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有核模型Atom model with nuclear1911年,盧瑟福用a粒子轟擊金屬箔發現了大角度的粒子散射。
原子的有核模型Atom model with nuclear1911年,盧瑟福用a粒子轟擊金屬箔發現了大角度的粒子散射。
原子的有核模型Atom model with nuclear1911年,盧瑟福用a粒子轟擊金屬箔發現了大角度的粒子散射。...
原子核模型(nuclear models) 在實驗事實的基礎上建立的描述核結構的模型。由於至今對於核力還不能作嚴格而全面的描述,為了說明核結構特性,只能在實驗事實的基礎上...
原子模型是人們對物質世界微觀結構的認識而建立的模型。目前人們普遍接受的原子模型為由原子核(質子和中子)和電子構成,電子繞核做不規則運動,形成的電子云模型。原子...
核模型,即對核子在原子核內的運動提出的解釋和構想。由於核力及核多體問題的複雜性,對原子核的結構還不能做到完全的、精確的理論描述,因而只能根據相當數量的實驗...
原子結構(也可稱為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構成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為例, 其直徑約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徑記錄,在以毫米(mm)...
盧瑟福原子模型 又稱“有核原子模型”、“原子太陽系模型”、“原子行星模型引”。關於原子結構的一種模型。1911年由盧瑟福提出。認為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直徑...
原子結構模型發展是指從1803年道爾頓提出的第一個原子結構模型開始,經過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
盧瑟福原子模型 又稱“有核原子模型”、“原子太陽系模型”、“原子行星模型”、“原子核式模型”。關於原子結構的一種模型。1911年由盧瑟福提出。認為原子的質量...
在核物理與核化學中,核殼層模型是一個利用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結構來描述的原子核的能量級別的一個模型。原子核殼模型是邁耶(M.G.Mayer)夫人和簡森(J.H.D.Jensen...
原子核(atomic nucleus)簡稱“核”。位於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質子和中子兩種微粒構成。而質子又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中子又是由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
原子核模型(nuclear models) 在實驗事實的基礎上建立的描述核結構的模型。由於至今對於核力還不能作嚴格而全面的描述,為了說明核結構特性,只能在實驗事實的基礎上...
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1885-1962),在盧瑟福模型的基礎上,他提出了電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軌道,解決了原子結構的穩定性問題,描繪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結構學說...
這種模型的建立依據的就是α粒子的散射實驗,當湯姆生的西瓜模型無法解釋這一實驗現象時,盧瑟福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在西瓜模型的基礎上,從而提出了核式結構模型,...
核集團模型是一種原子核結構模型。這種模型認為核核心子結合成若干“集團”,而原子核則通過這些集團之間的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核子以集團的形式出現於核內,使集團...
盧瑟福的理論吸引了一位來自丹麥的年輕人,他的名字叫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1885-1962),在盧瑟福模型的基礎上,他提出了電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軌道,解決了原子結構...
1. 關於原子核集體模型的一些基本問題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14-07-22] 詞條標籤: 文化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殼層模型是模擬原子內結構的結構模型。...... 核殼層模型部分是類似於原子的電子殼層描述原子中的電子的安排,當殼層填滿時特別穩定,核殼層模型描述原子中次原子粒子的...
把入射粒子同靶核碰撞而被散射(或吸收)的過程描述為入射粒子在靶核平均勢場中的運動的一種核反應模型。...
原子理論(英語:Atomic theory)是物理學與化學中有關物質本質的科學理論。與物質無限可分的概念相反,依據原子理論,物質是由一個個離散單元原子所構成。...
1909至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1871~1937)和他的合作者們做了以α粒子轟擊金箔的實驗,推翻了J.J.湯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的葡萄乾圓麵包模型,並提出了...
核物質是用來研究原子核的大塊性質及檢驗核力的一種理想模型。它是含有無窮多個核子的理想多體系統,其中每個核子具有同位旋和自旋兩個自由度,核子間存在有全部的強...
核子是質子、反質子、中子與反中子的總稱,是組成原子核的粒子。它由夸克和膠子組成,屬於重子。原子核是由一個或多個核子密集組成,這些核子又分為質子(紅色)及...
核結構即原子核的結構。原子核的結構有些類似於原子,當原子核內的質子數或中子數分別(或同時)等於2、8、20、28、50、82等幻數時,這些原子核就特別穩定,這一...