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字岩

反字岩

在化處鎮東南約一公里的四方山上,距黃果樹瀑布約30公里,距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約10公里,距滇黔鐵路線上的化處車站約3公里,是西線旅遊線上尚未開發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文化景觀,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古蹟顯現於距離地面一丈開外的岩壁上,字為黑色(當地老年人說,原為紅色,由於保護不善,被人用墨塗抹),大如核桃,不知用何物書寫,雖經長期風雨侵蝕,終不退色,因形似漢字反寫,稱為反字。年長日久無人認識,“反字岩”因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字岩
  • 地理位置: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
  • 氣候條件: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氣候 
簡介,古彝文,

簡介

“反字岩”古蹟所在地,山路崎嶇,山勢險峻,人跡罕至,故雖年代久遠,但是保存得比較完好。此一古蹟從上到下,共為四排。第一排字,長1米,寬1.36米,共28行,能清晰辨認字數為164字;第二排字,長0.95米,共31行,能認識字數為265字;第三排字,長0.32米,寬6厘米,共17行,能辨認字數為58字;第四排只有2字。整個“反字岩”上文字共有489個可以辨讀。
在“反字岩”側面還殘留一處屋基,當地人稱“苗族屋基”。後人自作主張,將“反字岩”與“苗族屋基”聯在一起,編撰了一個有聲有色的傳說故事:當年苗族起義失敗之後,頭領即將從多珍寶就地埋藏,為了記住埋寶的地方,就在岩石上題寫反字。更有好事者在“反字岩”不遠處寫下:“大坳對小坳,金銀十八窖,一窖十八塊,一塊十八斤。如果不肯信,對六老李來作證。”這裡的“大坳、小坳、老李”都是指“反字岩”附近的山頭和古樹。意思是說誰人認得了岩上這些“反字”,就可以找到埋寶的地方。
神奇的“反字岩”養在深山人未識,不知經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如與眾多被發現和開發的文物古蹟相比,算是較晚。資料記載,第一次臨摹“反字岩”的古文字是1981年8月,其後經過幾次校對、整理,經眾多專家學者研究、考證,到80年代末期,才初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古彝文

專家認定“反字岩”古蹟為古彝文,其所記載的史實為貴州最古老的彝族支系之二唄勒阿德定居安順之後征戰、拓土、祭祀之事。翻譯出來,其主要內容是:
阿德家的水常青,阿德家的海長存;
男女人丁數不盡,榮華富貴樂融融;
齋祭常把美酒奠,乞保五穀又豐登;
盼佑六畜都興旺,族眾團結一條心;
唄耄來把祖先祭,征戰隊伍忙起程;
但等一聲令下來,殲敵保土尋福根。
駿馬戈矛兩相遇,回聲震盪崇山間;
婦女送征齊祝願,來年勝利凱歌還。
準備三牲和九禮,犒勞生還勇士們。
刀槍入庫不再戰,牧馬南山太平年;
山河改貌換新裝,養育兒孫世世順。
家庭興旺人穩定,同心協力保家園;
聲威天下獨無偶,富庶世上難尋歡。
根深樹大枝葉茂,子孫後代永富強;
以此美詞讚唄勒,恰如其分最適當。
“反字岩”的真面目已經部分尋到了,但還留下許多不解之謎。“反字岩”究竟有多少文字,它的書寫年代,古蹟與“苗族屋基”是什麼關係。再從翻譯的文字內容來看,我們想像不出這個祈求“九槍入庫、牧馬南山”的民族或者部落在這一帶生存繁衍的情景,也難以尋找他們從這裡消失或者遷徙的足跡。“反字岩”古蹟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