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副本》是由法國和義大利合拍的劇情片,法國第4電視台出品,由伊朗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執導,朱麗葉·比諾什、威廉姆·西梅爾、讓-克勞德·卡瑞爾聯合主演。影片於2010年5月19日在法國上映。
《合法副本》的故事發生在義大利北部的斯托卡納地區,講述了一名英國作家和一個經營美術館的法國女子在義大利小村莊邂逅的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編劇: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主演:朱麗葉·比諾什,威廉姆·西梅爾
- 出品公司:MK2 Productions
- 發行公司:人造眼
- 中文名:合法副本
- 外文名:The Certified Copy
- 其它譯名:原樣複製、原型複製、完美仿品、愛情對白(台灣)、似是有緣人(香港)
- 製片地區:法國
- 拍攝日期:2009年5月
- 類型:劇情、愛情
- 片長:106分鐘
- 上映時間:2010年5月21日(法國)
- 對白語言:法語、英語、義大利語
- 色彩:彩色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艾拉(朱麗葉·比諾什飾)是一個生活在托斯卡納的小城鎮的法國人,她經營著一家有著很高的鑑賞品味的畫廊,一天,她參加了一個由英國作家詹姆斯·米勒(威廉姆·西梅爾飾)主持的演講,深刻地探討了與藝術有關的真實性和不可避免的矯揉造作。艾拉似乎對詹姆斯就文學展現出來的激情特別地著迷,她隨後邀請他共游周邊的美麗風景。當艾拉和詹姆斯被人錯認成了夫妻之後,兩個人突然玩興大起,他們真的假扮成了一對知心的愛人,用了一整個下午去討論愛情、生活和藝術。他們看起來確實很像是一對共同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老夫老妻,艾拉也發現自己似乎愈發地迷戀上了這個稍微上點年紀的小說家。不過他們畢竟是一時興起才決定扮成夫妻關係的,如果照著這樣發展下去,很有可能會變成一段真正的愛情,因為艾拉和詹姆斯都漸漸地意識到,他們貌似真的是很適合對方。在他們共同挖掘愛、婚姻和藝術的天性與本質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擴充著其中的可能性,原來偽裝出來的感情,同樣可以像真實存在過一樣擁有著深遠的意義。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艾拉 | 朱麗葉·比諾什 | ---- |
詹姆斯·米勒 | 威廉姆·西梅爾 | ---- |
L'homme de la place | 讓-克勞德·卡瑞爾 | ---- |
La femme de la place | Agathe Natanson | ---- |
La patronne du café | Gianna Giachetti | ---- |
Le fils | Adrian Moore | ---- |
Le traducteur | Angelo Barbagallo | ---- |
Le guide | Andrea Laurenzi | ---- |
Le marié | Filippo Trojano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編劇 | 攝影 | 剪輯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視覺特效 |
---|---|---|---|---|---|---|---|
Angelo Barbagallo |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路卡·畢格茲 | Bahman Kiarostami | Giancarlo Basili | Ludovica Ferrario | Rodolfo Migliari |
演職員表參考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角色演員介紹資料來源(該片的主角圍繞在兩個人身上)
幕後花絮
- 該片的故事靈感來自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哲學觀點。
-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把影片的故事控制在一天之內發生。
- 朱麗葉·比諾什第一次看到劇本,覺得她演的角色就是個瘋子,還在網上查找讓她備受折磨的神經衰弱症,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個角色。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數 | 獎項 | 獲獎者 | 類型 |
---|---|---|---|---|
2010年5月12日 | 第63屆坎城電影節 | 最佳女演員獎 | 朱麗葉·比諾什 | 獲獎 |
金棕櫚獎 |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提名 |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法國 | 2010年5月19日 |
中國香港 | 2011年6月30日 |
義大利 | 2010年5月21日 |
荷蘭 | 2010年8月5日 |
英國 | 2010年9月3日 |
西班牙 | 2010年10月20日 |
希臘 | 2010年11月4日 |
葡萄牙 | 2010年11月18日 |
土耳其 | 2010年12月31日 |
匈牙利 | 2011年1月6日 |
以色列 | 2011年1月13日 |
愛沙尼亞 | 2011年2月14日 |
日本 | 2011年2月19日 |
瑞典 | 2011年3月11日 |
斯洛維尼亞 | 2011年3月14日 |
芬蘭 | 2011年3月18日 |
巴西 | 2011年3月18日 |
墨西哥 | 2011年5月13日 |
丹麥 | 2011年5月19日 |
阿根廷 | 2011年7月7日 |
德國 | 2011年10月13日 |
影片評價
影片的對白缺乏主題。對於藝術品原版和合法副本各自價值和意義的探討只是片中的一個引子,影片也無意將它上升到一種哲學高度,可是這個引子引出的主話題卻也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男女主角在角色扮演中拋出的一個個命題無非也就是體現了男女對生活常事的看法不同,難以從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一連串的磕磕碰碰後,影片的核心主題終於浮出水面,當人帶著感情、帶著愛去看待藝術品甚至人生的時候,很多事情是不是原創的已經不重要了,副本同樣具有它的價值。
此外頗為讓人費解的是女主角在後期暴露出的一些神經質特性,感覺影片的基調在不知不覺中被拉到了另一個方向上,一場邂逅讓一個有些自命清高,缺乏目標的人重新認識了自己,讓一個有些神經質的單身母親釋放了心中的壓抑,鏡頭美妙的感覺讓人忽略了看電影的感受,讓畫面顯示出一種強烈的表達張力。(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