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惡療法

厭惡療法(aversion therapy):又稱對抗性發射療法,這是一種套用具有懲罰的厭惡刺激來矯正和消除某些適應不良行為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厭惡療法
  • 套用學科:心理學
概念,原理,形式,電擊厭惡療法,藥物厭惡療法,橡皮圈療法,想像厭惡療法,步驟,確定靶症狀,選用厭惡刺激,把握時機進行治療,消極後果,

概念

厭惡療法是採用條件反射的方法,把需要戒除的目標行為與不愉快的或者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條件反射,以消退目標行為對患者的吸引力,使症狀消退。
厭惡療法主要適用於露陰症、窺陰症、戀物症等,對酒癮和強迫症也有一定的療效,也可以適用於兒童的攻擊行為、暴怒發作、遺尿和神經性嘔吐。

原理

厭惡療法與其它行為療法的理論基礎相同,是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學說,和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學說。將要戒除的目標行為與某種不愉快的懲罰性刺激結合出現,以對抗原已形成的條件反射,形成新的條件反射,用新的行為習慣取代原有的不良行為習慣。

形式

電擊厭惡療法

即將求治者習慣性的不良行為反應與電擊連在一起,一旦這一行為反應在想像中出現就予以電擊。電擊一次後休息幾分鐘,然後進行第二次。每次治療時間為20~30分鐘,反覆電擊多次。治療次數可從每日6次到每二個星期一次,電擊強度的選擇應徵得求治者的同意。

藥物厭惡療法

即在求治者出現貪戀的刺激時,讓其服用嘔吐藥,產生嘔吐反應,從而使該行為反應逐漸消 失。藥物厭惡療法多用於矯治與吃有關的行為障礙,如酗酒、 飲食過度等,其缺點是耗時太長,且易弄髒環境。

橡皮圈療法

橡皮圈療法是取代電擊的一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也可由求治者自己掌握。具體做法是在腕部帶上橡皮圈,當出現不良行為時立即用橡皮圈彈擊皮膚。

想像厭惡療法

將施治者口頭描述的某些厭 惡情境與求治者想像中的刺激聯繫在一起從而產生厭惡反 應,以達到治療目的。此療法操作簡便,適應性廣,對各種行為障礙療效較好。

步驟

確定靶症狀

厭惡療法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因而必須首先確定打算棄除的是什麼行為,即確定靶症狀。求助者或許有不止一種不良行為或習慣,但是只能選擇一個最主要的或是求助者迫切要求棄除的不良行為作為靶症狀。

選用厭惡刺激

厭惡刺激必須是強烈的。因為不適行為常常可以給求助者帶來某種滿足和快意,如窺陰後的快感、飲酒後的愜意、吸毒後飄飄欲仙的體驗。這些滿足和快意不斷地強化著這些不適行為。厭惡刺激必須強烈到一定的程度,使其產生的不快要遠遠壓倒原有的種種快感,才有可能取而代之,從而削弱和消除不良行為。常用的厭惡刺激有電刺激、藥刺激和想像刺激。總的來說,厭惡刺激是根據它對跟隨其後的行為所引起的作用來界定的。

把握時機進行治療

要想儘快地形成條件反射,必須將厭惡體驗與不適行為緊密聯繫起來。在實施不適行為或欲施不適行為衝動產生之前,即使求助者出現厭惡體驗,肯定無益於兩者的條件聯繫。同樣,在不適行為停止以後才出現厭惡體驗,也達不到建立條件反射的目的,充其量只能算一個小小的懲罰。厭惡體驗與不良行為應該是同步的。但不是每種刺激都能立即產生厭惡體驗的,時間要控制準確。

消極後果

1、厭惡療法會給求治者帶來非常不愉快的體驗,施治者在決定採用此法之前,務必向求治者解釋清楚,在徵得求治者的同意後,方可進行治療。並且,施治者一般應把厭惡 療法作為最後一種選擇。
2、療效科預測性差。厭惡療法往往只是短暫壓抑而不是消除不良的行為。
3、厭惡的泛化。厭惡和懲罰治療會造成被治療者對治療者和治療場所的厭惡。
4、厭惡療法的倫理問題。厭惡刺激療法中呈現的刺激是非常強烈的,可能有悖於醫療和心理治療的宗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