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抗體缺陷病對腸道微生態的影響及機制

《原發性抗體缺陷病對腸道微生態的影響及機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周欽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發性抗體缺陷病對腸道微生態的影響及機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周欽華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腸道微生態對宿主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免疫系統為腸道微生態保持平衡的重要因素。B細胞主要通過分泌抗體在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抗體分泌缺陷時可能對腸道微生態的平衡產生明顯影響。原發性抗體缺陷病的主要特徵為B細胞功能缺陷,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症的患兒缺乏成熟的B細胞,為原發性抗體缺陷病最常見的類型,表現出明顯的胃腸道症狀,提示腸道微生態可能存在明顯的失衡。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組學的方法研究XLA患兒腸道菌群結構和功能變化,腸道菌群失衡狀態,以及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療補充部分抗體組分(主要為IgG)後可能的菌群結構失衡的恢復狀況。通過本研究闡明B細胞缺如抗體分泌缺陷狀態下人類腸道菌群結構和功能的變化,腸道菌群失衡狀態,反映B細胞通過分泌抗體在腸道微生態平衡維持的重要作用,探討IgG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可能發揮的作用,本研究亦可能為抗體缺陷病的感染防控臨床診治提供新的病原學依據。

結題摘要

腸道菌群對人體有著重要的作用,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由於免疫環節受損,如B細胞缺如導致的抗體缺陷,可能對其產生很大影響。本研究主要探索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症患兒(外周血B細胞缺如狀態)腸道菌群特徵,包括三部分內容,1、健康兒童腸道菌群特徵(16S測序方法),2、多種免疫缺陷病腸道菌群特徵(16S測序方法),3、XLA患兒腸道菌群特徵(16S測序和宏基因組測序)。(一)本研究納入了104例1月-18歲健康兒童,隨著年齡增加,患兒腸道菌群呈現了一定的變化規律,在門水平:隨著年齡增加,厚壁菌門相對含量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放線菌門、變形菌門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在屬水平,隨著年齡增加,Faecalibacterium,Ruminococcus,Blautia等屬相對含量逐漸增加,而Bifidobacterium,Veillonella,Streptococcus等屬逐漸下降。多樣性方面,隨著年齡增加,OUT數量呈現逐漸增加趨勢,腸道菌群結構趨於穩定。(二)本研究納入了72例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患兒,包括20例XLA,11例CGD,11例SCID,10例PIK3CD基因缺陷,10例粒缺,以及其他免疫缺陷病患兒10例。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患兒腸道菌群結構相對健康對照呈現明顯的菌群結構失衡表現,表現為有益共生菌屬Bifidobacterium,Ruminococcus,Blautia等屬相對含量的減少,以及潛在致病菌屬Enterococcus,Escherichia增加;腸道菌群多樣性顯著偏低;不同免疫缺陷病腸道菌群結構呈現出了一定差異。(三)通過16S測序方法,和健康對照相比,20例XLA患兒腸道菌群出現了一定的結構失衡,表現為部分有益共生菌屬Dorea的減少,以及潛在致病菌屬Enterococcus-1,以及Escherichia的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可進一步減少有益共生菌群,尤其是厚壁菌門部分菌屬。多樣性呈現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通過宏基因方法進一步分析15例3歲以上XLA患兒腸道菌群,並設定15例年齡匹配患兒作為對照,本部分研究目前已經完成28例樣本文庫構建和26例樣本測序工作,目前生物信息分析工作仍在進展中。通過本研究,初步探討了健康兒童腸道菌群隨年齡的變化規律,以及多種免疫缺陷病腸道菌群總體特徵,深入分析了XLA患兒的腸道菌群特徵,可探索B細胞在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方面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