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飛彈作戰

使用反飛彈武器防禦和對抗敵飛彈突擊的作戰。按作戰行動範圍,分為戰略反導作戰、戰役反導作戰、戰術反導作戰;按攻擊目標性質,分為反彈道飛彈作戰、反巡航飛彈作戰;按作戰方式,分為陸基反導作戰、海基反導作戰、空基反導作戰、天基反導作戰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飛彈作戰
  • 外文名:anti-missile operations
反導作戰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當時德軍用V-1、V-2飛彈連續大規模襲擊倫敦和安特衛普,盟軍用飛機、高射炮組成防空網,並採用無線電干擾、阻滯氣球設防等手段進行反導作戰。美國和蘇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反彈道飛彈作戰。1983年,美國提出“戰略防禦倡議”(“星球大戰”計畫),準備建立以天基定向能武器天基動能武器為主要攔截手段的多層次反導作戰體系。冷戰結束後,反導作戰逐步發展。在海灣戰爭中,美軍使用“愛國者”地空飛彈進行反導作戰,成功地攔截了伊拉克軍隊發射的部分“飛毛腿”地地飛彈 ,是高技術條件下反導作戰的首次運用。科索沃戰爭中,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軍隊也曾成功地攔截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發射的部分巡航飛彈。美國於1993年宣布結束“星球大戰”計畫,轉而實施“飛彈防禦計畫”,包括戰區飛彈防禦計畫(TMD)和國家飛彈防禦計畫(NMD)。2002年決定不再區分TMD和NMD,而統稱為“飛彈防禦系統”,並於2005年初步具備作戰能力。
①建立完備的全球偵察預警系統,提高快速反應能力。②充分準備,力爭主動。③建立多手段、多渠道相結合的情報網和信息網,及時掌握敵對國家的戰爭動態,及早預測敵方飛彈來襲方向。④進行密切跟蹤和探測行動,使整個行動成為一個有機、合成、高效的整體,儘可能縮短預警時間和反應時間,提高作戰效率。⑤採取各種偽裝、防護和欺騙措施,降低己方目標被敵偵察發現的機率,提高生存能力。
進行反導作戰,主要是及時獲取、傳輸、處理來襲飛彈目標信息,並對攔截飛彈傳送信息。對彈道飛彈實施攔截可分為預警探測、跟蹤監視、系統分析、指揮決策、適時攔截等幾個階段。利用預警衛星或預警雷達及時探測到敵方彈道飛彈的發射點位,跟蹤其彈道,並判定飛彈的飛行方向和彈頭落點,向可能受到攻擊的地區及其防禦系統發出預警信號。地基雷達捕獲、跟蹤、識別來襲目標,將信息傳輸給指揮控制系統。當接到預警信號之後,攔截系統的目標監視與火控雷達準確地捕獲、跟蹤和識別目標,並精確計算出來襲飛彈的飛行彈道,根據指揮控制系統的指令,及時發射攔截飛彈。靈活組織指揮,摧毀或干擾敵方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射系統和偵察預警、指揮控制系統,攔截並摧毀敵方已發射的彈道飛彈。指揮控制系統對信息進行及時處理,引導己方地基攔截飛彈對來襲飛彈實施攻擊,引導攔截飛彈或防空火力群對敵方巡航飛彈進行攔截摧毀。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未來反導作戰武器系統將朝著以定向能武器(高能雷射武器、粒子束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為主的方向發展;反導作戰時機將從來襲飛彈再入段逐漸向被動飛行段、主動飛行段過渡;作戰方式將從陸基反導作戰向空基反導作戰、天基反導作戰發展。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