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飾尖嘴蛤是發現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八角仔的早侏羅世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叉飾尖嘴蛤
- 外文名:Oxytoma bifurcata Fan, 1963
- 形成時代:早侏羅世
- 產地:香港特別行政區八角仔
叉飾尖嘴蛤是發現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八角仔的早侏羅世時期化石。
叉飾尖嘴蛤是發現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八角仔的早侏羅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此種與oxytomakobayashiihayami(1959)相似,但左殼殼面有二級射脊插入。右殼近於光滑,但後半部有射線。1保存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
四川尖嘴蛤是發現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敦義鎮德達溝的晚三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中等大小,略前斜,中等膨凸。殼長20毫米,高18毫米。殼頂尖小,微突出鉸邊,位距前端約為殼長的1/3。鉸邊平直,全長接近殼長。前耳狹小,後耳窄長,末端略向後伸展,兩耳均略顯凹溝狀,耳殼無放射飾。殼面有粗的首級...
斯西替尖嘴蛤是發現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的早三疊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小,殼嘴突出,略向後轉,位鉸邊前方1/5處,致使殼體兩側極不對稱。殼體膨起成頂脊,殼中部具粗放射脊十餘條;同心生長線發育,並與放射脊相交。前耳小,其後有清楚的耳凹,後耳扁平,三角形。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
異脊尖嘴蛤是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和田縣南部天文點北10km的侏羅紀(J)的化石。特性描述 個體略小,凸度較弱。前斜,典型的Oxytoma殼形。殼面裝飾為兩級放射脊,首級脊總數不會超過15條,中部間隔寬,向兩側漸加密,間生增長的次級脊少於首級脊數,出現於中部各首級脊之間,兩級脊間粗細和突起高度的差別...
斯西替克尖嘴蛤 斯西替克尖嘴蛤(Oxytoma scythicum Wirth)是採集於貴州省的化石標本。化石產地 貴州省 主要用途 科學研究。
小林尖嘴蛤 小林尖嘴蛤是發現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元朗區深涌的早侏羅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體小,殼頂位前方約1/6~1/4殼長處。左殼殼面10~11條首級放射脊,次級射脊缺失。右殼扁平,殼面光滑。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水樓尖嘴蛤 水樓尖嘴蛤是發現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元朗區深涌的早侏羅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左殼殼面首級射脊約10~13條,此外還有二級和三級射線,後兩種射線低細。耳部射線較多。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叉飾尖嘴蛤 叉飾尖嘴蛤是發現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八角仔的早侏羅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此種與oxytomakobayashiihayami(1959)相似,但左殼殼面有二級射脊插入。右殼近於光滑,但後半部有射線。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