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複習法

及時複習法,是一種記憶訓練法。 為了提高記憶效率,複習要及時。遺忘是記憶的大敵,為了和遺忘作鬥爭,要根據遺忘的規律正確地、合理地安排複習時間,使已學知識在遺忘前加以鞏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及時複習法
  • 分類:記憶訓練法
  • 目的:為了提高記憶效率
  • 注意事項:合理地安排複習時間
  • 原理:複習是加強記憶的最基本的方法
  • 相關性:時間間隔與年齡有關
原理,使用,分類,程式步驟,意義,

原理

複習是加強記憶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普遍意義來講,人如果離開這一方法就無法形成鞏固而長久的記憶。有句關於記憶的名言總結了複習的作用:除了汗流滿面以外,沒有其他獲取的方法,要獲取豐富、長久的知識,就必須付出勞動,付出汗水。因為記憶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增強記憶力就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充滿汗水和心血的勤奮複習。
大量實驗證明,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時間遺忘很快,越到後來就越緩慢,即遺忘的發展是先快後慢。根據遺忘的這一規律,必須及時進行複習,即要在遺忘大規模開始之前進行,以阻止通常在學習後立即發生的遺忘。知道了遺忘進程的規律,就會明白及時複習的重要性。複習時間相隔越長,花費的時間就越多,甚至幾乎等於從頭學習。有位科學家曾作過及時複習的研究,讓兩組學生學習一段文章,甲組進行一次及時複習,乙組則不給予複習;然後分別在一天、一周之後測驗,結果甲組分別保持98%、83%,乙組分別保持56%、33%。有關自然、地理、歷史等學科的記憶的綜合研究也證明了及時複習的重要性,及時複習的組在一個月、二個月、六個月後分別保持70%、62%、60%,而不及時複習的組分別只是58%、48%、38%。較多的研究表明,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最多。學習外語則最好是在24小時內進行一次鞏固複習。如早上識記的晚上複習一次,晚上識記的則在第二天早上複習一次效果較好。

使用

複習的時間間隔以多長時間為好呢?
心理學家實驗證明,時間間隔與年齡有關。高年級的學生,時間間隔可稍長一些,而低年級的學生則要短一點。實驗的結果是這樣的,在學完一個材料後,在間隔分別為一天、三天、六天的情況下,學習效果以一天的間隔為最好。愈是低年級的學生,就愈是要及時複習,時間一長,就容易遺忘。有的學者認為,外語學習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複習效果最好。
這是不是意味著複習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呢?心理學的實驗證明:時間間隔過短對記憶的鞏固同樣是不利的。有一個實驗材料說明,複習之間的間隔為半小時的時候,需要複習11次,間隔為兩小時的時候需要7.5次,而間隔10小時的時候,只需複習5次。可見,間隔太短反而對記憶的鞏固不利。時間一定要適中。
每一個中學生都可以用這條遺忘規律來進行學習和記憶,提高效率。有一位同學,外語學得非常好,單詞記得十分牢。為什麼呢?因為他對自己做了“實驗”,摸索出自己的記憶遺忘規律。“實驗”很簡單,他先背兩個單詞,過了二、三個小時想一想,還能背出來。再過兩三個小時,好象記不確切了。於是他知道自己突擊記兩個單詞,大約可以保持五、六個小時不忘記。過五、六個小時又拿出來看一看,背一背……。如此反覆進行,在自己沒有將單詞遺忘前進行複習鞏固。記憶的時間越來越來長,以至經久不忘。我們認為,這個同學能這樣做,別的同學也能這樣做。只要找到自己的遺忘規律,就會提高自己的記憶效率。

分類

從所占用的時間上分,有課上複習、課下複習;
從開始時間上分,有及時複習、周複習、期中複習和期末複習;
從內容上分,有章節複習、單元複習和總複習。

程式步驟

第一步,嘗試回憶
這是一種積極的複習方法。下課後不要忙於翻書,而是先考考自己:這一課老師講了幾個問題?哪些已經弄明白了,哪些不明白,哪些理解得還不透?邊回憶邊把重點寫出來,如果能回憶出全部或大部內容,就證明自己的預習和聽課的效果好,在領會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基本記蘆了。如果回憶不出,就要查出原因,改進預習和聽課方法。回憶後再看書查筆記,從而提高看書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和針對性,因為此時你會自然地把回憶不起來的部分作為看書和整理筆記的重點。
這種嘗試回憶,比直接看書、看筆記複習的效果好得多。因為在回憶中要追尋思索的過程,概括上課所學的主要內容,一旦想不起來,就要千方百計地動腦筋尋找回憶的線索。一個經常“考考自己”的學生,不僅記憶力大增,還能養成好動腦筋的好習慣,改變“人們總是逃避艱苦的思考”的弱點。
第二步 精讀課本
學校教育都是以課本為本,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建造,最根本的是讀懂教科書。凡是教科書,都是經典著作。它是教育部門組織專家、學者、有經驗的老師依據教學大綱,翻知識的科學體系,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編寫的。一般寫得非常精練、嚴謹和深刻,是一般參考書無法代替的。教科書是教與學的共同依據,是考試的主要依據。記住並理解教科書的內容,也就抓住了基礎和根本,什麼樣的考試也難不住。
精讀課本是在預習、聽課、嘗試回憶基礎上進行的。閱讀應有所側重,要抓住回憶時想不起來、記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看書時要勤動手,把重點、新概念和容易忽略的部分畫出來,並記下簡要體會、高度概括課文內容的語言,以及有利於記憶、帶提示性的語句,以後再複習時能迅速抓住要點,回憶起關鍵的內容。特別是在空白處把新概念的名稱寫出來,複習時容易記住。
第三步 整理筆記
經過預習筆記、課堂筆記和複習筆記,不斷充實、修正、加工,再經過這一步整理,筆記就變成了以後複習的寶貴資料。
筆記應當分正副頁兩部分。用正頁記謀堂筆記。例如,這堂課的題目,聽講時的體會、疑問、老師強調的重點,容易出錯的問題等。整理筆記時,補上漏記的部分,更正不準確的部分,同時把記錄的疑問弄明白,確保筆記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副頁主要記預習筆記。例如,預習時發現自己掌握得不太好或已經忘記的18概念、定理和公理;新發現的問題和體會;容易出現的錯誤和容易混淆的概念;參考書上摘錄下來的與本課有關的精彩內容;補充書上或老師講課中的不足等。
只要下功夫把筆記整理好,使之線索清晰,中心突出,內容精練,複習時大大節省查書、找資料、重新思考、臨時歸納和重新記憶的時間。尤其是在考試前複習時,筆記會幫助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筆記記憶法,是強化記憶的最佳方法之一。研究結果表明記筆記的學生比不做筆記的學生在測驗和考試中成績要好得多,有一項實驗,在開始講課後九周內,對聽課者進行一次測驗。做筆記的人獲得了65%的分數。而不做筆記的人只得了25%的分數。做筆記的人在測驗前能夠按照筆記進行複習和背誦,而其他人只能依靠以前那點記憶,做筆記有三大好處:
一是做永久性的記錄,對於以後的學習和複習都是非常有益 的,對於建造人生知識大廈具有極高的價值。
二是這種永久性的記錄有助於克服頭腦中記憶和儲存知識時的局限性。尤其在那些常常要涉及圖表、數字和公式的講解課上是這樣。我們的記憶能力,即使對於熟悉的材料,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應付大量的具體細節。教育虜要實現的是長時記憶,所以將內容做筆錄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做筆記過程中,由於牽涉到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因而加深記憶,促進學習。
做提綱式的筆記,使學過的知識很容易從記憶中再現出來。聽課筆記,要做到既讓自己的思維跟上講課人,同時又記下可供以後進行回憶的足夠的內容。由於你不是自始至終全都埋頭於做筆記,因此在聽課時也可以把時間更多地用於理解所講的內容上。
事實上,要把這種提綱式的筆記做好,就必須能夠理解課的內容。如果只是零星地記下一些突出的短語或感興趣的內容,那樣筆記可能顯得凌亂而空洞。
第四步 勤問解疑
對學過的知識,通過及時複習必須徹底剷除理解上的障礙,發現疑點及時問:問課本、問工具書(包括參考書)、問同學、問老師。看參考書如同請教老師,目的在於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一般是在閱讀教科書並對其有了基本了解後,再去參考書。例如預習階段和複習階段精讀課本後,再圍繞學習的中心內容看參考書的有關部分;對照著看老師講的某項內容,凡與老師講的一樣的,略讀即可;對不同的,又有利於加深理解的,要細子‘學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對同一問題加以理解,提高閱讀能力,促使知識掌握向深度和廣度發展,使學習逐漸形成良性循四輪學習方略

意義

事半功倍
19世紀後期,德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記憶遺忘規律作了研究。證明遺忘過程發生是不均衡的,遺忘的速度隨時間而不同,熟記後最初遺忘得比較快,而以後便逐漸緩慢下來。根據遺忘的這一規律,我們為了防止遺忘,提高記憶效果,就應當趁熱打鐵,在記憶猶新的時候便進行複習。在這方面,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規定的一條原則就值得遵守:與其藉助複習去恢復記憶,不如藉助複習去防止遺忘。他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語言告訴我們:在記憶活動中,應當去“鞏固建築物”,而不要去“修補已經倒塌的建築物”。事實證明,及時複習,防止遺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延緩複習,要恢復遺忘,就只有事倍功半了。
及時複習法 -“省時間,抓效率”
記憶的遺忘規律說明,學習後的遺忘過程是不均衡的,最初一段時間忘得很快,以後就逐漸變慢。也就是說,如果不及時複習,所記內容在很短時間內就會遺忘很多,以後隨著時間的延長,遺忘量逐漸增加,但遺忘增加的速度卻漸漸慢下來。所以說,以往盛行過的“車輪戰”或“突擊式”的複習方法是違背遺忘規律的。實際上,這兩種方法都是在以往學習內容差不多完全遺忘的情況下進行複習的。所以這樣的複習既不經濟又無效率-往往背了幾輪,仍然記不住內容。最後三十天,碰到一些重點或者難點的內容需要記憶,最好能在記憶初期多複習數次,加深印象。但是需注意一點,及時複習的時間間隔不是越短越好,要因人而異,另外,及時複習的方法較適合於文字材料的背誦,如單詞、文章段落、大論述題等。 文科的同學可以結合曆年的重點題來使用這個方法,很有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