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質為暫放海膽和砂蠶等海產動物未受精卵的海水(稱為含卵海水,egg sea water)中的物質,具有使同種精子發生可逆性粘著的物質。F.R.Lillie從1912年開始經過數年的研究而命名的。他認為這是由卵分泌的,但以後的研究證明,在海膽此物質是卵外部膠腖層的糖蛋白。根據他提出的受精質學說,認為受精質對卵及精子都具有結合子,另一方面在精子和卵的表面則分別具有相應的受體,受精時形成精子-受精質-卵複合體而進行受精。
卵內的抗受精質與多餘的受精質結合,而將其中和,這樣就不能再接受其他精子。此學說以後曾為A.Tyler,C.B.Metz等稍加修改。但在1950年代以後,發現精子的頂體反應,隨著受精的微細結構研究的進展,只用受精質已不能說明受精的全部過程。卵膠腖層的糖蛋白成為引起頂體反應的重要物質。另外,元村勛(1950)報導,從除去膠腖層的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中抽出了可粘著精子的物質(cytofertili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