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學(清代章學誠撰寫的史學論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代章學誠撰寫的史學論文。為《文史通義》內篇二之第二篇。道光十二年(1832)於開封刊印,正式公之於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學
  • 作者:章學誠
《原學》分上、中、下三篇。作者對治學中的學思、知行等問題進行了闡述。首先肯定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把握“道”。他說:“《易》曰,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學也者,效法之謂也。道也者,成象之謂也。夫子曰:下學而上述。蓋言學於形下之器,而自達於形上之道也。”至於學,並非只是詩書誦讀。他指出:“平日體其象,事至物交,一如其準以赴之,所謂效法也。”故效法者,“必見於行事。詩書誦讀,所以求效法之資,而非可即為效法也”。他分析了古人不以行事為學,而以誦讀為學,是因為他們以為,不格物致知,則不可以誠意行,但並非謂此外無學。提出了“專於誦讀而言學,世儒之陋也”。依據“學皆信而有徵”,“必見於行事”的思想,章學誠論述了知行關係,提出:“知易而實行難。”“其知易入,其行難副,則從古已然矣。”何況“官師分,而學者所肄,皆為前人陳跡哉”。認為孔子所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誨人知行合一之道也”。學、思應該結合。指出:“諸子百家之患,起于思而不學。世儒之患,起於學而不思。”進而,反對宋學的空談義理,反對漢學的專務考索,強調重視現實,認為如此才能把學術研究引導到有效地為封建政治服務的軌道上去。他大力提倡學術要經世致用,“所貴君子之學術,為能持世而救偏”。要求學者面向現實,重發揮,重創造,反對死守章句,力主通經致用。章學誠的這些思想,從學術思想史的發展來說,無疑是進步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