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巨觀的歷史比較中分析了現代性在西方社會和非西方社會不同時期的不同發展模式,並對現代化的“經典”理論和馬克思,涂爾幹,韋伯的古典社會學分析以及當代的“文明的衝突”論與“歷史的終結”論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基本介紹
- 書名:反思現代性
- 作者:(以)S.N.艾森斯塔特
- 譯者:曠新年 王愛松
- ISBN:7108025442
- 頁數:443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06年10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內容簡介
收在本書中的論文,集中分析了現代性和現代文明的幾個關鍵方面。這些分析的共同核心,是多元現代性觀念——也就是這樣一種觀點:一方面強調現代性作為一種獨特文明的特殊性,一方面強調其中的具體制度和文化模式的巨大可變性和易變性。
據此本書分為三編。第一編是對現代性文明及其可變性的某些獨特特徵的分析。第二編是本書篇幅較長的一編,是對現代性在現代性的古典時期(也就是民族國家和革命國家時期)在不同社會中發展模式的分析。收在最後一編中的各章,討論的是當代舞台所有現代性模式的巨變——超越了民族國家和革命國家——其基本特徵之一是宗教維度作為現代性構成中的一個中心成分重新復甦。
作者簡介
S.N.艾森斯塔特(1923-),當代以色列社會學家,新功能主義和現代化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先後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蘇黎世大學,在國際社會學界享有較高的聲望。1991年9月曾到中國訪問。主要著作有:《帝國的政治體制》(1963)、《現代化:社會的分析和分層》(1966)、《政治社會學》(1970)、《社會的分析和分層》(1971)、《傳統·變遷·現代性》(1970)、《革命與社會轉變:文明的比較研究》(1978)等等。
目錄
中譯本前言
導言 比較進化觀框架中的多元現代性概念
第一部分 現代性的文明
第二部分 多元現代性
第三部分 當代舞台
譯後記
叢書信息
學術前沿 (共59冊), 這套叢書還有 《規訓與懲罰》,《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學術與政治》,《築就我們的國家》,《世界現象學》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