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清規是佛家用語,指僧眾日常遵守的規制,這種規制是佛所定的戒律。
叢林清規是佛家用語,指僧眾日常遵守的規制,這種規制是佛所定的戒律。
清規,謂供人遵循的規範;道教規定信徒應守的清規(三清之規範也);今亦泛指一般的規章制度。如:數不清的清規和戒律。...
今日所傳,僅是歷代祖師為了維護修持成就道業,參照佛律訂立了共同遵守的叢林各項規章制度,俗稱清規戒律,就是指的中國佛教傳統的“叢林制度”。
《 禪苑清規》是宋代人宗賾編集而成的一部禪宗叢林清規著作,它上繼《百丈清規》,此本十卷,完成於崇寧二年(1103)。又稱《崇寧清規》、《重刻補註禪苑清...
瑩山清規,佛教典籍,凡二卷。日僧瑩山紹瑾撰。... 又作瑩山和尚清規、洞谷清規。系參酌古來各種清規而作,為集曹洞宗叢林清規之大成者。收於大正藏第八...
百丈懷海禪師(約公元720~814年),是中國禪宗史上的重要人物,唐代禪宗高僧。本姓王,俗名木尊,福建長樂人。是洪州宗風開創者馬祖道一大師的法嗣,禪宗叢林清規之...
百丈懷海禪師是洪州宗風開創者馬祖道一大師的法嗣,唐代禪宗高僧,是中國禪宗史上的重要人物,禪宗叢林清規之制定者。原籍太原,遠祖因西晉懷帝永嘉戰亂,移居到福州,俗...
叢林清規 叢林,原稱“阿蘭若”意為森林、叢林。印度原用以稱僧眾住處。佛教建立寺院後,泛指佛寺。清規即僧眾日常應遵行的規定。在古印度,佛教原規定“三衣一...
叢林清規是僧團的生活規約,是當代三大語系佛教的所有寺院僧團所共同遵守的。僧伽制度通過《寺院規約》,使“六和思想”制度化。制度規定,置身寺院僧團中,大眾同住...
祖師根據戒律的精神及道場風格,制定了叢林清規,以為道場大眾生活上言語行為的準則尺度,又如根據戒經中對於戒律的規定,制定了受戒、羯摩、結夏、懺悔等種種戒法操持...
《中庸》雲:“威儀三百,禮儀三千”,佛門中同樣重視威儀。佛門禮儀主要表現在叢林清規之中,其要素包括“戒”和“律”、朝廷典章、僧官制度。...
{784年)弘法於江西洪州新吳縣(今奉所縣)百丈山,其對佛教最大的貢獻是制定了《禪院規式》(又稱,叢林清規”、“百丈清規”、“古清規”),這在中國禪宗史上...
幼事龍泉禪師,浣巾於井,見二小龍戲水中,以缽探二龍獻於師,師奇之,令削髮遊方,因戒曰:“逢馬則參,逢丈則止。”後至百丈山參馬祖禪得道。著有《叢林清規...
五百羅漢第壹佰捌拾伍尊,淨正尊者,即唐代禪宗高僧懷海(720-814)。俗姓王(一說姓黃),祖籍福州長樂。是我國禪宗叢林清規的制度者。...
弘福寺,位於貴陽市黔靈山群峰中心,距城約1.5公里,是十方叢林,為貴州首剎,向有“黔南第一山”之稱。弘福寺於1672年(清康熙11年)由赤松和尚開創,“弘福”二...
三、叢林清規律佛門――寺院的管理 1.寺院之首――住持 2.列職與序職 3.叢林家風看安居 4.打禪七與念佛七 5.掛單與安單 6.觸犯清規戒律的處罰――肅眾...
後支遁依彌勒上生經和下生經描述,在會稽山脈西端柯山峰頂建龍華寺修行弘法,並首創《眾僧集儀度》來管理叢林(後百丈懷海依此建叢林清規)。據清《嘉慶山陰縣誌》...
其徒釋懷海,駐錫新吳百丈山(今屑奉新縣),實踐農禪,制訂叢林清規(人稱“百丈清規”),風行天下。釋智藏光大洪州宗風於龔公山(今屬贛縣),新羅(今韓國)僧道義、...
樹立叢林清規 馬祖得法後,於江西龔公山闡揚禪法,平生不輕易印可人,以機鋒之峻烈,與喝棒豎拂之風格,遂有“江西馬祖”之名震響天下,其百餘弟子中,以百丈懷海...
自唐代禪宗 大興,百丈禪師創立叢林清規以來,天下風行,叢林制度日益健全,寺院執事也越來越多,按東西兩序排列,大叢林的執事可多達48位甚至上百位,方丈以下主要的有...
主要院系 佛學入門、遺教三經、三論綱要、叢林清規、古漢語、佛教史、書法、 國家重點學科 佛學入門、遺教三經、三論綱要、叢林清規、古漢語、佛教史個 目錄...
觀內歷守道教叢林清規,八大執事齊全,產業為十方道眾所共有,住持、執事及所有道眾不得收授門徒。南陽北郊獨山祖師宮、方城縣博望鎮三元宮和南召縣板山坪鄉華陽宮,...
後支遁依彌勒上生經和下生經描述,在會稽山脈西端柯山峰頂建龍華寺修行弘法,並利用《眾僧集儀度》來管理叢林(後百丈懷海依此建叢林清規)。據清《嘉慶山陰縣誌》...
《禪宗的基本常識》:主要介紹禪宗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識和禪宗的創建發展,還介紹了許多為禪宗作出貢獻的高僧大德和一些著名叢林清規的知識以及闡述禪宗文化的各個方面等;...
禪宗叢林制度的由來 叢林制度 一、叢林的規範 二、叢林的風規 三、叢林以修持為中心的禪堂 四、叢林清規的遺範 叢林與宗法社會 叢林與中國文化 叢林與幫會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