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道,違反正道等意思,出自《書·大禹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道
- 讀音 :fǎn dào
- 釋義:違反正道,還歸正道
- 例句:氾埽反道,鄉為田燭
讀音,引證詳解,
讀音
拼音:fǎn dào
引證詳解
1.違反正道。
《書·大禹謨》:“蠢茲 有苗 ,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
《國語·周語下》:“必有三殃:違天,一也;反道,二也;誑人,三也。”
宋 蘇軾 《秘閣試論·劉愷丁鴻孰賢論》:“ 安 、 順 、 桓 、 靈 之世,士皆反道矯情,以盜一時之名,蓋其弊始於 西漢 之世。”
2.還歸正道。
《管子·君臣下》:“是故道術德行出於賢人,其從義理,兆形於民心,則民反道矣。” 尹知章 註:“道術既出,故莫不從義而順理,理之極,則無奸僻之事,始見於人心,則人無不道矣。”
《漢書·昭帝紀》:“ 燕王 迷惑失道,前與 齊王 子 劉澤 等為逆,抑而不揚,望王反道自新。” 顏師古 註:“所為邪僻,違失正道,欲其旋反而歸正,故云反道。”
3.古代帝王舉行祭天禮,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稱為反道。
《禮記·郊特牲》:“氾埽反道,鄉為田燭。” 陳澔 集說:“反道,剗道路之土反之,令新者在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