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珍藏!本書名字為第五代電影:現代性的追求與反思。
運動,如何理解第五代電影中的現代意識呈現就成為一個核心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第五代電影:現代性的追求與反思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6025461, 9787106025465
- 作者:陳捷
- 出版社:中國電影
- 頁數:169頁
- 開本:0開
圖書目錄,文摘,
圖書目錄
對電影的敬仰和真誠(代序)
前言
第一章 第五代電影:
一個已完成的“新電影”方案
一、“第五代”與“新電影”:
作為約定俗成的概念
二、“影像美學”與“歷史反思”:
“第五代”的藝術批評
三、“文革之子”與“紅衛兵情結”:
“第五代”的意識形態批評
四、現代意識:
重讀“第五代”的新路徑
第二章 現代性、現代意識與
“中國現代電影”
一、現代性與現代意識的雙重悖論
二、時間與特徵:
西方的“現代電影”之爭
三、“現代意識”:電影現代性的核心
四、“中國現代意識”的多重悖論
五、“中國現代電影”:
“傳統”與“現代”的交媾
第三章 身份認同、“文革"反思與“知青”經驗:
“第五代”的現代意識起源
一、文化代言人與藝術先鋒派
二、“解放一代”的“理想主義”和“知青一代”的“烏托邦”
三、“將人還原為人”:“文革”經驗中的個體認知
四、“還原歷史真實”:“文革”經驗中的歷史認知
五、“生活在別處”:“知青”經驗中的生命認知
第四章 抽象的“個體"與“自我’’的反思:
第五代電影的個體意識辨析
一、新時期“主體性”話語的內部衝突
二、《黑炮事件》:啟蒙話語的延續
三、《一個和八個》與《晚鐘》:抽象的人性思考
四、《黃土地》與《大閱兵》:個體性的焦慮與反抗
五、《盜馬賊》與《孩子王》:“自我”的審視與反思
第五章 自然的發現與生命的探尋:
第五代電影的生命意識萌發
一、“紮根話語”與“尋根話語”:兩種鄉土文化認同
二、還鄉意識:自然的感悟與苦難的認知
三、《紅象》:大自然的第一次探尋
四、《獵場札撒》與《孩子王》:
關於社會與文化的烏托邦構想
五、《紅高梁》:野性的生命與原始的欲望
第六章 城市的寫照與人文的關懷:
第五代電影的城市意識初顯
一、“城市意識”:從二元對立到整體反思
二、《小院》、《目標》和《九月》:
第五代“城市話語”的起源
三、《絕響》、《太陽雨》和《遠離戰爭的年代》:
城市游離者和時代落伍者的一聲嘆息
四、《錯位》:“現代化”和“主體性”的反思
五、《給咖啡加點糖》、《搖滾青年》和《輪迴》:
“個體話語”與“城市意識”的裂隙 結語中國現代電影:一個未完成的方案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五代作品年表(1982—1988)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第五代電影:
一個已完成的“新電影”方案
一、“第五代”與“新電影”:
作為約定俗成的概念
二、“影像美學”與“歷史反思”:
“第五代”的藝術批評
三、“文革之子”與“紅衛兵情結”:
“第五代”的意識形態批評
四、現代意識:
重讀“第五代”的新路徑
第二章 現代性、現代意識與
“中國現代電影”
一、現代性與現代意識的雙重悖論
二、時間與特徵:
西方的“現代電影”之爭
三、“現代意識”:電影現代性的核心
四、“中國現代意識”的多重悖論
五、“中國現代電影”:
“傳統”與“現代”的交媾
第三章 身份認同、“文革"反思與“知青”經驗:
“第五代”的現代意識起源
一、文化代言人與藝術先鋒派
二、“解放一代”的“理想主義”和“知青一代”的“烏托邦”
三、“將人還原為人”:“文革”經驗中的個體認知
四、“還原歷史真實”:“文革”經驗中的歷史認知
五、“生活在別處”:“知青”經驗中的生命認知
第四章 抽象的“個體"與“自我’’的反思:
第五代電影的個體意識辨析
一、新時期“主體性”話語的內部衝突
二、《黑炮事件》:啟蒙話語的延續
三、《一個和八個》與《晚鐘》:抽象的人性思考
四、《黃土地》與《大閱兵》:個體性的焦慮與反抗
五、《盜馬賊》與《孩子王》:“自我”的審視與反思
第五章 自然的發現與生命的探尋:
第五代電影的生命意識萌發
一、“紮根話語”與“尋根話語”:兩種鄉土文化認同
二、還鄉意識:自然的感悟與苦難的認知
三、《紅象》:大自然的第一次探尋
四、《獵場札撒》與《孩子王》:
關於社會與文化的烏托邦構想
五、《紅高梁》:野性的生命與原始的欲望
第六章 城市的寫照與人文的關懷:
第五代電影的城市意識初顯
一、“城市意識”:從二元對立到整體反思
二、《小院》、《目標》和《九月》:
第五代“城市話語”的起源
三、《絕響》、《太陽雨》和《遠離戰爭的年代》:
城市游離者和時代落伍者的一聲嘆息
四、《錯位》:“現代化”和“主體性”的反思
五、《給咖啡加點糖》、《搖滾青年》和《輪迴》:
“個體話語”與“城市意識”的裂隙 結語中國現代電影:一個未完成的方案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五代作品年表(1982—1988)
後記
文摘
書摘
因此,如何理解第五代電影作為一場追求“現代性”的“中國新電影”
運動,如何理解第五代電影中的現代意識呈現就成為一個核心問題。我以為
,對第五代電影中的現代意識的理解可以納人到中國現代文化與哲學思潮中
的現代性問題這個大的範疇中去考察,也只有如此才能看清楚這種現代意識
的歷史延續性和創新意義。在中國現代性問題所呈現出的種種悖論中,我們
可以看到第五代所張揚的現代意識,一部分源自於中國現代性的源頭——五
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個性啟蒙意識,將個體性從遮蔽多年的歷史中釋放出來,
另一方面,他們開始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反思現代性的問題,他們的現代
性話語超越了新時期電影中關於“文明與愚昧衝突”的主題。由此,第五代
的電影文本構成了一場對現代性的追求和反思,無論是在美學意義上還是在
哲學內涵上都同樣如此。
電影不僅僅是視覺影像的藝術,它還是一個文化的綜合體,其中所蘊含
的文化哲學的內涵也是不容忽視的。以此看來,第五代電影對中國現代電影
的意義應該作兩個層面的理解:即無論是在作為核心的現代意識上,還是在
作為外觀的電影形式上,第五代電影都是一次對中國現代電影傳統的突破。
必須強調,我們從前所認為的第五代所反叛的“傳統電影”,其實正是“中
國現代電影”的傳統,而第五代電影作為“中國現代電影”的一個組成部分
,突破並豐富著這一傳統。
當然也許有人會問,第五代電影作為一場已然結束的電影運動,一段已
經被蓋棺定論的歷史,今天還有研究它的必要嗎?謝冕曾將“朦朧詩”在新
時期之初對文學思潮的影響定義為“新的崛起”,在我看來,第五代電影作
為一場具有思想方式和藝術形式上的雙重革命性的中國新電影運動,對於中
國現代電影而言也具有著同樣的意義。第五代電影與朦朧詩的相似之處不僅
僅因為它們在形式上打破了詩歌審美和電影審美的常規思維,更重要的是,
在那種模糊晦澀的表述方式背後正隱藏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所要表達的
正是一種與主流意識形態有所差異的思想和觀念。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正
視這樣一個現實:中國現代電影迄今為止仍然是一個“未完成的方案”,許
多關於“現代性”的問題曾經被熱烈討論,但今天已被時代所遺忘。第五代
電影在1990年代的延續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為人們熱烈討論的話題:後殖民、
後現代、電影的國際化與全球化路線等等,似乎它們仍然是一個人們的關注
焦點和熱門話題。但作為“中國新電影”運動的第五代電影卻很少有人提起
了。它們隨著1980年代的逝去而成為陳年舊事,它們的終結被認為是既定的
命運。
P10
因此,如何理解第五代電影作為一場追求“現代性”的“中國新電影”
運動,如何理解第五代電影中的現代意識呈現就成為一個核心問題。我以為
,對第五代電影中的現代意識的理解可以納人到中國現代文化與哲學思潮中
的現代性問題這個大的範疇中去考察,也只有如此才能看清楚這種現代意識
的歷史延續性和創新意義。在中國現代性問題所呈現出的種種悖論中,我們
可以看到第五代所張揚的現代意識,一部分源自於中國現代性的源頭——五
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個性啟蒙意識,將個體性從遮蔽多年的歷史中釋放出來,
另一方面,他們開始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反思現代性的問題,他們的現代
性話語超越了新時期電影中關於“文明與愚昧衝突”的主題。由此,第五代
的電影文本構成了一場對現代性的追求和反思,無論是在美學意義上還是在
哲學內涵上都同樣如此。
電影不僅僅是視覺影像的藝術,它還是一個文化的綜合體,其中所蘊含
的文化哲學的內涵也是不容忽視的。以此看來,第五代電影對中國現代電影
的意義應該作兩個層面的理解:即無論是在作為核心的現代意識上,還是在
作為外觀的電影形式上,第五代電影都是一次對中國現代電影傳統的突破。
必須強調,我們從前所認為的第五代所反叛的“傳統電影”,其實正是“中
國現代電影”的傳統,而第五代電影作為“中國現代電影”的一個組成部分
,突破並豐富著這一傳統。
當然也許有人會問,第五代電影作為一場已然結束的電影運動,一段已
經被蓋棺定論的歷史,今天還有研究它的必要嗎?謝冕曾將“朦朧詩”在新
時期之初對文學思潮的影響定義為“新的崛起”,在我看來,第五代電影作
為一場具有思想方式和藝術形式上的雙重革命性的中國新電影運動,對於中
國現代電影而言也具有著同樣的意義。第五代電影與朦朧詩的相似之處不僅
僅因為它們在形式上打破了詩歌審美和電影審美的常規思維,更重要的是,
在那種模糊晦澀的表述方式背後正隱藏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所要表達的
正是一種與主流意識形態有所差異的思想和觀念。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正
視這樣一個現實:中國現代電影迄今為止仍然是一個“未完成的方案”,許
多關於“現代性”的問題曾經被熱烈討論,但今天已被時代所遺忘。第五代
電影在1990年代的延續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為人們熱烈討論的話題:後殖民、
後現代、電影的國際化與全球化路線等等,似乎它們仍然是一個人們的關注
焦點和熱門話題。但作為“中國新電影”運動的第五代電影卻很少有人提起
了。它們隨著1980年代的逝去而成為陳年舊事,它們的終結被認為是既定的
命運。
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