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乳脂肪酸變化規律及加工貯存條件對其影響的研究》是李雲龍的論文,由楊章平指導。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論文名稱:原料乳脂肪酸變化規律及加工貯存條件對其影響的研究
論文作者:李雲龍
導師:楊章平指導
學科專業:畜牧學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揚州大學實驗農牧場323頭中國荷斯坦奶牛作為研究對象,氣相色譜法測定奶牛乳中脂肪酸組分,採用一般線性模型分析季節、胎次、泌乳階段對乳脂肪酸組成的影響.利用FQ-PCR技術檢測乙醯輔酶A去飽和酶1基因(SCD1)、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及二醯基甘油醯基轉移酶1基因(DGAT1)在正常乳和隱性乳房炎中的相對表達量,並分析乳房炎對乳脂肪酸組成的影響。利用PCR-SSCP結合測序的方法研究SCD1、FASN和DGAT1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分析SCD1、FASN和DGAT1基因不同基因型對表達量和乳脂肪酸組分的影響。將鮮奶分別加工成巴氏殺菌奶和優酪乳,檢測脂肪酸在加工和貯存過程中的變化情況。研究結果表明: 1.套用氣相色譜(GC-FID)方法,採用Agilent HP-88專用脂肪酸甲酯毛細管柱和程式升溫方法來分離牛奶中的脂肪酸組分,用保留時間定性和峰面積百分比法進行定量。結果表明:牛奶中的脂肪酸得到了很好的分離,該檢測方法的回收率為99.588%,精密度為2.600,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重複度。 2.季節因素對脂肪酸的含量影響顯著,總SFA含量秋季最低,極顯著低於春季和冬季(P<0.01),總MUFA秋季含量最高,極顯著高於其他三個季節(P<0.01),總PUFA夏季含量最高。 3.胎次對飽和脂肪酸C13:0和C16:0,不飽和脂肪酸C20:3、C20:4和t10c12CLA有顯著(P<0.05)或極顯著(P<0.01)影響,總SFA含量以第一胎最高,總MUFA和總PUFA的含量第四胎最高。 4.泌乳前期和中期的飽和脂肪酸C4:0、C6:0、C10:0、C11:0、 C12:0、 C14:0和C16:0含量極顯著高於泌乳後期(P<0.01),在總SFA含量上泌乳中期的含量最高,極顯著高於前期和後期(P<0.01)。不飽和脂肪酸C18:1n9c、 C18:2n6c、C20:3和C22:6的含量在泌乳後期顯著(P<0.05)或極顯著(P<0.01)高於泌乳前期和中期,在總的MUFA和PUFA含量上泌乳後期高於泌乳前期和中期。 5.隱性乳房炎對SCD1基因的表達量影響顯著(P<0.05),SCD1基因在正常乳中的表達量是隱性乳房炎的8.354倍,對FASN和DGAT1基因的表達量影響差異不顯著。隱性乳房炎對奶牛的日產奶量和乳中的乳糖、體細胞數存在極顯著影響(P<0.01)。正常乳中飽和脂肪酸C4:0、C6:0、C8:0、C10:0、C11:0、C12:0和C13:0的含量顯著高於隱性乳房炎乳(P<0.05),多不飽和脂肪酸C20:3、C20:4、C22:6和c9t11CLA在正常乳中的含量顯著(P<0.05)或極顯著(P<0.01)高於隱性乳房炎乳。總的PUFA含量正常乳顯著高於隱性乳房炎乳(P<0.05)。 6.SCD1基因共檢測到三種基因型CC、CT和TT,基因型頻率分別為0.617、0.339和0.044,等位基因C和T的頻率分別為0.787和0.213。僅發現CT基因型表達量顯著高於TT基因型(P <0.05)。CC、CT和TT基因型在脂肪酸C4:0、C12:0、C14:0、C17:0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脂肪酸C6:0、C8:0、C12:0、C14:0、C15:0和c9t11CLA上三種基因型間差異極顯著(P< 0.01)。在總不飽和脂肪酸上TT基因型顯著高於CC和CT基因型(P<0.05)。 7.FASN共檢測到三種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頻率分別為0.305、0.494和0.201,等位基因A和B的頻率分別為0.552和0.448.分析不同基因型對表達量和脂肪酸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AB基因型表達量最高,但三種基因型的相對表達量之間差異不顯著。基因型AA和AB只在脂肪酸C20:3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其他脂肪酸和共軛亞油酸含量上,三種基因型差異不顯著。 8.DGAT1共檢測到3種基因型KK、KA和AA基因型,基因型頻率分別為0.621、0.351和0.028,等位基因K和A的頻率分別為0.797和0.203,AA基因型表達量顯著高於KA基因型(P<0.05)。在脂肪酸C18:0含量上基因型AA極顯著高於基因型KA和KK基因型(P< 0.01),在脂肪酸C18:1n9和總的MUFA含量上基因型AA顯著低於基因型KA和KK(P< 0.05)。 9.本研究分別用65℃ 30min和85℃ 15s兩種巴氏殺菌方法處理原料奶,並將處理後的巴氏殺菌奶密封放入4℃冰櫃貯存,用氣相色譜方法檢測巴氏殺菌奶加工和貯存期間的脂肪酸組分變化情況。結果表明,不同溫度處理間各脂肪酸含量變化不顯著(P>0.05)。不同處理溫度的牛奶在貯存期間大部分脂肪酸含量變化不顯著(P>0.05),僅發現65℃ 30min處理後的巴氏殺菌奶中脂肪酸C4:0的含量在貯存的第8d顯著高於新鮮處理後的含量(P<0.05)。 10.本研究分別用體積分數2%、3%和4%的發酵劑生產優酪乳,並用氣相色譜方法檢測優酪乳加工和貯存期間的脂肪酸組分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優酪乳在發酵成熟後,短鏈脂肪酸C4:0、C6:0和C8:0,中鏈脂肪酸C12:0、C14:0、C14:1、C16:0和C16:1,以及長鏈脂肪酸C18:3、C20:3、C20:4和C22:6的含量在3種不同接種量的優酪乳中均與原料奶之間存在顯著(P<0.05)或極顯著(P<0.01)差異,其中以3%接種量的優酪乳變化最為明顯。3種不同接種量的優酪乳在貯存期間脂肪酸變化不顯著(P>0.05)。
關鍵字:氣相色譜法;脂肪酸;隱性乳房炎;SCD1基因;FASN基因;DGAT1基因;基因表達;巴氏殺菌奶;優酪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