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原理

反滲透原理

當把相同體積的稀溶液和濃液分別置於一容器的兩側,中間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劑將自然的穿過半透膜,向濃溶液側流動,濃溶液側的液面會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個壓力差,達到滲透平衡狀態,此種壓力差即為滲透壓。若在濃溶液側施加一個大於滲透壓的壓力時,濃溶液中的溶劑會向稀溶液流動,此種溶劑的流動方向與原來滲透的方向相反,這一過程稱為反滲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滲透原理
  • 外文名:Reverse Osmosis
  • 主要指標:脫鹽率和透鹽率,產水量,回收率
  • 影響因素:進水壓力,溫度,PH值,鹽濃度
  • 過程:水分自然滲透過程的反向過程
  • 物質:反滲透膜
起源,工作原理,技術基礎,主要指標,影響因素,機理,概述,經典模型,用途,

起源

最早使用於美國太空人將尿液回收為純水使用。醫學界還以反滲透法的技術用來洗腎(血液透析)。反滲透膜可以將重金屬、農藥、細菌、病毒、雜質等徹底分離。整個工作原理均採用物理法,不添加任何殺菌劑和化學物質,所以不會發生化學變相。並且反滲透膜並不分離溶解氧,所以通過此法生產得出的純水是活水,喝起來清甜可口。
反滲透,英文為Reverse Osmosis,它所描繪的是一個自然界中水分自然滲透過程的反向過程。早在1950年美國科學家DR.S.Sourirajan有一回無意中發現海鷗在海上飛行時從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幾秒後吐出一小口的海水。他由此而產生疑問:陸地上由肺呼吸的動物是絕對無法飲用高鹽份的海水,那為什麼海鷗就可以飲用海水呢?這位科學家把海鷗帶回了實驗室,經過解剖發現在海鷗嗉囊位置有一層薄膜,該薄膜構造非常精密。海鷗正是利用了這薄膜把海水過濾為可飲用的淡水,而含有雜質及高濃縮鹽份的海水則吐出嘴外。這就是以後逆滲透法(Reverse Osmosis 簡稱 R.O)的基本理論架構。

工作原理

對透過的物質具有選擇性的薄膜稱為半透膜,一般將只能透過溶劑而不能透過溶質的薄膜稱之為理想半透膜。當把相同體積的稀溶液(例如淡水)和濃溶液(例如鹽水)分別置於半透膜的兩側時,稀溶液中的溶劑將自然穿過半透膜而自發地向濃溶液一側流動,這一現象稱為滲透。當滲透達到平衡時,濃溶液側的液面會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即形成一個壓差,此壓差即為滲透壓。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溶液的固有性質,即與濃溶液的種類、濃度和溫度有關而與半透膜的性質無關。若在濃溶液一側施加一個大於滲透壓的壓力時,溶劑的流動方向將與原來的滲透方向相反,開始從濃溶液向稀溶液一側流動,這一過程稱為反滲透。 反滲透是滲透的一種反向遷移運動,是一種在壓力驅動下,藉助於半透膜的選擇截留作用將溶液中的溶質與溶劑分開的分離方法,它已廣泛套用於各種液體的提純與濃縮,其中最普遍的套用實例便是在水處理工藝中,用反滲透技術將原水中的無機離子、細菌、病毒、有機物及膠體等雜質去除,以獲得高質量的純淨水。

技術基礎

滲透膜早已存在於自然界中,但直到1748年,Nollet發現水能自然的擴散到裝有酒精溶液的豬膀胱內,人類才發現了滲透現象。
自然的滲透過程中,溶劑通過滲透膜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部分擴散;而反滲透是指在外界壓力作用下,濃溶液中的溶劑透過膜向稀溶液中擴散,具有這種功能的半透膜稱為反滲透膜,也稱RO(Reverse Osmoses)膜。
世界上從反滲透過程的傳質機理及模型來說,主要有三種學說:
1、溶解-擴散模型
Lonsdale等人提出解釋反滲透現象的溶解-擴散模型。他將反滲透的活性表面皮層看作為緻密無孔的膜,並假設溶質和溶劑都能溶於均質的非多孔膜表面層內,各自在濃度或壓力造成的化學勢推動下擴散通過膜。溶解度的差異及溶質和溶劑在膜相中擴散性的差異影響著他們通過膜的能量大小。其具體過程分為:第一步,溶質和溶劑在膜的料液側表面外吸附和溶解;第二步,溶質和溶劑之間沒有相互作用,他們在各自化學位差的推動下以分子擴散方式通過反滲透膜的活性層;第三步,溶質和溶劑在膜的透過液側表面解吸。
在以上溶質和溶劑透過膜的過程中,一般假設第一步、第三步進行的很快,此時透過速率取決於第二步,即溶質和溶劑在化學位差的推動下以分子擴散方式通過膜。由於膜的選擇性,使氣體混合物或液體混合物得以分離。而物質的滲透能力,不僅取決於擴散係數,並且決定於其在膜中的溶解度。
溶劑和溶質在膜中的擴散服從Fick定律,這種模型認為溶劑和溶質都可能溶於膜表面,因此物質的滲透能力不僅取決於擴散係數,而且取決於其在膜中的溶解度,溶質的擴散係數比水分子的擴散係數要小得多,因而透過膜的水分子數量就比通過擴散而透過去的溶質數量更多。
2、 優先吸附—毛細孔流理論
當液體中溶有不同種類物質時,其表面張力將發生不同的變化。例如水中溶有醇、酸、醛、脂等有機物質,可使其表面張力減小,但溶入某些無機鹽類,反而使其表面張力稍有增加,這是因為溶質的分散是不均勻的,即溶質在溶液表面層中的濃度和溶液內部濃度不同,這就是溶液的表面吸附現象。當水溶液與高分子多孔膜接觸時,若膜的化學性質使膜對溶質負吸附,對水是優先的正吸附,則在膜與溶液界面上將形成一層被膜吸附的一定厚度的純水層。它在外壓作用下,將通過膜表面的毛細孔,從而可獲取純水。
3、 氫鍵理論
在醋酸纖維素中,由於氫鍵和范德華力的作用,膜中存在晶相區域和非晶相區域兩部分。大分子之間存在牢固結合併平行排列的為晶相區域,而大分子之間完全無序的為非晶相區域,水和溶質不能進入晶相區域。在接近醋酸纖維素分子的地方,水與醋酸纖維素羰基上的氧原子會形成氫鍵並構成所謂的結合水。當醋酸纖維素吸附了第一層水分子後,會引起水分子熵值的極大下降,形成類似於凍的結構。在非晶相區域較大的孔空間裡,結合水的占有率很低,在孔的中央存在普通結構的水,不能與醋酸纖維素膜形成氫鍵的離子或分子則進入結合水,並以有序擴散方式遷移,通過不斷的改變和醋酸纖維素形成氫鍵的位置來通過膜。
在壓力作用下,溶液中的水分子和醋酸纖維素的活化點——羰基上的氧原子形成氫鍵,而原來水分子形成的氫鍵被斷開,水分子解離出來並隨之移到下一個活化點並形成新的氫鍵,於是通過一連串的氫鍵形成與斷開,使水分子離開膜表面的緻密活性層而進入膜的多孔層。由於多孔層含有大量的毛細管水,水分子能夠暢通流出膜外。

主要指標

1、脫鹽率和透鹽率
脫鹽率——通過反滲透膜從系統進水中去除可溶性雜質濃度的百分比。
透鹽率——進水中可溶性雜質透過膜的百分比。
脫鹽率=(1–產水含鹽量/進水含鹽量)×100%
透鹽率=100%–脫鹽率
膜元件的脫鹽率在其製造成形時就已確定,脫鹽率的高低取決於膜元件表面超薄脫鹽層的緻密度,脫鹽層越緻密脫鹽率越高,同時產水量越低。反滲透對不同物質的脫鹽率主要由物質的結構和分子量決定,對高價離子及複雜單價離子的脫鹽率可以超過99%,對單價離子如:鈉離子、鉀離子、氯離子的脫鹽率稍低,但也超過了98%;對分子量大於100的有機物脫除率也可過到98%,但對分子量小於100的有機物脫除率較低。
2、產水量(水通量)
產水量(水通量)——指反滲透系統的產能,即單位時間內透過膜水量,通常用噸/小時或加侖/天來表示。
滲透流率——滲透流率也是表示反滲透膜元件產水量的重要指標。指單位膜面積上透過液的流率,通常用加侖每平方英尺每天(GFD)表示。過高的滲透流率將導致垂直於膜表面的水流速加快,加劇膜污染。
3、回收率
回收率——指膜系統中給水轉化成為產水或透過液的百分比。膜系統的回收率在設計時就已經確定,是基於預設的進水水質而定的。
回收率=(產水流量/進水流量)×100%

影響因素

1、進水壓力對反滲透膜的影響
進水壓力本身並不會影響鹽透過量,但是進水壓力升高使得驅動反滲透的淨壓力升高,使得產水量加大,同時鹽透過量幾乎不變,增加的產水量稀釋了透過膜的鹽分,降低了透鹽率,提高脫鹽率。當進水壓力超過一定值時,由於過高的回收率,加大了濃差極化,又會導致鹽透過量增加,抵消了增加的產水量,使得脫鹽率不再增加。
2、進水溫度對反滲透膜的影響
反滲透膜產水電導對進水水溫的變化十分敏感,隨著水溫的增加水對通量也線性的增加,進水水溫每升高1℃,產水量就提升2.5%-3.0%;(以25℃為標準)。
3、進水PH值對反滲透膜的影響
進水PH值對產水量幾乎沒有影響,面對脫鹽率有較大影響。PH值在7.5-8.5之間,脫鹽率達到最高。
4、進水鹽濃度對反滲透膜的影響
滲透壓是水中所含鹽分或有機物濃度的函式,進水含鹽量越高,濃度差也越大,透鹽率上升,從而導致脫鹽率下降。
在水處理方面使用反滲透技術在全世界的公認度:
1、Harvard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檢驗合格。
2、美國國家衛生試驗所檢驗標準。
National Sanitation Foundation Testing Laboratory Seal
3、美國LOMA LINDA大學醫學院檢驗合格。
4、美國加州ORANGE COUNTY自來水管理局獎賞。
5、Dr.T.C.McDANIEL美國醫學學會推薦。
6、Wcts檢驗合格。
7、CCEL檢驗超標準。
8、NASA美國太空總署採用太空梭裝備。
9、Coca cola(可口可樂)公司採用。
10、美國海軍採用使海水變淡水。
中國建設部指出:反滲透技術在未來20年內將是最有效、最關鍵的水處理方式。這就是說純水機的誕生無疑是飲用水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

機理

概述

對透過的物質具有選擇性的薄膜稱為半透膜。一般將只能透過溶劑而不能透過溶質的薄膜視為理想的半透膜。當把相同體積的稀溶液和濃液分別置於一容器的兩側,中間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劑將自然的穿過半透膜,向濃溶液側流動,濃溶液側的液面會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個壓力差,達到滲透平衡狀態,此種壓力差即為滲透壓。滲透壓的大小決定於濃液的種類,濃度和溫度與半透膜的性質無關。若在濃溶液側施加一個大於滲透壓的壓力時,濃溶液中的溶劑就會向稀溶液流動,即發生反滲透。

經典模型

1.優先吸附毛細孔模型:弱電乾態電鏡下,沒發現孔。濕態膜標本不是電鏡的樣品。
2.溶解擴散模型:不認為有孔。
3.乾閉濕開模型:上工世紀80,90年代,解釋1和2模型的統一的現代最貼切的逆滲透機理模型。“乾閉濕開”反滲透模型,統一了兩個最經典的反滲透機制模型,細孔模型,溶解擴散模型。即
膜乾時,膜孔收縮緻密,孔隙閉合電鏡下看不到;
膜濕時,膜材料溶脹,膜的孔隙被溶劑溶脹,孔打開。合併就是乾閉濕開”脫鹽模型。
海水淡化技術:非加壓吸附滲透海水淡化法《美國化學文摘》收錄

用途

1.食品、飲料、純淨水生產工藝中;
2.醫藥、電子等行業用水製備;
反滲透原理流程反滲透原理流程
3.化工工藝的濃縮、分離、提純及配水製備;
4.鍋爐補給水除鹽軟水;
5.海水、苦鹹水淡化;
6.造紙、電鍍、印染等行業用水及廢水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