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薯假尾孢

參薯假尾孢,真菌。斑點生於葉的正背兩面,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直徑 10.0-15.0 mm,無明顯邊緣,葉面斑點灰褐色至中度褐色,葉背斑點灰色至淺灰褐色。子實體葉背生,擴散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參薯假尾孢
  • :真菌界
  • :真菌門(Eumycota)
  • 亞門:半知菌亞門(Deuteromycotina)
  • :子囊菌綱Ascomycetes
  • :鏈孢霉目Helotiales
  • :黑霉科Sclerotiniaceae
  • :參薯假尾孢
  • 分布:中國,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爪哇,菲律賓,原蘇聯,哥斯大黎加,委內瑞拉。
形態特徵,中國分布:,世界分布:,本種特點,

形態特徵

參薯假尾孢
斑點生於葉的正背兩面,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直徑 10.0-15.0 mm,無明顯邊緣,葉面斑點灰褐色至中度褐色,葉背斑點灰色至淺灰褐色。子實體葉背生,擴散型。菌絲體內生。無子座。分生孢子梗2-12本簇生,從氣孔伸出,淺青黃色至淺青黃褐色,頂部色澤較淺,寬度不規則,直立或稍彎曲,有分枝且常發生在上部,有時曲膝狀,頂部鈍圓至圓錐形,2-5個隔膜,20.0-100.0×4.0-6.5μ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至倒棍棒-圓柱形,近無色至淺青黃色,直立或稍彎曲,頂部鈍或寬圓,基部倒圓錐形,2-7個隔膜; 20.0-75.0×4.0-6.5μm,多數長 50.0-60.0μm。   

中國分布:

參薯 Dioscorea alata L. :台灣台北(04950),嘉義(NTU-PPE)。
據戴芳瀾(1979)報導,這個菌(在Cercospora ubi Racib. 名下)還生於薯蕷 Dioscorea batatas Decne. 上,在我國的分布還有廣東、廣西。  

世界分布:

中國,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爪哇,菲律賓,原蘇聯,哥斯大黎加,委內瑞拉。  

本種特點

Chupp(1954)在研究了來自許多國家的標本後描述的參薯尾孢 Cercospora ubi Racib. 斑點直徑 10.0-15.0 mm,子實體葉兩面生,無子座或僅具少數褐色細胞,分生孢子梗 2-12本簇生,20.0-150.0×3.5-5.0μm,分生孢子近無色,20.0-120.0×4.0-7.5μm。 Deighton(1976)將該菌組合成參薯假尾孢 Pseudocercospora ubi(Racib.)Deighton,並指出該菌分生孢子梗4-10本簇生,60.0-115.0×4.0-5.0μ m,分生孢子30.0-70.0×2.5-4.0μm。采自台灣的標本其特徵與Deighton的描述非常相似,僅分生孢子較寬,而較Chupp描述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均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