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為溫鐵軍團隊繼《八次危機》後推出的Z新研究成果,詳細記錄了我國應對第1次通脹危機的真實經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既要應對民國延續下來的長期高通脹,又要處置經濟發展所內生的新矛盾,正如作者所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終,中國共產黨靠土改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靠增量農產品穩定供給壓低城市物價,成功吸納了過量增發的貨幣,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
中國靠鄉村土改緩解了通脹危機,而大多數沒有開展土地革命的開發中國家至今仍難以從“發展陷阱” 中自拔。這些國家雖然在政治上取得獨立,在經濟上卻又陷入了困境。對比中國經驗,探尋如何應對此前半殖民地經濟遺留下來的高通脹,歸納其經驗和機制,對深化發展經濟學理論研究,指導廣大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甚至指導世界各國應對通脹危機,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溫鐵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先後擔任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鄉村建設中心主任、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農村經濟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執行院長;福建農林大學海峽鄉村建設學院執行院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商務部、環保部、國家林業局、國家糧食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級政策專家。
董筱丹,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鄉村治理、鄉村建設、區域發展、開發中國家比較研究等。
目錄
序 言 中國“去依附”靠的是億萬農民 //
第一章 概述:“土改紅利”>“舊危機+新危機” //
第二章 導論:“國民經濟三年恢復期”的危機解讀 //
第三章 背景:民國危機與解放區折實貨幣 //
一、從白銀危機到法幣危機 //
二、民國時期的各類紙幣鬥爭與高通脹 //
三、“物資本位”貨幣體系的解放區實踐 //
第四章 危機:財政赤字、通脹危機與土地革命 //
一、人民幣誕生:危機的終結還是延續? //
二、人民幣“維穩”:“物資本位” 破解紙幣危機 //
三、土地財產重新分配和農村組織化建設 降低征糧成本 //
四、有組織地投入勞動力進行水利建設 //
五、貨幣下鄉並沉澱,農村成為增發貨幣的吸納場 //
第五章 演化:私人原始資本積累與城鄉二元結構下工業品下鄉 //
一、治理高通脹後的城鄉經濟疲軟 //
二、城鄉市場交流的成就與受到的限制 //
三、價格“剪刀差”的政策悖論 //
四、資本原始積累與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分析 //
第六章 轉型:政府逆周期調節、國家資本崛起與“三反”“五反” //
一、第一次逆周期調節 //
二、抗美援朝與“三反”“五反” //
三、第二次逆周期調節 //
四、國家資本的初步壯大 //
第七章 結語:對發展經濟學的創新和對開發中國家的啟示 //
第一章 概述:“土改紅利”>“舊危機+新危機” //
第二章 導論:“國民經濟三年恢復期”的危機解讀 //
第三章 背景:民國危機與解放區折實貨幣 //
一、從白銀危機到法幣危機 //
二、民國時期的各類紙幣鬥爭與高通脹 //
三、“物資本位”貨幣體系的解放區實踐 //
第四章 危機:財政赤字、通脹危機與土地革命 //
一、人民幣誕生:危機的終結還是延續? //
二、人民幣“維穩”:“物資本位” 破解紙幣危機 //
三、土地財產重新分配和農村組織化建設 降低征糧成本 //
四、有組織地投入勞動力進行水利建設 //
五、貨幣下鄉並沉澱,農村成為增發貨幣的吸納場 //
第五章 演化:私人原始資本積累與城鄉二元結構下工業品下鄉 //
一、治理高通脹後的城鄉經濟疲軟 //
二、城鄉市場交流的成就與受到的限制 //
三、價格“剪刀差”的政策悖論 //
四、資本原始積累與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分析 //
第六章 轉型:政府逆周期調節、國家資本崛起與“三反”“五反” //
一、第一次逆周期調節 //
二、抗美援朝與“三反”“五反” //
三、第二次逆周期調節 //
四、國家資本的初步壯大 //
第七章 結語:對發展經濟學的創新和對開發中國家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