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趨性情感

原生趨性情感

人類的高層次情感是從低等動物的低層次情感逐漸進化而來的,情感的本質是主體對於價值關係的主觀反映,價值是一切生命的動力源,情感是一切價值的驅動器,生物的進化決定著價值的進化,價值的進化決定著情感的進化。每一個層次的情感分別是主體對於不同層次的價值所產生的主觀反映。生物的進化經歷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感覺類生物、認知類生物、評價類生物、意志類生物等六個基本階段,價值的進化經歷了無機能量價值、有機能量價值、環境要素價值、生理性價值、個體性價值、社會性價值等六個基本階段,生物情感的進化也相應地經歷了原核趨性情感、原生趨性情感、感性情感知性情感彈性情感理性情感等六個基本階段。其中,原生趨性情感是生物界第二個層次的情感,它是原核生物對於無機能價值所產生的主觀反映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生趨性情感
  • 領域:情感學
  • 生物:原生生物
  • 情感層次:生物界第二個層次的情感
一、原生生物的形成,二、原生生物的主要動力源,三、有機能價值,四、原生生物的價值運行,五、原生趨性情感,六、生物進化論、價值進化論與情感進化論,
原核生物的原核趨性所對應的能量形式是無機能(無機化學能與光能),它主要是將外界的各種無機能轉化為體內的生物化學能(即有機能),為維持自身的新陳代謝提供了動力源,並且為其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生命的動力源。原核生物的生命過程實際上就是“無機能價值”與“生物化學能”之間的循環轉化過程。原生生物所對應的能量形式就是有機能,它主要是將原核生物所產生的有機能(即生物化學能)作為自身生命運動的動力源。

一、原生生物的形成

原生生物大部分都是單細胞生物,它們的細胞內具有細胞核和有膜的細胞器,比原核生物更大、更複雜,它是由原核生物演化來的。原生生物是最簡單的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區別是前者的細胞內含有細胞核,許多真核細胞中還含有其它細胞器,如溶酶體內質網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等。原生生物主要是指單細胞的真核生物以及沒有組織分工的多細胞真核生物,主要包括原生藻類、原生菌類和原生動物。
五界系統(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中,生物學家將單細胞的真核生物歸在原生生物界,後來代又擴充了原生生物界的界限,把一些類似植物的藻類、類似菌類的原生菌類和類似動物的原生動物類劃歸為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通常是由多個原核生物有機地組合起來的,原生生物的所有細胞器都可以近似地看作一種原核細胞。單細胞的原生生物集多細胞生物功能於一個細胞,包括水份調節、營養、生殖等。原生生物包括簡單的真核生物(即具有真正的細胞核,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多為單細胞生物,亦有部分是多細胞的,但不具組織分化。
真核生物的細胞中,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細胞的遺傳、代謝、生長和分化過程;溶酶體是細胞的“消化中心”,其主要功能是與食物泡融合,將細胞吞噬進的食物、衰老細胞或致病菌等大顆粒物質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殘渣通過外排作用排出細胞;內質網是細胞的“生產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質大分子,並把它從細胞輸送出去或在細胞內轉運到其他部位;線粒體是細胞的“加工中心”,其主要功能是通過氧化磷酸化作用合成ATP,為細胞各種生理活動提供能量;高爾基體是細胞的“物流中心”,其主要功能將內質網合成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與包裝,然後分門別類地送到細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細胞外。
總之,真核生物是從原核生物進化而來的,它實現了機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不斷走向“專業化”和“功能化”的進化目的。

二、原生生物的主要動力源

原生生物通常進行三種類型的能量有序化轉化:一是,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從而實現從無機無序化能量(即光能)向有機有序化能量的轉化,如藻類;二是通過腐生方式將廢棄的原核生物的殘體轉化為原生生物自身機體的有機物,從而實現從有機無序化能量向有機有序化能量的轉化,如原生菌類;三是通過寄生方式或掠食方式,將宿主或被掠食者的有機能量轉化為原生生物自身機體的有機能量,從而實現從有機無序化能量向有機有序化能量的轉化(相對於寄生者或掠食者而言,宿主或被掠食者的有機有序化能量就是有機無序化能量),如原生動物。
藻類生物是從原始的光合細菌進化而來,其中,一部分藻類(如藍藻、紅藻等)的光合作用需用大量的能量和物質合成,是很不經濟的原始類型,所以只能發展到紅藻類,形成進化上的一個盲枝;另一部分藻類(如浮游藻類和褐藻類的底棲藻類等)在海洋里產生含葉綠素a和葉綠素c,代替了藻膽蛋白,解決了有效地利用光能的問題,但這個類群不能離開水體,仍是進化樹上的一個盲枝;第三部分藻類(如綠藻)由於產生了葉綠體,有了比其他藻類更加進步的光合器,則逐漸進化為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及種子植物,但是,所有植物的價值運行模式都是“光能”與“生物化學能”之間的循環轉化,而不能進化為更高級別的價值運行模式;所有植物的主觀反映方式都是生物對於光能的趨性,而不能進化為更高級別的主觀反映方式。因此,藻類生物不是原生生物進行能量轉換模式或價值運行模式的典型代表。
從整體上講,原生生物的主要動力源是食物中所蘊含的有機化學能,而這些的食物主要是由原核生物的殘體或活體所產生的,因此原生生物的主要動力源就是有機能。

三、有機能價值

從能量的角度來看,原生生物(異養型)的生命過程實際上就是能量方面的新陳代謝過程(即能量代謝過程),它是外界的有機能與體內的有機化學能之間的相互轉化與循環往復的過程。
原生生物的主要食物就是原核生物的殘體或活體,這些食物都是由有機物所組成,這些食物中所蘊含的能量就是有機化學能。價值必須是直接或間接的有序化能量,因此食物中所蘊含的有機化學能如果不能有效地轉化為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能,就不能稱之為價值。如果它們能夠有效地轉化為生物化學能這種過渡性價值,才能稱之為價值。因此,為了將這些有機能與生物化學能進行區別,現提出“有機能價值”的概念。
有機能價值:各種有機物中所蘊含的、能夠被生物所吸收和利用的、並轉化為體內生物化學能的有機能,就是有機能價值。
顯然,生物化學能是瞬間形成、又瞬間消失的過渡性價值形式,而有機能價值是可以長期存在的穩定性價值形式。

四、原生生物的價值運行

原生生物的生命過程可以分為兩個基本部分:一是,從外界獲取食物(即有機能價值)的過程,即生產過程;二是,在體內消化和吸收這些食物(即有機能價值)的過程,即消費過程。由於原生生物的生命過程是最低級的生命過程,並且總是以體內的新陳代謝為其生命的核心內容,因而稱之為代謝性過程。
原生生物的代謝性過程實際上就是有機能價值與生物化學能之間的循環轉化過程,因此其代謝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代謝性生產過程,它實際上就是生物化學能轉化為有機能價值的過程;二是代謝性消費過程,它實際上就是有機能價值轉化為生物化學能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原生趨性情感
對於原生生物來說,代謝性生產過程與代謝性消費過程通常是同時進行的,混合在一起的,兩者還沒有具備相對獨立性。如果代謝性消費過程因故而中斷或停止,代謝性生產過程就會立即中斷或停止;相反,如果代謝性生產過程因故而中斷或停止,代謝性消費過程也會立即中斷或停止。
隨著原生生物的逐漸進化,真核細胞開始具備一定的能量儲備功能,從而使原生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能擁有一定的富餘量,進而使生物化學能的消失存在一定的緩衝時間,於是,原生生物開始出現了代謝性消費過程與代謝性生產之間微弱的相對獨立現象:如果代謝性消費過程在較短的時間內因故而暫時中斷時,代謝性生產過程仍然會繼續進行下去;相反,如果代謝性生產過程在較短的時間內因故而暫時中斷時,代謝性消費過程仍然會繼續進行下去。由於代謝性消費過程與代謝性生產過程的相對分離,原生生物的價值運行情況將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原生趨性情感
對於原生生物來說,圖中的食物類價值(或有機能價值)、消費性價值與使用價值具有完全相同的內涵,並且混合在一起。但是,對於更高進化層次的生物來說,這三者將會逐漸分化出來。而且,原生生物的生產過程與生產過程還沒有出現分化,代謝性生產過程與代謝性勞動過程是混合在一起的的,對於更高進化層次的生物來說,生產過程與勞動過程將會逐漸分化出來。
原生生物的出現,使許多的有機能(原生生物的殘體與活體)能夠轉化為原生生物體內的生物化學能,其中,一部分生物化學能用於原生生物的生命過程而立即被消耗掉了,另一部分生物化學能將會轉化為另一種化學能並貯存於各種有機物之中,這些有機物將成為原生生物的機體組成部件,從而為其它更高層次的腐生性、寄生性和掠食性的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也就是說,一部分生物化學能將會以有機物(或有機能)的方式貯存於原生生物的體內,從而可能轉化為其它更高層次的腐生性、寄生性和掠食性生物的“有機能價值”或“食物類價值”。

五、原生趨性情感

原生生物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存,必須通過一定的反應方式以獲取外界的有機能量價值,並將這些能量型價值在其內部組織中進行連續的、穩定的、有序化的轉化,這種反應方式就是原生趨性
原生趨性情感:原生生物吸收和利用外界各種有機能價值的反應方式,就是原生趨性情感,也稱原生趨性。
通常意義的“趨性”是指:具有自由運動能力的生物,對外部刺激的反應而引起運動,這種運動具有一定方向性時稱為趨性。趨性可分為趨化性、趨氧性、趨光性趨觸性趨滲透壓性趨濕性趨地性趨電性趨溫性趨流性、趨音性等。不論在哪種情況下,凡向刺激源方向運動者為正趨性,向刺激源相反方向運動者為負趨性
這裡所指的“原生趨性”是原生生物最低等形式的趨性,並不是指那些具有神經系統的完整反射弧的一般動物的“趨性”(如飛蛾的趨光性)。原生趨性是原生生物在細胞內一次性完成的,因而稱之為原生趨性。
原生生物的所有趨性在本質都是對於能量的趨性,而對於各種物理化學特性的趨性都是基於這些物理化學特性的背後,必然隱藏著某種對應的能量。原生植物的能量來源於趨光性,具體過程是:具有葉綠體的遊走性原生植物中(如遊走性綠藻、各種藻類的遊走子,鞭毛藻、雙鞭藻和紅色細菌等植物),通過其趨光性機制,以最大的機率、最大限度地來獲取光能,再進行光合作用,並將光能以有機物的形式儲存起來。
原生生物的所有趨性基本上都起源於原生植物的趨光性:由於原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氧氣的作用,從而逐漸使原生植物逐漸發展出一種新的趨性:趨氧性;由於原生植物需要往上生長,從而逐漸使原生植物逐漸發展出一種新的趨性:趨地性(或背地性);由於原生動物在攝取原生植物體內的化學能量時需要識別植物的某些物理或化學特性,從而逐漸發展出一系列新形式的原生趨性,如趨濕性、趨化性、趨電性、趨溫性、趨音性、趨流性等。也就是說,其它形式的原生趨性都是從原生植物的趨性發展起來的,其客觀目的在於:幫助原生植物更好地獲取光能,或者幫助原生動物從原生植物體內更好地攝取所儲存的化學能量。
原生趨性只能解決原生生物對於價值識別的方向性問題,不能解決對於價值識別的量度性問題。為了提高原生生物對於化學能量的生產能力和攝取能力,解決原生生物對於價值識別的量度性問題,原生生物逐漸發展出一種新的原生趨性,即原生動態趨性。
原生動態趨性:外界刺激引起的原生生物(原生植物或原生動物)非定向的隨機活動的量度變化現象。
原生動態趨性主要有以下幾種具體形式:
1、光動態趨性:在陽光下非定向活動之量度加強的現象。
2、濕動態趨性:在感覺到濕度高時活動之量度加強的現象。
3、觸動態趨性:被動接觸刺激引起的暫時不活動現象。
4、直動態趨性:外源刺激引起的非定向活動之量度變化的現象,其強度或頻率取決於該刺激的強度。
情感的本質是人腦(或生物體)對於價值的主觀反映,其客觀目的在於引導人類或生物體能夠更好地利用這些價值。原生生物對於有機能價值的利用過程實際上就是有機能價值的生產過程與消費過程,也就是原生生物對於有機能量價值的主觀反映過程,因此“原生趨性”是在“原核趨性”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較高層次的情感形式或主觀反映形式。
原核生物的意識仍然是一種混沌的意識,與“原核趨性”一樣,“原生趨性”仍然集感(即感覺)、知(即認知)、情(即情感)、意(即意志)於一體。也就是說,“原生趨性意識”、“原生趨性感覺”、“原生趨性認知”、“原生趨性情感”、“原生趨性意志”等概念,均具有完全相同的內涵。
總之,“原生生物”是在“原核生物”的基礎上進化出來的原始的生命,“有機能價值”是在“無機能價值”的基礎上進化出來的原始價值形式,“原生趨性”是在“原核趨性”的基礎上進化出來的原始情感或原始意識。原生生物實現了有機能價值與生物化學能之間的循環轉化,從而形成了新的能量轉換模式或新的價值運行模式。由於原生生物通常是由多個原核生物有機地組合起來的,原生生物的所有細胞器都可以近似地看作一種原核細胞,因此真核生物還實現了各種不同的原核細胞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關係,實現了原生生物體內的各個細胞器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關係。

六、生物進化論、價值進化論與情感進化論

達爾文認為,人類機體狀態與生物機體的發展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具體表現為生物種類不斷分化而增多,細胞結構不斷複雜而有序,組織功能不斷深化而加強。[3]人類的價值發展也必然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具體表現為價值的表現形式不斷分化而增多,價值的層次結構不斷複雜而有序,價值功能不斷進化而加強,把辯證唯物主義與生物進化論的基本思想套用於價值領域就形成了科學的價值進化論。人類的情感發展也必然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具體表現為情感的表現形式不斷分化而增多,情感的層次結構不斷複雜而有序,情感的行為驅動功能不斷進化而加強,把辯證唯物主義與生物進化論的基本思想套用於情感領域就形成了科學的情感進化論
由於情感是人對於價值關係的主觀反映,那么情感的進化在根本上起源於取決於價值關係的進化,即人類價值關係的進化推動著人類情感的進化。人類價值關係的發展過程既有緩慢的量變,也有快速的質變,它是一個漫長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層次、分階段的進化過程,那么人類情感的發展過程也必然既有緩慢的量變,也有快速的質變,也是一個漫長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層次、分階段的進化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