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照記憶被研究最多的兩種為自我參照與群體參照。如:關於自我對於記憶的影響作用 ,一個具體表現是記憶的自我參照效應 ( self—referenceeffect) ,它指的是相對於其他記憶加工而言 ,與自我建立聯繫的加工任務能夠獲得最好的記憶成績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參照記憶
- 外文名:reference memory
- 發現者:羅傑斯(Rogers T B)
簡介,實驗研究,行為實驗研究,腦成像研究,群體參照實驗研究,
簡介
自我與記憶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 一方面 ,記憶創造了並影響著自我 ;另一方面 ,自我也創造了並影響著記憶 。 關於自我對於記憶的影響作用 ,一個具體表現是記憶的自我參照效應 ( self - reference effect) ,它指的是相對於其他記憶加工而言 ,與自我建立聯繫的加工任務能夠獲得最好的記憶成績 。 這一現象由羅傑斯(Rogers T B)1977年首次發現 ,並已經得到了大量的研究證實 。 在這類實驗中 ,被試需要將呈現的語詞等材料與自我聯繫在一起進行記憶加工 。例如 ,給被試呈現人格特質形容詞“ 勤勞 ”,要求其判斷“ ‘ 勤勞 ’這個單詞是否適合描述你自己 ?”。 與自我參照加工相對照的任務是他人參照加工 ,要求被試判斷呈現的單詞是否適合用來描述他人 ,如“ ‘ 勤勞 ’這個單詞是否適合描述魯迅 ” 等。 典型的結果是 ,自我參照加工任務下的記憶成績顯著高於他人參照加工或者語義加工等其他類型的任務 。
實驗研究
行為實驗研究
自我參照效應這一概念自提出迄今已有 30年研究歷史 ,在研究內容、實驗指標、研究範式等方面都得到了眾多新的發展 。 其中 , Conway等人 (1995)將 Tulving於 1985年提出的帶 R /K判斷的再認範式引入到了自我參照效應的研究中 。
該範式要求被試對再認出的記憶項目進行“ 記得 ” ( remember, R)或“ 知道 ”( know, K)的判斷 。 所謂“ 記得 ” 指的是不僅能夠回憶出某個記憶項目 ,而且能夠回憶出與該項目有關的一些具體細節 ,反映的是情景記憶能力 ,代表著自我覺知成分 ( autonoetic consciousness) ;“ 知道 ” 指的則是認為自己在學習階段中見過該項目、感到面熟但卻回憶不出具體的細節 ,它反映的是語義記憶能力 ,代表著一般覺知成分 ( noetic consciousness) 。 結果表明 , R /K在自我參照效應研究中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指標。
朱瀅和張力 ( 2001)在研究中納入了文化這一變數 ,發現對於生活在團隊精神文化背景中的中國被試來說 ,參照自我進行記憶加工與參照母親進行加工的記憶成績相當 ,由此說明中國人的自我結構中可能包含有母親成分 。
楊紅升、朱瀅等人 ( 2004)則通過將自我與提取誘發遺忘現象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而進一步證明了自我參照優勢效應的穩健性 ,他們的研究發現 ,經過自我參照加工的材料沒有因對相關材料進行的提取而被抑制 ,即不容易出現提取誘發遺忘現象 。
腦成像研究
自 20世紀 90年代以來 ,自我參照效應的實驗範式又被用於腦成像領域研究自我的腦定位問題 。目前國內也已經出現了運用這一範式探討中國人自我腦機制的研究。 例如 ,張力等人 (2005)以中國被試進行的研究發現 ,當和他人 /語義加工進行比較時 ,自我參照激活了內側前額葉和扣帶回 ,而其中更值得注意的一個結果是 ,在和母親參照加工條件進行比較時 ,自我參照條件下內側前額葉卻並沒有出現更強的激活 ,由此從生理機制上證明了中國人的自我結構中可能包含有關於母親的表征 。
群體參照實驗研究
後來又有研究者在自我參照效應範式中加入參照認同群體加工任務 。楊紅升、黃希庭(2009)研究了中國被試在參照中國人和參照美國人進行記憶加工時的再認率及“ 記得 ” 與“ 知道 ” 判斷的成績 。 兩項實驗結果一致表明 ,參照中國人加工的再認成績顯著高於參照美國人 ,表現出記憶加工的認同群體參照效應 ,而在“ 記得 ” 與“ 知道 ” 指標上並無差異 ;參照中國人加工的再認成績和“ 記得 ” 判斷成績顯著低於自我參照加工 。 根據個體自我 、關係自我和集體自我的分類方法 ,自我參照效應反映了個體自我對於記憶加工的影響 ,群體參照效應則主要反映了集體自我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