個傳統的關係;(5)史詩研究的方法論問題;(6)在從基本理論闡釋過渡到具體操作時,提出了史詩文本的互文性問題,以及如何由具體案例中抽象出類型,完成由單個文本投射和說明整個史詩傳統的可能性問題。第二部分是樣例分析:以上述理論認識為依託,限定了文本分析工作的規程,制定了遴選樣本的標準,並針對蒙古語詩歌在語音、韻式、句法方面的獨特性質,設計了相應的分析模型和檢測手段。具體步驟是:(1)對樣例的詞語進行儘可能精密的詩學分析;(2)句法形態分析──韻式、步格、平行式等;(3)程式系統分析──程式頻密度分析和系統化運用的描述;(4)對於蒙古史詩詩學,提出理論上的總結:程式是蒙古口傳史詩的核心要素,它制約著史詩從創作、傳播到接受的各個環節,而程式化的根源是它的口頭性。該書雖然作者僅就一個文本進行詩學分析,但是由於這種分析是在作者關於史詩研究的巨觀把握之下進行的,並運用了新的理論方法,因此其價值也就不再限於關於個別史詩文本的範圍,而是直接延伸到關於蒙古史詩和中國史詩的整體研究,甚至延伸到關於中國口承文學和口承文化研究的多個領域。對於活態史“口承性”的把握,對於史詩文本基本類型與屬性的分析,對於“表演中的創作”的闡釋,對於“程式”是口承史詩的核心要素,它制約著史詩從創作、傳播到接受的所有環節的表述,精當而有創見,突破了現有史詩研究格局,拓展了史詩學和口頭詩學研究的新領域。
作者介紹
朝戈金
男,蒙古族。1978年至1986年內蒙古大學本科生、助教、碩士研究生;1997~2000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民俗學專業學習,獲法學博士學位。
作品目錄
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
序 鐘敬文
緒論
一、研究對象與資料來源
二、寫作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術語簡釋
第一章 國內外《江格爾》研究概觀
一、史詩的蒐集概況
二、相關課題的研究狀況
三、歌手江格爾與演唱傳統的盛衰
第二章 史詩文本的類型與屬性
一、文本的類型
(一)轉述本
(二)口述記錄本
(三)手抄本
(四)現場錄音整理本
(五)印刷文本
二、口傳史詩的文本屬性
(一)沒有“權威本”或“標準本”
(二)“一個”詩章和“這一個”詩章
(三)從個別到一般:文本間的互涉關聯
(四)表演中的創作:口頭詩學的文本闡釋
(五)文本與語境的關聯
第三章 在文本與傳統之間
一、從整體研究走向個案研究
二、文本的細讀:操作規程
(一)問題意識
(二)取樣原則
(三)遴選樣例標準
(四)語言學解析
(五)蒙古文轉寫規則
(六)數據統計法
三、文本的擇定
(一)江格爾奇冉皮勒
(二)作為分析對象的具體文本
(三)《鐵臂薩布爾》的文本化過程
(四)個案研究與宏通思考
第四章 語詞程式
一、關於“程式”與語詞程式
二、“特性修飾語”:與人物相關的程式
三、關於馬匹的程式
四、關於器物和特定場所的程式
五、關於數字和方位的程式
六、行為的程式
第五章 程式化傳統句法
一、史詩步格
二、史詩韻式
(一)頭韻法
(二)句首韻
(三)尾韻
(四)內韻和元音和諧律
三、平行式的分析
(一)排比平行
(二)遞進平行
(三)複合平行
第六章 程式的類型、系統及功能
一、程式的類型
二、程式頻密度
三、程式運用
四、程式系統
餘論
一、程式與口頭傳承
二、演唱與語境
三、學科的前景
附錄
一、冉皮勒演唱的《鐵臂薩布爾》(拉丁音寫及漢譯)
二、冉皮勒《鐵臂薩布爾》句首音序排列表
三、《冉皮勒的〈江格爾〉觀》
四、新疆《江格爾》田野訪談錄
五、參考書目
後記
內容提要
序 鐘敬文
緒論
一、研究對象與資料來源
二、寫作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術語簡釋
第一章 國內外《江格爾》研究概觀
一、史詩的蒐集概況
二、相關課題的研究狀況
三、歌手江格爾與演唱傳統的盛衰
第二章 史詩文本的類型與屬性
一、文本的類型
(一)轉述本
(二)口述記錄本
(三)手抄本
(四)現場錄音整理本
(五)印刷文本
二、口傳史詩的文本屬性
(一)沒有“權威本”或“標準本”
(二)“一個”詩章和“這一個”詩章
(三)從個別到一般:文本間的互涉關聯
(四)表演中的創作:口頭詩學的文本闡釋
(五)文本與語境的關聯
第三章 在文本與傳統之間
一、從整體研究走向個案研究
二、文本的細讀:操作規程
(一)問題意識
(二)取樣原則
(三)遴選樣例標準
(四)語言學解析
(五)蒙古文轉寫規則
(六)數據統計法
三、文本的擇定
(一)江格爾奇冉皮勒
(二)作為分析對象的具體文本
(三)《鐵臂薩布爾》的文本化過程
(四)個案研究與宏通思考
第四章 語詞程式
一、關於“程式”與語詞程式
二、“特性修飾語”:與人物相關的程式
三、關於馬匹的程式
四、關於器物和特定場所的程式
五、關於數字和方位的程式
六、行為的程式
第五章 程式化傳統句法
一、史詩步格
二、史詩韻式
(一)頭韻法
(二)句首韻
(三)尾韻
(四)內韻和元音和諧律
三、平行式的分析
(一)排比平行
(二)遞進平行
(三)複合平行
第六章 程式的類型、系統及功能
一、程式的類型
二、程式頻密度
三、程式運用
四、程式系統
餘論
一、程式與口頭傳承
二、演唱與語境
三、學科的前景
附錄
一、冉皮勒演唱的《鐵臂薩布爾》(拉丁音寫及漢譯)
二、冉皮勒《鐵臂薩布爾》句首音序排列表
三、《冉皮勒的〈江格爾〉觀》
四、新疆《江格爾》田野訪談錄
五、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