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歸益元湯(參歸益元湯)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參歸益元湯,功能主治是疰夏病。載方於《萬病回春》,《壽世保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參歸益元湯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製法:上銼1劑
  • 用法用量:加大棗1個,烏梅1個,炒米一撮
參歸益元湯,《萬病回春》載方,《壽世保元》載方,套用,《奇方類編》,沈氏尊生書-卷十五 疰夏,

參歸益元湯

《萬病回春》載方

【處方】 人參(去蘆)5分,當歸1錢,白芍1錢,熟地黃1錢,白茯苓(去皮)1錢,麥門冬(去心)1錢,五味子10粒,陳皮7分,黃柏(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甘草1分。
【製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疰夏病。陰血虛,元氣不足,夏初春末頭眩眼花、腿酸腳軟、五心煩熱,口苦舌乾、精神睏倦、無力好睡、飲食減少、胸膈不利、形如虛怯、脈數無力。
【用法用量】加大棗1個,烏梅1個,炒米一撮,水煎服。
【加減】飽悶,加砂仁、白豆蔻;噁心,加烏梅、蓮肉、炒米;噦,加竹茹;煩躁,加辰砂、酸棗仁、竹茹;瀉,加炒白朮、山藥、砂仁、烏梅,去熟地、知母、黃柏;小水短赤,加木通、山梔;胃脘不開、不思飲食,加厚朴、白豆蔻、益智、砂仁、蓮肉,去熟地、黃柏、知母;腰痛,加杜仲、故紙、茴香;腿酸無力,加牛膝、杜仲;皮焦,加地骨皮;頭目眩暈,加川芎;虛汗,加黃耆、白朮、酸棗仁;夢遺,加牡蠣、辰砂、山藥、椿根皮;虛驚煩熱,加辰砂、酸棗仁、竹茹;口苦舌乾,加山梔、烏梅、乾葛。
【摘錄】《萬病回春》卷二。《萬病回春》,明朝名醫龔廷賢撰於萬曆十五年(1587),刊本甚多。

《壽世保元》載方

壽世保元》為明朝內府大御醫龔廷賢所著,約成書於17世紀初期。對該書的內容,龔氏自謂:“采攝於名藩之異授,內府之珍藏,宇內大夫之所家襲,方外異人之所秘傳,並發諸前人之所未發,參互勘驗而成”。
一論注夏者。屬陰血虛。元氣不足也。夏初春末。頭疼眼花。腿酸腳軟。食少體弱。五心煩熱。口苦舌乾。精神睏倦。無力好睡。胸膈不利。形如虛瘠。脈數無力。是名注夏。宜服參歸益元湯
人參(去蘆五分)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懷熟地黃 白茯苓(去皮)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 五味子(十粒) 陳皮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七分) 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棗一枚。烏梅一個。炒米一撮。水煎服。飽悶。加砂仁、白豆蔻。噁心。加烏梅、蓮肉、炒米。噦。加竹茹。煩躁。加辰砂、酸棗仁、竹茹。瀉。加白朮、山藥、砂仁、烏梅。去熟地、知母、黃柏。小水短赤。加木通、山梔。胃脘不開。不思飲食。加濃朴、白豆蔻、益智仁、砂仁、蓮肉。去熟地黃、黃柏、知母。腰痛。加杜仲、破故紙、小茴香。腿酸無力。加牛膝、杜仲。皮焦。加地骨皮。頭目眩暈。加川芎。
虛汗。加黃 、酸棗仁、白朮。夢遺。加牡蠣、山藥、辰砂、椿根皮。虛驚煩熱。加辰砂、酸棗仁、竹茹。口苦舌乾。加山梔、烏梅、葛根。

套用

《奇方類編》

《奇方類編》 [清] 吳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著。
治炎天頭暈眼花,腿酸腳軟,食少心煩,口苦舌乾,精神睏倦,胸膈不利,形如虛瘠,脈數無力。 人參五分歸身一錢白芍(酒炒)一錢白茯苓一錢麥冬一錢五分五味子十個陳皮八分黃柏(酒炒褐色)八分知母(酒炒)一錢熟地一錢炙甘草三分加食米一撮,烏梅一個為引,水煎服。

沈氏尊生書-卷十五 疰夏

脾胃薄弱病也。 然雖由脾胃薄弱, 亦必因胃有濕熱及留飲所致。 昔人謂痿發於夏, 即名疰, 以疰夏之症, 必倦怠, 四肢不舉, 羸瘦, 不能食, 有類於諸痿故也。 然疰夏與痿, 其原畢竟有異, 且痿為偶患之疾, 此為常有之事, 凡幼弱人多有之, 故必以清暑益氣, 健脾扶胃為主也。 故前既列夏痿之症於暑病篇, 而此又詳及疰夏(宜參歸益元湯、生脈散為主, 酌加白朮、半夏、陳皮、茯苓、 扁豆子、白芍、木瓜、澤瀉、炙甘昔亦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