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輔仁大學舊址,學校布局,
基本概況
北京輔仁大學創建於1925年,前身是北京公教大學附屬輔仁社,1927年更名為北京輔仁大學,1931 年在南京中央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1950年10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接辦。至1952年院系調整,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併,共有 27年歷史。在這段歷史時期,歷年在北京輔仁大學註冊入學的學生共12355人,歷屆畢業本科學生4812 人,研究生76人。
輔仁大學前身是英斂之、馬相伯創立的輔仁社,英斂之是《大公報》的主要創辦人,他因揭露慈禧太后暴政、袁世凱賣國、斥責清政府殺害徐錫麟和秋瑾而名震海內外;馬相伯學識淵博,不惜變賣家產辦學。二人共同聘請了史學一代宗師陳垣先生出任校長。
抗日戰爭時期,輔仁大學成立以研究顧炎武為名的“炎社”,激發師生愛國熱情,反抗日本侵略。1932年魯迅曾在這裡發表抗日演說,鼓舞了無數熱血青年。警察圍住學校,校長陳垣遞紙條示意魯迅從後門離去。
輔仁大學曾湧現出無數英才。抗戰時期,學子歐陽可詳冒著生命危險給西山抗日根據地送發報機,不幸遭日寇槍擊遇難,年僅21歲;著名的《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原型是輔仁大學的學生文立征。1945年在山東臨城的一次突襲中犧牲,年僅34歲。
除了這些英烈,台灣“紙業大王”吳祖坪、美國的高能物理學家鄧黎昌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放射藥物學家彭勤淄、美國邁阿密大學化學研究所夏松讕、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葉嘉瑩、日本駐華第一任大使小川平四郎等,都曾是輔仁大學的學子。我國著名指揮家李德倫、作家蕭乾等也都曾在這裡就讀。
抗日戰爭時期,輔仁大學成立以研究顧炎武為名的“炎社”,激發師生愛國熱情,反抗日本侵略。1932年魯迅曾在這裡發表抗日演說,鼓舞了無數熱血青年。警察圍住學校,校長陳垣遞紙條示意魯迅從後門離去。
輔仁大學曾湧現出無數英才。抗戰時期,學子歐陽可詳冒著生命危險給西山抗日根據地送發報機,不幸遭日寇槍擊遇難,年僅21歲;著名的《鐵道游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原型是輔仁大學的學生文立征。1945年在山東臨城的一次突襲中犧牲,年僅34歲。
除了這些英烈,台灣“紙業大王”吳祖坪、美國的高能物理學家鄧黎昌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放射藥物學家彭勤淄、美國邁阿密大學化學研究所夏松讕、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葉嘉瑩、日本駐華第一任大使小川平四郎等,都曾是輔仁大學的學子。我國著名指揮家李德倫、作家蕭乾等也都曾在這裡就讀。
1952年,輔仁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合併。
歷史沿革
校址原為濤貝勒府 ,以府邸為校舍。後在府邸花園南部和馬圈舊址建造輔仁大學新樓,漢白玉拱門、綠琉璃屋頂、灰磚石外立面,中西合璧式風格。1952年輔仁大學併入北京師範大學,原址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現在其遺址在後海一帶,規模並不大,可進入校區後花園散步。
1922 年,教宗本篤十五世逝世,庇約( Pius )十一世繼任。他對中國文化素所重視。6月,傳信部長要求全美本篤會各會院協助合作,促成北京公教大學的建立。後又任命剛恆毅( Celo Constantini )總主教為首任宗座駐華代表,著手創辦公教大學。到 1924 年 2 月,教宗鼓勵本篤會會士來中國建校。 1924年6月27日,羅馬教廷發布敕令,確定北京公教大學為一所教廷大學,並且賦予聖文森總院長籌建大學全權。
1924年8月,本篤會委請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Pennsylvania )聖文森會院( Saint Vincent Archabbey )院長司泰萊( Aurelius Stehle )負責進行,其他各會院予以支援。司泰萊受命後, 1925 年 1 月即任命發起人奧圖爾為公教大學校長,教廷委司泰萊為監督,全權處理未來在北京設立公教大學一切事宜。
1925年2月,奧圖爾來中國北京籌備建校工作;3月,以16萬美金,永租李廣橋西街10號原濤貝勒府,作為北京公教大學校址,計地 65 畝,原有房屋 600 余間。租定後,鳩工修葺,7月完工。1925年7月,在校內另闢一部開設國學專修科,招收學生一班23人;10 月10 日正式開學,講授中國文學、歷史、哲學、英文、數學等課,作為升入大學的預科,取名為北京公教大學附屬輔仁社,委派英斂之任社長。聘請四位著名學者陳垣( 歷史學家 ) 、張蔚西(地理學家)、郭家聲(前清進士)和李泰 棻(史學家)擔任主講。11月28日,輔仁社社長英斂之將輔仁社成立經過呈報北洋政府教育部請準立案。
輔仁大學舊址
位於定阜街路北。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輔仁大學建於1925年,校址原為濤貝勒府,以府邸為校舍。後在府邸花園南部和馬圈舊址建造輔仁大學新樓,1930年建成。新樓為2層磚混結構,正門為三層,有四面圍樓和中間樓房圍成兩個天井外牆磨磚對磚砌造,牆身厚重,收分明顯。
正門為漢白玉大拱門,3個歇山式屋頂,屋脊正中豎十字架,四角加歇山式角樓。立面上混雜使用中國古建築手法,有綠琉璃瓦屋頂、漢白玉須彌座。雜有南方封火牆、封檐板和小泥仿木斗拱。輔仁大學前身為英華(《大公報》主要創辦人)、馬良(毀家興學,創辦震旦學院)創立的輔仁社。
英馬2人受天主教會之託辦輔仁大學,美籍教士奧圖爾任第一任校長,後由著名教育家、廣東省新會人陳垣出任校長,有政界、文化教育界名流張繼、胡適、傅增湘、翁文灝、沈兼士等任董事,執教者多為卓有成就的學者。輔仁大學先後設文、理、教育3學院,規模最大時有4個學院、13個系、6個研究所。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輔仁大學,1952年併入北京師範大學,後為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輔仁大學有知名校友50多人,其中有劉乃和、鄧昌黎、葉嘉瑩、鄧肇豪等。
學校布局
如今走進已掛著“北京師範大學”門牌的原輔仁大學,一座中國宮殿式的樓宇赫然在目,這座兩層樓圍合而成的封閉院落便是大學主樓,東南西北四角各矗起一座三層角樓,整座建築中軸線明確,完全對稱,體現了中國皇宮莊重森嚴的氣勢。在主樓正立面上,還使用了許多中國古典建築的細部做法,如漢白玉的須彌座、紅色雕花的木製窗框、大門墩柱上蹲伏的石獅等,構成了中國宮殿的縮影。這座當時由陳垣校長高薪聘請的美國建築師墨菲的作品,之後被譽為舊京三大中西合璧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